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玷汙的中華文明

說起中華文明,有網友認為,作為民眾種群而言,中國人決不比西人差。漢唐文明就是證明。 - 月潛 -

我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其實康乾盛世更是可歌可泣。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鴉片戰爭,也沒有八國聯軍入侵,國人對滿清皇室的滿意度是不是會很高?

說到這裏,我覺得有必要細數一下中華文明。

以前有一個說法:落後就要挨打。我理解,這裏的落後,指的是經濟落後。然而不盡然,應該是武力落後。說到底還是一個叢林法則。這麽一來,人類一路走來,就是說野蠻人侵略別人,還是文明人侵略別人?換句話說,人類一路走來,就是說文明人挨打,還是野蠻人挨打?

一個惡霸,恐怕隻有打人的份吧?

漢唐文明時期,與外界的交流應該是漢唐中國與希臘羅馬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過三條道路。草原之路主要是從我國的河套地區通過戈壁沙漠到達阿爾泰山地區,然後往西通過巴爾喀什湖、鹹海、裏海,一直到達黑海。黑海沿岸在古代是希臘人的殖民地。這條路主要穿過歐亞草原,所以稱為“草原之路”。第二條是從長安——漢代的政治中心——出發,穿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然後分南北兩路通過塔裏木盆地,到達疏勒,越過帕米爾高原,穿過伊朗高原,一直到達地中海東岸。狹義上的“絲綢之路”就是指這條從長安到地中海的交通線。第三條是“海路”,所謂藍色文明之路,從中國南部,現在廣東一帶出發,沿印支半島,通過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到達印度以後,一路進入波斯灣,通過波斯灣沿兩河流域,往西擴展,另一路進入紅海,從紅海到達埃及的亞曆山大裏亞,從埃及通過地中海,將商品擴散到羅馬帝國。這三條道路從開辟的時間上講,北方草原之路為最早,其次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在中國的經濟中心南移之前,也就是唐宋時代以前,發揮著聯係中西的主導作用。海路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近代。不過,由於中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南移比較晚,海路的開辟晚一些。西方向中國的入侵,主要是從海路而來。

在漢唐時代,這三條道路上的交流媒介,主要分三類,一是使節—,國與國之間的使節;二是商旅,做買賣的商人和旅行者;三是宗教人士。

如果世界長久保持這樣的良性循環,該是多好哇!然而,我們中國不去侵略西方世界,西方世界也不侵略中國,是不可能的!而且,侵略的一方卻被被侵略的一方的後人稱為“文明人”,這樣說多麽的諷刺啊!

在中國曆史上,但凡是政治開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之時,後世曆史學家都會冠之以“某某盛世”、“某某之治”等美好名詞。例如,西漢初期因奉行“黃老之術”而使得經濟飛速發展,史稱“文景之治”;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大力改革,恢複生產,史稱“光武中興”或“光武之治”;隋朝初年,文帝楊堅勤政、節約、打擊貪腐,國力強盛,史稱“開皇之治”;唐朝初年,李世民著力恢複經濟,獎勵農耕,虛心納諫,史稱“貞觀之治”;經過武則天、唐玄宗等勵精圖治,整肅朝綱,唐朝國力達到頂峰,史稱“開元盛世”;明朝初年,洪武大帝整肅貪腐,永樂大帝五征漠北、下西洋、征安南,國力達到頂峰,史稱“永樂盛世”,後來還有“仁宣之治”、“嘉靖盛世”、“萬曆中興”等小輝煌時期。

可以說,中國曆史上從不缺乏“盛世”。不過,相對於上述“盛世”而言,清朝時期的“康乾盛世”可謂是家戶喻曉,這主要是得益於近段時間以來清宮劇之泛濫,如《還珠格格》、《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康乾盛世》、《延禧攻略》、《如懿傳》,等等。為此,許多人都覺得,大清朝的“康乾盛世”應該是中國史上最強盛時期,堪比漢唐繁榮。

民國史學家蕭一山評康乾盛世說:“聖祖六十一年,文治武功,蔚然可觀。以其有好學不倦之精神,寬大愛民之治術,謹事惜時,深耕易耨,為清朝培植良好之根基。”

法國傳教士喬治說:“中國是世界上資源最富饒、經濟最富裕的國家,中國皇帝之崇高、官員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國家。歐洲人因能買到中國商品而感到無比自豪。”

俄國傳教士John Bil 說:“除了保障生活溫飽的必需品外,中國人也會有大量的生活結餘,特別是水果和其他各種各樣的物品,過於繁雜我就不在這裏一一贅述了。”

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則更是推崇中國文化,將室內耶穌畫像換成孔子,對乾隆帝也是萬分景仰。

我們再來看負麵評價:

英國使者馬戛爾尼勳爵評價:“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裏,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貧窮、饑荒 、棄嬰、民變、兵禍遍地,貧富差距明顯。”

馬克思評價:“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於現狀,人為地隔絕於世並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

被後人歌頌的“康乾盛世”,為什麽英國人對其評價之所以如此低下?

1644年5月,多爾袞勾結吳三桂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大順軍,而後進入北京,宣布繼承明朝衣缽,做華夏大地新一代主人。與此同時,遠在地球西邊的英倫三島也經曆一場戰爭,即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同樣的時間點,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後,建立的是專製主義中央集權政體,繼續過著小農式的生活;英倫三島則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確立“議會至上”原則,過著現代人生活。此後,英國出現工業革命,使用大機器替代手工生產,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高。伴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英國抓住機遇發展,組建海軍,對外擴張,搶占殖民地,向世界各地開拓市場,從而成為首屈一指的強國。反觀大清,自我封閉,昧於世界大勢,一步步走向衰敗,最終任人宰割。

那麽,發展了的國家就一定要攻打沒有發展的國家嗎?這個叢林法則是什麽道理?贏了的就是文明人,過著現代人生活的社會?

說起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我很讚賞美國人邁克爾·哈特的《曆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書中,中國隋朝的楊堅位列其中,而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康熙等人卻榜上無名。

在西方人眼裏,中國真正的千古一帝隻有一個,就是隋文帝楊堅。然而,在中國人眼裏,隋朝二世而亡,是一短命王朝,所謂恨屋及烏,因此對楊堅也鮮有高度評價。那麽,西方人為何認為隋朝是一個偉大王朝,甚至比漢唐更偉大呢?

秦始皇開啟了2000餘年的封建時代,但到隋文帝時期,秦始皇的一些製度已經不合時宜。對此,隋文帝進行了一係列政治大改革,最突出的是兩個,即:三省六部製,沿用到了清末民國之初;廢除各地的郡製,實行地方州縣二級製管理。

隋朝結束了分裂400餘年的中國,如美國人邁克爾·哈特評價:“楊堅成功統一數百家分裂的中國。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實行透過科舉考試選拔政府官吏的製度,為中國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員。”其實,這個美國人說的就是科舉製度。

隋朝的科舉製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卻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人才選拔製度,到了武則天時期,就逐漸被完善。相反,在清朝時期,歐洲才引進中國的科舉製,將之變革為現代文官選拔製度。所以,隋朝創立了領先世界千年的人才製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四大發明基本是秦漢時期或以前產生(除唐雕版印刷)後朝加以改進,後來中國就從世界發展曆史中消失了 -尚文- 給 尚文 發送悄悄話 (8686 bytes) () 05/10/2019 postreply 13:16:21

造紙--漢, 指南針--宋, 火藥--宋, 印刷術--宋 -shutter- 給 shutt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0/2019 postreply 16:37:49

中國就這2,3百年落後,剛好讓我們趕上 -好酒- 給 好酒 發送悄悄話 好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0/2019 postreply 16:38:08

是的 -bambihuan- 給 bambihua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1/2019 postreply 06:49:42

University of Vienna 1365年成立,差遠了。 -尚文- 給 尚文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1/2019 postreply 20:58:2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