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來源: 超然看眾家 2019-05-29 00:58: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004 bytes)

看到網上有人說:「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讓我動了泉州遊的心。二日遊過,覺得這話也許有些過,但也有來頭,因為泉州的曆史文化景點確實很多。老城區裏的開元寺、府文廟、關帝廟、清淨寺、承天禪寺、天後宮等,其規模和氣派都很大,保護的都很好。宋代修建的洛陽橋更是大名在外。此橋又稱萬安橋,與潮州湘子橋、北京盧溝橋、河北趙州橋齊名,為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由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前後用7年時間,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長800米的巨型海港梁式多孔大石橋,開創了在海港建設大石橋的先河。

泉州的橋為何取名“洛陽橋”呢?據有關資料記載,很早之前,泉州一帶居住著越族人。唐朝初年,社會動蕩不安,戰爭時常發生,不少中原人南遷。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多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這些南遷的人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發展生產。當他們來到泉州時,看到這裏的山川地勢很像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洛陽”。

洛陽橋所在地處泉州城東北洛陽江口,是福建與廣東北上的交通要道,也是廈門、福州往來的必經之地。在修橋之前,人們一直靠以渡船往來江上。但是春夏季節,雨水上漲,加上海水漲潮,搭渡翻船而葬身江中者,難以計數。

宋代,泉州成為當時最重要的海港之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港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是重要的貨物集散地。經濟的發展對當地的交通條件也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為了適應人們的生活和經濟的需求,順應海外貿易迅速發展的趨勢,在泉州知府蔡襄的號召下,當地商民集資1400萬兩白銀興建了這座跨海大橋,實現“長虹臥波人爭越,閩海四洲變通途”的願望。

如今的洛陽江已經是風平浪靜了,我們上午到此,隻見江水幾乎幹枯。被人告知,上午11點開始漲潮後會有海水倒灌。結果待到12點多,也隻有少許水流入。無水的洛陽橋仍然是氣派十足。巨大的一個個石頭構成橋墩和橋身。橋麵上,長長的石條分別由橫向和豎放間隔拚接,一千年來仍然是平平穩穩。不過走在橋上還是要小心,畢竟歲月已經在橋麵的石頭上刻下了不平的痕跡。

行走在泉州老城的街道,處處可感受到曆史文化氣氛。那些帶有曆史記憶的街道名子:狀元街、塗門街,打錫街,東街西街後城街,還有九龍巷,二郎巷,西邊巷等等,時時都在提醒人們不忘它的曆史。

泉州還是一個多信仰的地方,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媽祖,孔廟甚至印度教,摩尼教都能在這裏找到遺跡。民間對自然崇拜、對祖先崇拜、對聖賢崇拜,逢年過節必祭拜神明祖先,如海神媽祖、忠義聖賢關公孔子,諸如此類。

泉州不僅有千年的曆史沉澱,而且其近海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山清水秀的風貌。泉州人更是愛護他們的城市,走在鬧市中,街道非常整潔寬敞,建築美麗大方有地方特色(老城區主要商業街道兩邊的磚紅色騎樓建築非常漂亮和人性化),綠化充盈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寺廟香火與山水湖泊並存,曆史與現代和諧共處。公共交通又便利又便宜(大多數公車費僅一元),在老城區,有電瓶車招手即停,隨時停靠載人,車費僅二元。要知道這種9人座的電瓶車,一般隻在旅遊景點內使用,我可是第一次看到它用在鬧市區。

 

居民的休閑處,除了市內一般公園和文化設施外,有二個很綠很健康很方便的去處值得一提:大坪山上的鄭成功公園和清源山的風景區。在鄭成功公園裏,山頂有一個巨大的鄭成功銅像,半山腰有修整很好的環山綠道,還有玩心跳的玻璃棧道和夜間浪漫道(該段道路長約560多米,寬3米,全程使用特殊材料鋪設,白天吸光,晚上發光。若白天吸足光,夜晚能持續發光8小時以上,之後慢慢變淡。天色越暗,發出的光就越亮。夜光漫道有三種顏色:會發光的藍色、黃綠色,不會發光的深灰色。)這二個地方也是值得旅遊者一遊的。

 

民以食為天,再說說泉州的食物,它混合了閩贛粵的因素。對旅遊者來說,老城區的西街有全國各地的特色食肆。個人強烈推薦它的燒肉粽和薑母鴨,還有小吃油炸海蠣餅。

 

一句話,泉州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宜居、宜遊的曆史文化城市,值得一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回複路邊的蒲公英' 的評論 : 在國內下載高德地圖,地圖上麵就有很清楚的景點標誌。看一張圖。 -超然看眾家- 給 超然看眾家 發送悄悄話 超然看眾家 的博客首頁 (87 bytes) () 05/29/2019 postreply 18:40:25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