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組蓋有“中國共產黨西北工業大學委員會宣傳部”紅色印章的“領取網絡宣傳稿費憑證”被多次轉載,引起外界關注網絡評論員(五_毛)問題。
有兩份憑證單上包括:網評員姓名、單位,發帖月份,發帖內容,稿費金額則分別是貳拾元整及三十元整,還有主管人簽字等。憑證單照片右下角的蓋章寫著“西北工業大學”,蓋章並指明部門是該校宣傳部網絡宣傳教育室。
本台記者星期五致電西北工業大學詢問。
記者:我想問一下你們學校是不是可以做網評員的工作。
接聽人員:是宣傳員,這我們不太清楚,你問其他吧。
記者據對方所提供電話號碼追蹤致電查詢。
記者:你們這邊是不是有網絡宣傳員的工作。
接聽人員:當然有。
記者:最主要工作是做什麽呢?
接聽人員:寫新聞,比如說在網站上體現一些學術方麵的東西,大家整理下發表一些很有價值的東西。
記者:我想問下工作性質...
對方尚未等記者問完問題便徑自掛斷上了電話。
在網絡中“五_毛”被用來形容受聘於某個機構,為其引導或影響輿論,而在網絡中的發言內容將作為工資考慮的標準。這種行為被中國大陸政府稱作為“網絡評論員”,民眾則稱其“五_毛黨”。前幾年商業機構的“五_毛”受聘於企業,企業通過線人招人,成立數百人的QQ群,根據群主發布的信息內容,群員前往各大論壇發帖、回帖。對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抹黑。據網民透露一名高校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這樣的工作月收入突破千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學生告訴本台記者:“其實還是認知的不夠,價值觀上的缺失,我現在也蠻後悔當時為他們添磚加瓦的發表這種言論,當時也就閑閑散散的做了半個月,有五六十塊這樣,我當時也有看到同學在做,也覺得沒什麽奇怪,當時也小,也是價值觀上的認知不足,我也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五_毛黨’,我就是希望不要有學生或同學再做‘五_毛’這樣的工作,不止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吧,對他人也是一種傷害,而這樣的傷害不止是給看到內容的人,影響的人也是相當多的。”
網民新聞雜談在新浪微博表示:“一個變態的時代下所產生的畸形職業。我感覺五_毛這職業特滑稽,你想想,天天請一大幫子人來表揚自己,專給自己臉上貼金。滑稽到了極點。”
據悉“五_毛黨”工作內容主要是發帖回帖,挖墳(頂舊帖)發帖一次一般1元錢一貼,回帖一次五_毛,挖墳2毛。近年這樣的評論工作價格還呈現上漲趨勢。
雖然中國對網絡封鎖不斷加劇,然而無法阻止人們的發言,當局便大量招聘所謂的“網絡評論員”對輿論進行引導。自北京維權藝術家艾未未失蹤81天到“發課公司稅務案”,不斷有五_毛湧上推特,對艾未未以及發課公司進行抹黑,並使用#艾未未#這樣的標簽,發表大量內容,讓網民在檢索“艾未未”時出現的則是一篇篇抹黑及攻擊的言論,而這些賬戶普遍沒有頭像,甚至修改他人推特內容,刻意營造混亂。
網絡技術專家利裏向本台表示,隨著當局對網絡言論封鎖的加劇,相信此類網評員也不斷增加,但他認為最後效果將十分有限:“因為你做了這麽多壞事,你的信譽也很差,之後再也沒有人願意相信,所以他會起到反作用,到時候就算有些不是五_毛黨的,大家也會認為他是五_毛黨,這個政府的信用已經敗壞到了極點,完全是負的了。”
資深媒體人北風在推特表示“對付五_毛最好的辦法就是“黑洞策略”,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當他們不存在,不給任何反饋,讓他們無從檢驗自己的工作成果。”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駐香港特約記者心語的采訪報導。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wu-1209201109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