西漢末年,劉歆(約分元前50年到公元23年)定圓周率為3.1547,到了東漢時代,張衡(公元78-139年)求得兩個比,一是92 29=3.17241…,另一個是10,約等於3.1622.(印度數學家羅笈多也曾定圓周率為10,但已遲於張衡500多年.)
到了三國時,魏人劉徽(公元263年)創立了求圓周率的準確值的原理,他用割圓術求得圓周率的前三位數字是π≈3.14…,稱為徽率.
到南北朝時代的祖衝之(公元429年-500年),他已推算出
3.1415926<π<3.1415927.
也就是π≈3.1415926…,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確定圓周率準確到7位小數的人.祖衝之又提出了用兩個分數表示π的近似值.即22 7及355 113,分別稱為π的約率和密度.
在祖衝之發現密率一千多年後,歐洲的安托尼茲(16世紀~17世紀)才重新發現了這個值.
你說的不是事實,我查了下,圓周率是1000多年前,漢代人發現的,比你說的早250多年,全文如下:
本文內容已被 [ 風隱 ] 在 2019-06-10 15:28:1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