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要把“文革”在曆史教科書上改為“艱辛探索”?
“文革”主要的含義是中國現代史中的一段長達10年之多的曆史。既然是一段曆史,就應該是一個中性名詞。作為曆史,曆史唯物主義認為,首先不能用絕對化的觀點,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更不能在絕對否定的基礎上,通過“煽情”,把一段曆史中出現的負麵,完完全全為政治服務。曆史隻能成為參考,隻能成為借鑒;尤其不能把一段曆史中出現的某個負麵陰謀地擴大化,從而偏離對一段曆史的全麵探討和辯證認識。用個別替代一般,用局部替代整體,用一段替代全部,過早地為這段曆史下唯心的、徹底的否定結論,不符合馬克思曆史唯物主義史觀。
正確地認識曆史,應該是探討這段曆史的發生和進展過程,剝繭抽絲,分離出負麵和消極的過程,正麵和積極的進程;負麵和消極因素形成的原因和後果,正麵和積極因素出現的動機和結果。一竹竿把全船人打落水中的辦法不是正確探討曆史的途徑。
然而,在鄧小平路線下,這個中性名詞,在文革結束後的很長時期內,變成了貶義詞。
主要的表現是,不能提這個名詞,一提,就是要“複辟文革”,然後是把文革中許許多多悲慘的,殘酷的故事接二連三,一個個搬出來,成千上萬的文革中“挨批鬥”“受迫害”“破四舊”的照片嗮出來。讓人無法,也不敢繼續把這段“曆史”探討下去。也讓人感覺到,文革十年,真是一片黑暗,沒有太陽,沒有白天,不能回首。即使這十年是不少人的童年春光,青春光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曆史,也不好回顧。個別人甚至試圖把自己人生的這段曆史虛無掉。
鄧小平路線下,之所以將“文革”的曆史含義,中性意思,徹底變為一個貶義詞的陰謀目的,是利用“煽情”手段,試圖讓許多中國人民走向曆史虛無。否定毛主席,否定前30年,否定毛主席那一代人用艱辛和艱苦書寫的輝煌創業史,妄圖把前人打下的基礎,艱辛獲得的偉大的功績和成就據為己有,讓不少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人,懂事起,從曆史教科書得到的感知是,文革一片黑暗,前30年一片混沌,中國人民的生活窮困潦倒;隻知道鄧小平的“功勞”,隻知道“鄧公”“總設計師”,隻知道“改革開放”,不知道毛澤東那一代人艱苦創業奠基的輝煌,隻知道“改革開放”的所謂“成就”,不知道後30年“成就”的源泉和基礎。他們的頭腦中,他們的曆史觀裏,毛澤東,毛澤東那一代開國元勳,毛澤東時代的千千萬萬英雄,戈壁灘上的無名英雄,統統被黑掉,變為惡魔,壞人,小醜。試想一下,毛澤東被妖魔化,文革,乃至新中國前三十年曆史都被黑暗化,負麵化,“鄧公”豈不是中國光明的“使者”,救中國出“黑暗”的“解放救星”?其罪惡目的,是可忍,孰不可忍!
鄧小平對毛主席搞了一個“三七”開。然而,鄧小平路線下,包括後任江澤民和胡錦濤,基本上不提毛澤東的“七”,基本上否決了“七”。反之,將“三”肆意擴大化,妖魔化,以至於達到最惡毒的一步,將毛澤東等同於文革,等同於文革中出現的負麵狀況,把文革中發生的許許多多的各種悲劇、慘劇,各種心酸故事都源自於毛澤東,似乎毛澤東神通廣大,猴毛變千萬,進入了每個家庭,導演了所有家庭的悲劇。
實際上,不算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毛主席一生親自批準槍斃的隻有三個人。延安時期的黃克功,一位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他擅自擊斃女友;解放初期的劉青山、張子善,兩位老革命辜負使命,成為李自成式的代表人物,走向腐敗,變為貪汙犯。
毛澤東搞文革,是他深耕曆史的洞察。中國幾千年曆史朝代的更迭變遷,興替輪換,無非兩個主要原因,特權和腐敗。前者是根本,後者是發展。如果第一代“打天下”的戰將,居功自傲,居功過度享受,最終會形成淩駕於人民的一個特權階層。這個特權階層將發展至腐敗,最後摧毀國家,很有必要在20年左右內,予以清理。毛澤東從1949年入住北京城,就談到了這個問題,“我們不做李自成!”。1952年,在批電影《武訓傳》時,又予以警訓。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岡山時,與汪東興、張平化等陪行人員語重心長,甚至帶有激動和感概,再次談到了特權問題。
怎樣既搞好國家建設,又不讓人民變成專製政權的奴隸?怎樣讓共產黨既代表無產階級執政,又不變成壓迫人民的統治集團?怎樣防止執政的共產黨內不會出現一個通過特權而形成一個官僚資產階級?
毛澤東的後半生,就在為如何走出這個曆史上反複出現的怪圈而掙紮努力? 甚至忽視自己的曆史名聲,要做成這件事。
最後的結果就是文化大革命。毛澤東自認為一生所做的兩件大事之後一件。第一件是為推翻舊政權犧牲奮鬥,複興中華民族。第二件是為中國新政權的長久鞏固作浴血洗禮,為中華民族最終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奠定了永久基礎繪出宏圖。令人驚訝的是,後30年鄧小平路線下出現的中國史無前例、前仆後繼的腐敗,真正印證了毛澤東早看五十年的高瞻遠矚,鄧小平從反麵驗證了毛澤東做第二件大事正確性和必要性!
王震晚年說,毛主席比我們早看五十年。鄧小平基本上不看曆史書,曆史知識淺薄,有很多業餘時間,但不讀曆史書,卻花在橋牌上。他一生的訓條、座右銘,就是“摸著石頭過河”,謹慎之下,典型的投機思維也頗為濃厚。所以才會不斷地在檢討—撕毀,再檢討,再撕毀的失信怪圈中盤複。
鄧小平路線下,將“文革”的曆史含義,中性意思,變為貶義詞的陰謀目的愚弄了近三代人的曆史觀。因為時間跨越30年,因為修改了教科書,這些人從小知道的曆史,黨的領袖人物,都被歪曲、醜化。
衛星和導彈都是在文革中的巨大成就。文革”十年期間,工業總產值也翻了一番,從1965年的1402億元發展到1976年的3207億元!怎麽可以把十年曆史絕對化否定?
習近平為首的黨中央,深刻而迫切地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及時地重新修改了曆史教科書對文革的描述和定義。為什麽要重新修改曆史教科書呢?
“文革”被絕對負麵化,完全被變為貶義詞。就會出現下列情況。鄧小平路線下,借文革拚命詆毀毛澤東,借文革否定前三十年,借文革否定共產黨,借文革試圖搞顏色革命,全盤西化,借文革大搞腐敗,借文革把中國的意識形態,倫理道德全盤退化,墜落深淵。借文革試圖反對18大、19大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
把“文革”當作重磅炸彈,炸得中國,中國人民,對社會主義製度,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華文化,社會主義道路幾乎沒有自信。西方的東西都是好東西被長期而廣泛植入不少人的頭腦。把“文革”當作中國共產黨的襠位,不時地想撚就撚,讓共產黨前行困難!
曆史必須回歸真實,曆史必須恢複原狀。曆史中各人的位置和作用是鑄成的生鐵,不能隨意篡改!
這就是為什麽要把文革在曆史教科書上改為“艱辛探索”!
大海藍 2019 02 15
寫於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