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重演:太平洋戰爭前美國的對日政策

來源: Twinlight 2019-04-26 04:40: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64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Twinlight ] 在 2019-04-26 04:40:4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太平洋戰爭前美國的對日政策

 

http://www.bjqx.org.cn/qxweb/n67349c774.aspx

 

太平洋戰爭前美國的對日政策
作者:唐慶  網站編輯:薛強  來源:《江漢大學學報》  日期:2013-02-25

對日政策是美國遠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遠東,長時期存在著美國與日本的利益碰撞,兩國關係時而緊張時而緩和。20世紀30年代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國際形勢極度動蕩不安,美國為了保障自身最大的經濟利益,對日本采取了綏靖與遏製相結合的政策。其核心是避免承擔任何義務,孤立於戰爭糾紛之外,以軟硬兼施的外交手法,維持美國的“門戶開放”,以經濟實力為後盾維持美國的競爭優勢,謀求長遠目標——遠東及世界霸權。但是,這種政策麵對東西方法西斯咄咄逼人的軍事攻勢,最後被推到了戰爭的邊緣。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被迫對日宣戰,兩國外交關係結束。本文擬就這一時期美日矛盾及美國對日政策的演變作一分析。

一、三十年代美國對日政策的演變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爆發,引起資本主義各國瘋狂地爭奪國外市場。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由來以久的以中國為焦點的美日霸權之爭再度激化。地盤小,資源少的日本走上了窮兵黷武的法西斯侵略道路,矛頭直指中國,對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形成嚴重威脅。在國際形勢急劇變化的年代,美國的對外決策麵臨更多的國際國內複雜因素,遠東政策在外交波濤中起伏不定,對日政策呈現軟硬兩麵性特點。

30年代前半期,美日遠東爭霸矛盾暗中激化,美國的對日政策軟弱無力,主要采取“不承認”、“不幹涉”日本侵略的緩和政策。

1931年,日本發動“9.18事變”。9月24日, 美國國務卿史汀生向中日兩國發出備忘錄,要求停止軍事行動並撤退軍隊。而關東軍卻進一步擴大軍事行動。日本侵華勢態逐步升級,雖有其它原因,但美國對侵略者與被侵略者不加區別對待的軟弱態度,更是助長了日本的侵略氣焰,直至日本完全控製東三省。美國感到有從滿洲資本市場被完全排擠出去的危險,對日態度才趨於強硬。1932年1月17 日史汀生宣布對日本以武力改變中國現狀一概不予承認的所謂“史汀生主義”,美國的口頭抗議並未使日本屈服。1月28日,日本發動上海事變, 直接觸犯了歐美在華的權益,歐美對日的軍事行動表示了強硬態度。日本為了保住滿蒙的既得利益,於5月5日簽訂停戰協定。此時,日本控製的“滿洲國”已宣告成立。

日本退出國聯後,更是一意孤行,一方麵鞏固在滿洲的地位,另一方麵向中國華北地區發起攻勢。1933年7月1日,日本外務省情報部部長天羽英二宣稱要排擠美英在華勢力,關閉中國門戶,把中國視為由日本獨占的“保護國”。針對日本的武力挑釁,美國新任總統福蘭克林·羅斯福,在承襲史汀生不承認原則的同時,積極加強海軍建設,以此刺激國內經濟複興和在軍事上抗衡日本。1933年6月, 羅斯福從公共建設工程中撥專款2.38億美元,建造總計有12萬噸的30艘艦艇,這個數字和國會已經同意建造的共達1.7萬噸的5 艘艦艇加在一起, 建設費用總數是1916年以來海軍建設費用的三倍,也是從那時以來最龐大的一項海軍建設計劃。1934年初,羅斯福又促使國會通過《文森擴充海軍法》,規定建造和更新艦艇的數量達到1922年華盛頓和1930年倫敦兩個海軍條約所規定的最高限額,計102艘新艦。〔1〕鑒於國內孤立主義勢力強大,為了保證新政的順利實施以及避免陷入對日貿易關係的危機,羅斯福在提出海軍計劃的同時,又批準了一項不付諸任何行動,毫無刺激的遠東政策,指望由國聯來處理中日衝突,自己則躲進了避風港。另一麵美國則通過增加對國民黨政府的經濟技術援助,扶植中國統治集團中的親英美派來抗衡日本。1933年3 月美國對蔣政權提供了五千萬美元的棉麥借款,出售飛機給中國,並積極策劃宋子文、孔祥熙組織新銀行。這些措施有利於美國經濟振興和控製中國市場,但卻加深了與日本的明爭暗闐。1934年4月天羽英二發表聲明, 聲稱日本負有“維持東亞和平與秩序的使命”,意味著日本欲取代美英在遠東的地位,美日矛盾步步升級。

上述過程,反映了30年代前半期美國的對日政策主要表現為一種堅決不承認的外交姿態,未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外交效果,體現了軟弱性特點。其目的是保持危機期間更顯重要的美日貿易不受影響,這種作法對日本的侵略起到了綏靖的作用。美國采取這樣的外交手法,是諸多因素決定的。首先,在大危機衝擊下,美國當務之急是解決國內事務,這是民心所向,公眾對國際事務漠不關心,外交處於次要地位,而外交的主要問題又是調整拉美的政策和處理歐洲問題,無暇顧及日本。其次是美國在東北的經濟利益小於在日本的利益,美國不會輕易因中國去冒犯日本。正如美國遠東司司長斯坦利·項白克所說,解決中日衝突這項任務應該由國際或英法來主動承擔,這些國家的物質利益麵臨的威脅比起美國來要嚴重得多。〔2〕第三,30 年代初日本國內掀起了強烈的反蘇浪潮,美國幻想借助日本勢力防止共產主義向中國滲透,把日本這股禍水引向蘇聯。第四,羅斯福上台後,雖采取了擴建海軍,扶植中國政府抗衡日本的措施,但總統受孤立主義占優勢的國會掣肘,步履維艱。再則,國內貿易上的保護主義,政治上孤立主義和普遍的和平主義情緒結合在一起,成為一股強大的社會思潮,一直影響著30年代美國對外政策的製定。

30年代後半期,美日遠東爭霸矛盾激烈化,美國的對日政策趨於強硬,並逐漸向遏製政策轉變。

1936年1月,羅斯福發表國情谘文說:“許多宿敵死灰複燃, 昔日的激烈情緒又冒出來,擴充軍備和擴大勢力的新的騷亂,正在不止一個地方抬頭。”〔3〕羅斯福清楚地認識到世界局勢的嚴峻, 美國的安全將遭受威脅。2月,不顧孤立主義思潮的阻撓, 要求國會撥給海軍有史以來最大的巨額款項,建造大型軍艦,以抵銷日本在遠東的軍事影響。是年,日本召開五相會議,確定其“根本國策在外交和國防相互配合,一方麵確保帝國東亞大陸的地位,另一方麵向南方海洋發展”。〔4 〕並正式終止了《華盛頓限製海軍軍備條約》1936—1937年日本軍費高達10.6億日元,1936年單為入侵華北的軍事需要就增加預算開支1780萬日元,且軍隊技術裝備大大提高,人員、武器大為增加。1937年日本步兵師團的大炮裝備數量幾乎趕上英美,超過法國,作戰飛機數量也大大增加。此外,還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戰艦。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在華侵略頻頻得手,美國在華權益受到沉重打擊。在遠東,日本大有席卷中國、占領西太平洋之勢,形成對華盛頓體製的強大衝擊,美日矛盾迅速激化。

 

麵對法 西 斯的 猖 狂 進 攻,美國 政 府 決 策 人 有 區 別 地 對 待 侵 略 者 與 被 侵 略 者 已 初 露 端 倪 。  1 9 3 7 年 6 月 ,   羅 斯 福撤 銷 國 務 院反 蘇 的 東 歐事  務 司。〔5〕以 改 善 中 蘇 關 係 , 抗 擊 日 德 結  盟 。 中日 戰 爭 爆 發 後 ,   羅 斯 福 頂 住 孤 立 主 義 勢 力 , 遲 遲 不 宣 布 實 施 “ 現 購 自 運 ”的“中 立  法”,認 為 “中 立 法”對 中 國 是 不 利 的 。 1 0 月 ,發 表 “ 防 疫 演 說 ” 。 1 2 月 1 2 日 , 日本  空 軍 炸 毀 停 泊 在 長 江 的 美 國 炮 艦 和 3 艘 油 船 的 “ 帕 奈 號  事 件”後, 羅 斯 福 研 究 了 懲 罰 和 製 裁 日 本 的 幾 個 方 案 。 1 7 日 他 對 內 閣 說 , 他 有 權 對 日 本 實 行 經 濟 製 裁 , 特 別 是 禁 運 棉  花 、 石 油 和 其 它 貨 物 , 他 還 研 究 了 可 能 采 取 的 海 軍 行 動 。 次 日,他 又 對 內 閣 說 , 英 美 兩  國 可 以 從 阿 留 申 群 島 到 新 加 坡 的 航 線 上,對 日 本 實 行封 鎖 , 這 個任 務 比 較 簡單 , 不 要 一 年 日 本 就 會 屈 服,並指出他不久將要求國會批準比原定計劃更大的海軍預算。羅斯福的談話,反應了有遏製日本的傾向。但同時他又解釋說,當他需要得到的結果,如同發動軍事行動取得的結果一樣時,他“並不願意通過戰爭去解決”。〔6 〕羅斯福在積極尋求一條公眾支持的非戰爭手段的抵抗日本的道路。

 

 

1938—1939年,法西斯陰霾進一步籠罩著世界。在西方,德國占領奧地利、捷克,意大利入侵阿爾巴尼亞;在東方,日本大舉進攻,占領大半個中國,在太平洋上占領東沙群島、金門、廈門、南澳和海南島等地,形成了攻擊菲律賓、新加坡的有利地位,擺出了一副決心控製西太平洋的架勢。〔7〕1938年11月3日,日本近衛發表建立“東亞新秩序”的聲明,實際上是對美國在東亞的地位和“門戶開放”政策的直接挑戰。1939年9月,德國出兵波蘭,二戰全麵爆發。固守“中立”, 躲在避風港的美國大為震驚。美國麵臨東西方法西斯的嚴重威脅,對外戰略取向兩洋作戰。在遠東,開始強調援華需要,采取較強硬的立場反對日本在中國及太平洋地區的擴張。

1938年1月,羅斯福再度建議國會撥款10億美元以擴建海軍。6月對日本實行道義禁運,禁止向從空中轟炸和平居民的國家出售飛機和製造材料,這是遏製日本侵略的最初嚐試。10月羅斯福宣布增加3 億美元國防經費,並提出擴大美國的航空工業,要求年產1.5萬架飛機, 用以對付日益猖厥的東西方法西斯勢力。12月,美國表示不承認日本在不屬於它的主權範圍內建立“東亞新秩序”的主張,並向華貸款2500萬美元。1939年1月4日,羅斯福向國會提出谘文“要以不打仗但比空話更強烈、更有效的方法來抵抗侵略。”〔8〕3月,再次向華貸款1200萬美元。 4月,美國將艦隊轉移到太平洋牽製日本。5月,國會通過海軍擴建法,決定加快造艦進度,計劃十年內造艦115萬噸。1939 春夏在討論修改“中立法”時,羅斯福主張堅決廢除“中立法”,以援助中國等被侵略國家,由於孤立勢力的強大,羅斯福暫時終止了廢除“中立法”的鬥爭。6 月將太平洋地區對日作戰的“橙色計劃”發展為歐亞兩線作戰的“彩虹計劃”,將亞洲戰爭與歐洲戰爭聯係起來,援助被侵略者,以抵抗法西斯同盟的全球威脅。7月26日美國通知日本《美日商約》在1940年1月26日到期後不再續訂。1940年4月美國再次貸款2000萬美元給中國, 而對日貿易卻在限製中縮減。

30年代後半期,國際風雲變幻莫測,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得逞,國際危機日益深重。與此同時,美國國內危機得以克服,政府意識到有對外采取主動的可能,外交與內政相比更顯得重要,對日政策發生著趨於強硬的變化:一是改善美蘇關係,有利於以後聯合抗擊法西斯;二是出現了遏製日本的傾向,但因孤立主義勢力強大,羅斯福對外交事務的態度仍是暖昧和猶豫不決的;三是更多的從全球戰略考慮對日政策,在把亞洲戰爭和歐洲戰爭結合起來的同時,更加關注中國,增加對中國的經濟援助,利用中國人民強大的抗日力量來牽製日本南下,把日軍主力陷在中國,以保護美國在遠東的利益;四是加強國防,重視航海航空業的建設,以防不測。

二、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的美國對日政策

1940年7月26日,日本近衛內閣確定《基本國策綱要》, 即“建設以日本皇國為中心,以日滿華的牢固結合為主幹的大東亞新秩序”。其方針是南進政策和強化與德意的政治聯合,把英、荷、法的太平洋屬地,以及菲律賓、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囊括在所謂“大東亞共榮圈”裏。〔9〕9月與德意結成三國軍事同盟,矛頭直指美國,大舉南進。在險惡的國際局勢下,美國孤立主義思想越來越沒市場,總統與國會如履薄冰的關係趨於融洽,以利共同行使外交權。公眾對外事務意識強烈,外交成為舉國上下皆關心的首要問題。美國完全執行強硬的遏製日本的政策:第一,加強軍事防務準備,並作較大的軍事力量顯示,威懾日本。第二,大量援助中國,除經濟援助外,堅持隻承認蔣政權,要蔣介石暫時克製同共產黨的內部鬥爭,並進行軍事指導,以此充分利用中國的抗日力量來抗衡日本,且擬與蔣介石聯盟,為美國未來在亞洲施展影響作準備。第三,實行各種各樣的禁運,對日本進行財政、經濟製裁以對付日本企圖控製遠東的要求。這一時期的對日政策經濟意義在減小,軍事意義在增大,並服從於“先歐後亞”的全球戰略思想,避免或推遲與日本直接交鋒。

1940年美國國會通過“加強國防法案”,授權總統禁止或限製輸出國防需要品。5月,國會應總統之請撥款15億美元用於國防建設, 接著追加一億美元加強海軍航空兵力量。6月,國會又增撥17 億美元的國防費用,並同意把陸軍正規軍從28萬擴大到37.8萬,授權總統征召國民警衛隊服現役的權力。7月,羅斯福宣布對備戰物質實行“許可證製”。9月頒布“征兵法”。9月23日,日軍進占印度支  那北部。25日,美宣布追加對華貸款2500多萬美元。26日宣布對日禁運廢鋼鐵,支援那些抵禦侵略的國家。11月,美向中國提供1億美元貸款, 50 架新式戰鬥機。1941年1月, 羅斯福派白宮高級助理勞克林·柯裏去幫助蔣介石解決經濟困難, 表示美國決心提供額外援助, 於是美國政府又向中國貸款5000萬美元,並下令允許美國軍人加入陳納德組織的援華空軍誌願大隊(飛虎隊)。5月6日宣布中國為《租借法》授援國,並向宋子文表示,決心把授援國的物質送往中國。

 

 

美國在對日采取各種遏製措施的同時,自1941年春始,與日本進行了長達8個月之久的談判,以作緩兵之計。 談判桌上美日雙方針鋒相對,日本方麵提出了《日美諒解方案》:日本撤出中國,恢複門戶開放,但條件是美國承認偽滿洲國,中國的蔣汪政權合並,確認菲律賓中立等。對此,美國赫爾提出了四項原則:尊重他國的領土和主權,不許幹涉別國內政,遵守平等,放棄用武力改變太平洋現狀。7月23日, 日軍進攻法屬印度支  那南部,用武力否定了赫爾的“四項原則”。美國對日行為嚴加製裁,26日,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產,設立美國陸軍遠東司令部,將菲律賓完全置於美軍的直接控製之下,隨後又向中國派遣了軍事顧問。8月1日,宣布對出口日本石油實行全麵禁運,並中斷了美日會談。17日,羅斯福會見日本駐美大使野村時,強調如果日本武力政策再前進一步,美國則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以維護美國的合法權益。8 月28日,野村大使代表日本近衛內閣向美政府建議日美兩國首腦直接進行會談。9月3日,羅斯福寫信給近衛,指出會談的前提條件應當是日本從中國撤軍,日本改變與德意兩國的關係及太平洋地區的貿易均等,但遭到日本拒絕。10月13日,近衛內閣辭職,東條英機組閣後,確定了《帝國國策實施要領》:第一,決心對美、英、荷開戰,武裝進攻的時間規定為12月初,在此之前完成作戰準備。第二,對美國談判繼續到12 月1日午前零時,如果在此之前談判成功,即停止武裝進攻。11月5日, 東條英機派前駐芝加哥領事來棲三郎去華盛頓進行新一輪的談判,同時又給日本聯合艦隊發出作戰命令:“在十二月上旬完成對美英荷開戰的準備”。美國方麵旋即加強對日的提防,政府電告各艦隊司令對日采取戒備措施,並對太平洋上的美國商船具體地指定了航線,以防備日本的突然襲擊。此後的談判對雙方來說都是為準備戰爭贏得時間罷了。談判桌上,來棲三郎向美國政府提出了一個所謂謀求太平洋和平的最後計劃,第一部分即A方案,聲稱日本可以有限度地從中國撤軍,第二部分即B方案,日本停止進一步軍事活動,美國則向日本提供100萬加侖的石油。美國與之抗衡,11月25日,赫爾提出反建議,要求日本應無條件地從中國和印度支  那全部撤軍,聲明美國隻承認重慶政府,而不承認偽滿洲國和汪偽政權,強調日本應放棄德意日三國同盟,即《赫爾備忘錄》。日本視此為美國決心開戰的最後通牒。12月1日, 禦前會議決定:“以《帝國國策實施要領》為依據的美日談判,終未能達成協議,帝國決定向美英荷開戰。”日美對立轉入武力階段。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結束了長期以來美國想不通過戰爭綏靖與遏製日本的政策。

結束語

20世紀以來,在遠東太平洋地區,以中國為焦點的美日爭霸矛盾貫穿始終。伴隨30年代國際形勢的日益複雜化,日本要打破遠東現狀的欲望越來越強烈,走上了武力搶奪殖民地的法西斯道路,美國則想方設法要維持現狀,保障以他為主的“門戶開放,利益均沾”政策的實施。兩國關係愈益緊張,最後發展到非用武力解決問題不可的地步。

與之相適應,美國的對日政策也出現了由軟到強硬遏製的變化。但美國整個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未變,即維護和擴大美國的經濟利益,避免承擔義務和卷入戰爭,尤其是太平洋戰爭。因而在30年代前半期,美國對外政策更多地考慮如何避免國際衝突,控製西方和遠東兩大市場,以服務於美國的經濟利益。在西方推行“中立”政策,在遠東則執行“不承認主義”政策。這些政策可謂美國牌的綏靖主義,這確實對法西斯的侵略起到了綏靖作用。30年代後半期,尤其在1938年後,美國的對外政策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如國內修改或廢除“中立法”的鬥爭,把亞洲戰爭與歐洲發生的事情聯係起來,製定了“彩虹計劃”,有區別的對待侵略與被侵略的國家,對外政策的綏靖色彩日益消淡,而更多的考慮如何減輕法西斯勢力對美國的戰爭威脅。美國對日政策日趨強硬,乃至發展為太平洋戰爭前夕的完全遏製政策。從美國“先歐後亞”的全球戰略看,太平洋戰爭前夕的對日政策,軍事意義逐漸大於經濟意義,而且日顯重要。

總而言之,從美國對日政策的演變及其國內外因素對決策的影響進行分析,結論為對日政策是綏靖與遏製的結合物。這種政策給美國帶來了積極影響,首先有利於美國謀求更大的經濟利益,避免了過早卷入戰爭所要付出的代價,保障了美國最大限度的發展對外貿易。然而,利用中國牽製日本造成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付出了更大的犧牲,正是這種犧牲給恐懼戰爭的美國人帶來了心靈上的安寧;其次有利於美國維持中日戰爭,爭取中國成為反日基地,實現中美戰時合作,並為把中國作為政治盟友作準備,以最終完全控製中國乃至世界。這種政策是一種資產階級極端利己主義的霸權政策。

 

注釋:

〔1〕羅伯特·達萊克:《羅斯福與美國對外政策》(上)第108頁,商務印書館,1984年。

〔2〕羅伯特·達萊克:前引書第109頁。

〔3〕約翰·科斯特洛:《太平洋戰爭》第59頁。

〔4〕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第610頁。

〔5〕羅伯特·達萊克《羅斯福與美國對外政策》(上)第210 、221頁。

〔6〕羅伯特·達萊克《羅斯福與美國對外政策》(上)第210 、221頁。

〔7〕羅伯特·達萊克《羅斯福與美國對我政策》(上)第276頁。

〔8〕C、A、麥克唐納《美國、英國與綏靖,1936—1939年》第147頁,中國對外出版翻譯公司。

〔9〕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第648頁

所有跟帖: 

像基老這樣睿智的人都強調建設性美中關係,但這不妨礙一些居心叵測的人鼓吹戰爭 -Santaiyang- 給 Santaiya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6/2019 postreply 09:05:55

+100. -curiousGeorge2- 給 curiousGeorge2 發送悄悄話 (43 bytes) () 04/27/2019 postreply 05:52: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