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中文漢字將走向何方?

最近看了一個電視講演是講漢字的優點的,演講者用聯合國的五種工作語言的文本作為例子,任何一個文件的中文文本比其它語言的文本摸起來都比較薄,為什麽?因為中文句子比較其它語言的句子要短,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優點。

人類由於交流和記錄的需要創造了文字,文字的發展在最初都是像形文字,比如很多早期洞穴裏發現的岩畫,是為了記錄或者是敘述某一個事件,這些逐步抽象成為表意文字,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語言都 舍棄了象形的表意文字走向了表音文字,早期的瑪雅和埃及的像形表意文字都被放棄了,亞洲的日朝越語言也從最初接受的漢字發展出各自的拚音文字。唯有中國的漢字保留了下來。

漢字是有很多優點,但和拚音文字英文比較也有很多缺點。回想自己學中文長大的經曆,大學畢業來美國念書的經曆,和孫輩在美國出生成長的經曆,對於學漢字和學英文的比較,體會和觀察,覺得漢字作為象形表意文字和英文作為表音文字比較有三個重大的缺點。

首先是學中文難,尤其是學中文的讀和寫非常難。英語國家的小孩,從出生開始呀呀學語,到五歲時開始學26個字母和拚音規則,不到一年的時間,很快就會寫,會讀,會用這五年聽到和學會的英文了。他們從兩三歲起聽的和看的恐龍,動物和其它兒童廣播電視節目,學會拚音後,這類的書都會讀了,我的兩個外孫正在上小學,老大二年級第二學期,能看幾百頁的書。老二一年級第二學期,在課後讀幾十頁的書,幾天一本。我不了解現在中國小孩學語文的情況,我隻知道我自己當年在同樣歲數時讀不了這樣的書。

這是學中文難造成的,中文的字和讀音是兩回事, 小孩聽別人講話,學會了說話, 隻是知道了這個字的讀音,要想讀和寫,得學一個和讀音完全沒有聯係的漢字,還要把這個漢字和讀音聯係起來,中文要學到上千字才能達到起碼的閱讀水平。我感覺在中國小孩可能要多用一到兩年時間,也就是學到小學三四年級,閱讀中文的水平才能達到美國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閱讀英文的水平,我們都知道知識是靠大量閱讀才能積累的,閱讀才是最重要的學知識的途徑。

中文難有兩個重要的後果,一是造成了掃盲比較困難。一是達到同樣的閱讀水平,學中文的小孩要比學拚音文字的小孩遲一段時間。這兩個後果放到一個人身上可能並不是什麽了不起的事。但是想想放到一個有幾億人口和有幾千年文化的民族,它的積累效果是不能忽視的。前一段時間網上大家討論為什麽十五世紀之後中國的科學沒有得到發展。我不敢說中文難是唯一的原因,但我敢說中文難一定是原因之一。

第二個大的缺點是中文的同音字太多。文字的產生和發展是因為人類傳遞信息的需要。最基本的途徑是說和聽。最重要的器官是嘴和耳朵。其他的感官加上手舞足蹈,也可以用來傳遞信息,但畢竟隻是個輔助工具。研究表明,人類語音和聽力幾十萬年的發展,大部分人能夠清楚的傳遞並分辨的音素不到200個,世界所有部族語言中,表達使用最少的一種語言僅用11個音素,最多的一種部落語言用144個音素。大部分語言使用的音素在40~70之間。

按百度上的說法,音節是聽覺能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語音單位,由一個或幾個音素按一定規律組合而成,漢語生字中,一個漢字讀音就是一個音節,每個音節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個部分組成,有的可以沒有聲母或聲調,但一定有韻母。中文國家規定的標準拚音,國標漢語拚音有23個聲母,韻母有24個。再加上16個所謂的整體認讀音節,比如, 知, 吃, 時, 等等16個。共有63個獨立音素。中文的韻母上又有聲調的變化,一般來說是分為四聲,也有說還有第5個是輕聲,這樣來標明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輕聲。

由於中文字最長用三個音素來拚成“單音節”字。根據拚音規則組合的結果,如果不考慮聲調,僅僅有414個獨立的“單音節 ”,就算全部都有四聲,總共也隻有一千六百多個獨立的音節,隻能涵蓋一千六百多字。一共隻有這麽多的位子,任何在最初一千六百多漢字後創造的漢字都不得不使用重複的音節,中文常用字近五千,康熙字典收錄五萬字,這就是為什麽中文有如此多的同音字的原因。

同音字的麻煩不言而喻,網上已經有無窮無盡的笑話例子。聽的人實際上是在不斷的猜或者是"聯想”說的人用的是哪個字。猜不到的話,就隻好問說的人用的是哪個字兒。而很多時候是聽的人猜錯了,造成誤解。還有時候聽的人實在猜不到,而說的人也沒辦法解釋清楚的話,隻好寫出來讓對方看。這種情況在說的人用了生僻字或者是說姓名的時候常常發生。

漢字的單音節使的獨立音節的容量隻有一千六百多個。這使得漢字的同音字特別多。也顯示了漢字的第3個大的缺點。那就是有限的容量限製了漢字發明創造新字。人類新知識的不斷擴容。我們又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新的詞不斷的創造出來。拚音文字隻要增加一兩個音素就可以容納成千上萬個新詞。而漢字呢?是可以很容易的造出一個怪癖的字,但一定是一個同音字。要掃這一個字的"盲”不是不可能,是相當的困難。

人類的口耳作為傳遞信息的主要器官。幾乎隻能發出和接受一維信息,或者說是聲音的一維時間序列信號,一個隨時間變化的聲音頻率信號。眼睛可以觀察到二維信息。但人沒有一個器官可以發出二維信息。眉目傳情或者手舞足蹈是人在這方麵的努力但可傳達的信息非常有限。要選擇一種符號作為這個聲音時間序列的表達。最直接和最經濟的應該是表音符號,也就是表音文字。因為有人類發音器官的限製,作為信息交流的表達,表音符號或者說是表音文字是自然的選擇。表意文字如中文也受這個限製,所以必須除了能代表特定的像形意之外,還暗含一個能標定這個漢字的聲音符號--拚音,因為人類信息的傳遞,必須有一個唯一標定該信息的聲音。

綜合以上所說,似乎各種語言最終走向拚音化是一個自然的選擇。事實上中文在曆史上也在拚音化方向上做過不少努力。但因為中文的短拚"單音節”形成的大量同音字以及各種各樣的地方口音如四川話,廣東話,使得拚音化的推廣困難重重。

現在大大小小的計算機,各種各樣的電腦,智慧手機越來越普及了。中文輸入最流行的方法是國標的拚音輸入,語音輸入也要求用普通話。總趨勢間接的推動了中文向拚音化方向的發展。當然隻是走了很小的一步。 電腦的拚音輸入法使你不需要會寫某個字,隻要會讀就行了,當然這種拚音是國標的普通話拚音。這對於普通話的推廣是一個極大的幫助,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各種地方方言會逐漸式微甚至於消亡的。

中文要想完全徹底的走向拚音文字,大量的同音字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如果把兩個中文字連成一個詞組,可能還會有同音詞組。但是可能性將會隨著組詞字數的加多而迅速減少。我相信在這個方向走下去,大量的拚音唯一的中文詞組會被篩選出來。這個過程,中文拚音的414個獨立音素並沒有增加,但詞變成多音節,一個詞使用的音素也從現在的兩個增加到七八個甚至更多,音節長度的增加使新詞的包容量以階乘增加。這個過程可能很長,但總有一天全部的現在用的漢字會被拚音唯一的詞取代,漢字的全麵拚音化最終實現。到那個時候我們現在用的漢字就被作為一種藝術長久的傳承下去。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