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轉貼:中國司法版“水門事件”中的焦點人物王林清是個怎樣的人?

本文內容已被 [ 希影 ] 在 2019-02-26 14:41:4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中國司法部下令: 王林清著作被禁下架

 

最高法院丟卷黑幕中,被認定為主要責任人的最高院法官王林清,目前不但遭羈押,其撰寫的10套法律著作,也被司法部下令全部下架。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王林清的自述,以下是視頻文字實錄

 

我想通過這個視頻的目的,就是要給自己、為保護自己,免遭不測,留下一些證據。

我想先說的第一個案件,就是在2018年2月份被中央電視台兩次報道過的,陝西榆林凱奇萊公司和西安地質勘察院的合作勘查合同糾紛。

這個案件發生在2003年,當我寫判決書的時候,我打開工作櫃,準備拿出一審卷、二審卷的時候,要寫判決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厚厚一摞子的一審案卷都在,而二審的一本正卷和一本副卷竟然不翼而飛了。這個案件多麽的重大,如果這個案卷一丟,我可能就會被開除了。所以當時,我當時就懵了。我趕緊把辦公室的邊邊角角、犄角旮旯全部找了好幾遍,根本就沒有見到這兩本卷的下落。

我又趕緊跑去向程庭長報告,程庭長倒是表現得相當的鎮靜,說讓我回去再好好找找。回來以後,我又找了辦公室十幾遍,還是沒找到。我想到了我們院在我們的辦公區的每一層都安裝了若幹個攝像頭,而我辦公室門口外正好有一個,在我辦公室的走廊盡頭還有一個監控,等於有兩個監控。於是我趕緊找到程庭長,要求調取監控攝像,查看我丟卷的那幾天到底有沒有什麽人到我辦公室把卷宗拿走了。

程庭長讓我和保衛處聯係好了以後,程庭長中午就自己一個人去調取了監控錄像,我就焦急地等在程庭長辦公室門口。

下午2點多,程庭長調取監控回來以後,我趕緊問怎麽樣,有沒有什麽線索。程庭長說,監控錄像能夠顯示出我那天第三次匯報以後,帶著卷宗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我把卷宗放到辦公室以後,一會我就空著手走出了辦公室,進了一個同……第二天監控就壞了,我一聽就感覺這個事情非常蹊蹺,監控怎麽可能說壞就壞,而且是安裝不久的監控,並且我的辦公室門口有兩個監控,壞一個也不可能兩個都壞呀。

 

 

王林清是個怎樣的人?

 

    調查組的結論不僅是侮辱王林清的智商,也是侮辱中國人的智商。這種栽贓陷害和屈打成招,中國人看得多了,早就不玩了。可惜,“毛”病不除,積惡成“習”。王林清真的是個傻子嗎?還是調查組和中共高層“流浪地球”了?

 

    1

    十幾年前在某法院電梯裏,一法官,像是自言自語說:"這案子,北京一個想法,上海一個想法,哪個都得罪不起。"

    我道:"當法官就要學萊溫斯基,需要留下那條帶精斑的裙子。"他大笑:"這樣的裙子我有好多的。"
    
    如今在陝北千億礦權案中,最高人民法院承辦法官王林清的"裙子"被偷了。
       王林清自錄視頻,以證清白,防被滅口。按照視頻所述,他是"陝西千億礦權案"的承辦法官。群眾猜測,他是因為感覺到危險,事先錄視頻自保。畢竟如今實行法官終身負責製。這麽大的案件,出現丟失案卷這種實錘,當事法官是承擔不起責任的。
    
    這是對崔永元的聲援,也坐實了崔永元爆料的真實性。    

    看了這個視頻,對這個法官突然有了一些興趣。這個法官,視頻裏頭發亂如雞窩,絲毫不修邊幅,說話有時候語無倫次,磕磕巴巴,哪裏有最高院法官的風采?
    
    在江湖上行走多年,想要打聽一些事兒,那還是易如反掌。打了兩個電話,就拿到了王林清的一些獨家猛料。


    
    2
    
    王林清可以說是才華橫溢,他是公檢法係統唯一一個雙料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學博士後,也是"全國法院辦案標兵","中國國家機關青年五四獎章標兵"。

    這些光環依然不能掩蓋他性格的缺陷。朋友說,王林清為人相當耿直。他之前辦過一個山西煤礦大案。涉事方想給他送了兩千萬,他不為所動,要秉公執法。
    
    這可急壞了這個煤礦的涉事方。最後最高法的紀檢部門給他施壓。具體怎麽施壓,這裏就不詳細說了。總之是各種威脅利誘,都被他嚴詞拒絕。
    
    沒想到這為他埋下了禍端。隨後他去江蘇宿遷授課的時候,時任最高法紀檢組長張建南、副組長何莉,通知江蘇高院院長許前飛,配合抓捕他。
    
    許前飛早已因為腐敗被調查,現在王林清又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他被抓捕後,被辦案人員帶走坐高鐵的照片,曾經還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很多人都以為是抓江蘇官員回京調查,其實被抓的是最高法法官,也就是千億煤礦的承辦法官。這張照片曾經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轟動了全國。
    
    他被調查了很久,無奈沒有發現任何問題,最後隻能認定他有不當收入11萬元——這是他們人民法院出版社安排他授課,給他的酬勞。最後他被記過。
    
    這個事兒說明,王林清是一個非常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據說曾經有個姑娘仰慕他的才華,奮不顧身的追求他,但是相處不久,這個姑娘發現,他真是不解風情,隨後就和王林清分了手。分手了不說,她還把他是直男的事兒滿世界去說。直男怎麽了?
    
    朋友說,這個千億煤礦案卷丟失之後,他感到暗流洶湧,已經超出了自己能夠把控的範圍,隻能主動要求撤換自己。他的同事發現,他幾乎一夜蒼老,憔悴萬分。但是大家都知道,丟卷一事與他完全無關。


    
    3
    
    王林清錄視頻自證清白這事兒,八哥一方麵感到悲哀,一個最高司法係統的法官,尚且依靠這種方式自保,那普通人又該如何艱難?
    
    另外一方麵,也為他的不解風情感到佩服,如果世界上多一些這樣的人,可能這個世界就少了很多冤案,多了更多公平。
    
    今天我們叫他"王法官",其實有一些勉強。我注意到,他的"法官"身份,恰好處於一個尷尬的交叉地帶。本次曝光視頻,將他的身份問題凸顯了出來。
    
    這兩年,法院推進"員額製"改革,雖然一般大眾並不關心,但這確實是中國司法史上的大事件。
    
    法院工作人員,將分為三類:法官、司法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隻有入額法官才可以獨立辦案;同時,實行法官單獨職務序列及工資製度,拉開薪酬。
    
    所以,入了員額,才是真正的、完整意義上的法官,沒有入員額的人,包括助理審判員,不能獨立辦案,將逐步過渡,轉為"法官助理"或者行政人員。
    
    這一改革的精神,符合世界潮流。但是,對王林清來說,卻是尷尬的。2017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批367名法官入員額宣誓,名單中沒有王林清:
    
    在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內設機構主要人員"網頁上,有所有審判員的名字,每個庭室都有,五百人左右,也沒有王林清的名字。所以,他並不在"主要人員"名列。
    
    正式報道中,最高法院政治部主任徐家新說:未入額的法官,有四種渠道進行安置分流:一是轉任為法官助理,繼續在審判業務部門協助員額法官辦案;二是轉任司法行政人員,到綜合部門工作;三是年紀較大的法官從事案件評查、訴前調解等;四是交流到其他黨政部門。"
    
    當然,這次沒有入額的法官在下次員額空缺遴選法官時,如果符合入額條件,他們還可以參加遴選入額。所有未入額法官,他們原來享有的法官資格以及津補貼保持不變。但不得以辦案任務重為由讓未入額的法官獨立辦案,這一點態度是明確的,也是不動搖的。"
    
    因為王林清之前"助理審判員"的崗位和工作,保留法官身份和待遇,但是,這注定隻是臨時過渡措施。例如,海南設置了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未選任為法官的現任審判員、助理審判員,轉任法官助理或司法行政人員,法官職務保留,現有待遇不變。
    
    首批367名入額法官中,有98名是相對年輕的法官、助理審判員,王林清沒有入首批員額,已經落後了,如果在未來一個時間段(具體看最高法院規定)仍然沒有入員額,他將成為了那個被新的利益格局洗牌掉的人,成為那個被"革命"掉的人。所以,將來王法官還能不能叫做王法官,還是未知數。這要看下一批是否能進。
    
    "案卷丟失自述視頻",就在這個節點上發生了。


    
    4
    
    在全國層麵,目前,全國法院法官總體數量約為21萬人,已遴選產生12萬餘名員額法官(包括最高法院367名)。這意味著約9萬法官不能入額,無法獨立辦案也不能享受員額製工資待遇。
    
    據徐家新介紹,在首批員額法官選任過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從嚴執行入額標準程序,不搞論資排輩,不搞平衡照顧。"來自一線辦案部門"、"審判員或具有8年以上法律工作經曆的助理審判員"是入額法官的基本門檻。
    
    本次入額法官的平均年齡47歲,平均法律工作經曆22年,其中博士學曆119人,占32.43%,碩士學曆205人,占55.86%,法學理論功底紮實,均承辦過疑難複雜案件或曾參與起草重要司法解釋,具有豐富的審判實踐經驗。
    
    對照以上標準,我們來看看,王林清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首先,看一線實戰業務水平。
    
    在2013年,王林清被評選為全國法院辦案標兵。當年,最高人民法院僅有三人獲得這個榮譽,全國也僅有200人獲評,各個省份,少的隻有兩個,多的也才十個。2014年,王林清獲得第三屆"中央國家機關青年五四獎章標兵",這個榮譽也不小,在京各個機關,總共才10人獲得。
    
    以上是官方肯定。民間呢,我身邊至少有兩位朋友,上海的、山東的,曾經聽過王法官的講課,他們的評價是:"每次被上海邀請來講座都是爆滿,法條脫口而出,又很幽默,專業型。"
    
    根據公開資料,王林清先後負責起草了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2011年)、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四)、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八次全國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民事部分);他還參與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物業服務、城鎮房屋租賃、旅遊糾紛、食品藥品糾紛、網絡侵權、民事訴訟、物權法適用、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等多部司法解釋的研討製定和書籍編纂工作。
    
    所以,王林清顯然是長期在一線無疑了。他不僅在一線辦案,且善於總結,可以執筆司法解釋實現普遍性規範的高級人才。
    
    其次,看理論水平和專業背景。
    
    王林清的學曆軌跡是:煙台大學(法學學士)——北京大學(民法學碩士)——中國政法大學(商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學博士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後)。
    
    他還兼任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研究員,2011年獲金融學副研究員高級職稱,2016年榮獲第二屆"首都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王林清在《中國法學》《中外法學》《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核心刊物、主流媒體上發表學術論文和出版著作共120餘篇(部),出版《金融糾紛裁判思路與裁判規則》《民間借貸糾紛裁判思路與規範指引》(上下)、《房地產糾紛裁判思路與規範指引》(上下)等諸多著作。
    
    第三,看資曆。
    
    案卷丟失事件進入大眾視野,是2018年最後兩天。目前公開資料並沒有王林清簡曆,但根據視頻自述,案卷丟失發生在2016年。也就是說,王林清至少在2016年,還在最高人民法院擔任承辦法官角色。到今天,至少15年。
    
    他那麽成功,但是,又那麽失敗。這些年,仍然沒有從助理審判員成為審判員,也沒有在員額製改革中入選首批員額法官。
    
    王林清的成長史,可以說是一個普通人奮鬥的故事。他的本科在煙台大學就讀,這所大學雖然不錯,但並非211、985,隻是省屬大學,但是,他碩士考上了北京大學,然後,博士考上中國政法大學。
    
    然後,他還覺得不夠,再跨專業,成為中國社科院金融學博士後、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後。
    
    這是多少年的寒窗苦讀,又是多少次通過獨木橋?
    
    他已經成為全國政法係統首位"雙博士後"。我們知道,到了一定的年齡,再要跨界進入其他專業,在智識上是極大的挑戰,但是,王林清做到了。在讀書這條路上,王林清已經做到一個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極致。


    
    5
    
    在工作崗位上,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努力。
    
    他拚命辦案,奪得全國辦案標兵的榮譽,判決數量可想而知;
    
    他埋頭寫作,出版了那麽多大部頭的著作和論文,涉足金融糾紛、房地產糾紛、民間借貸糾紛等,都是指引性的;
    
    他操著全國人民的心,起草一批司法解釋,從民間借貸到勞動爭議到網絡侵權······
    
    他沒有藏私,努力去各地講座,分享自己的經驗。
    
    一個出身普通的平凡人,努力不可能再多了,才華不可能更橫溢了,貢獻不可能更大了。但是,他一直隻是一個助理審判員,如今,又在首批員額法官中落選。這不科學。
    
    問題還不是"能不能當法官",而是安全不安全。我昨晚問了一個人,他說,"因為超出了自己能控製的範圍,當時這個事情對他打擊非常大,一下子老了很多,像變了一個人。"這麽大利益的案件,壓力可想而知,王林清是怎麽過來的?
    
    一個最高法院的二級法官、全國辦案標兵,不得不錄製視頻、自證清白,自述"為保護自己,免遭不測",這背後是一股多大的力量?

 

PS:補充一個信息:

當前,法院係統在進行員額製改革,推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製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製。2017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表示,已從原有的21萬餘名法官中遴選產生12萬餘名員額法官。實行法官員額製後,員額法官按照單獨職務序列進行管理,法官等級與行政職級脫鉤,實行按期晉升和擇優選任相結合的晉升機製。

在這次事件中,崔永元起到了關鍵作用,與最高院正麵交鋒。雖然在2010年起,中國青年報就以《公函發至最高法 誰在幹預司法》為題深度報道了這個事件,雖然2017年最高法院法官頂住壓力判決原告勝訴,雖然最近中央電視台也做了報道,《中國經營報》12月26日還首發了案卷丟失一事。但是,正是崔永元這個“前媒體人”,在微博上冒險直接硬懟,並發布來自內部的爆料,才使得這一事件進入輿論中心。

 

 

10月份,我寫過一篇《對崔永元的珍貴,我們認識還不到位》。在當時,小崔老師作為教授,已經滿嘴髒話了,這次,又直接對最高法院罵三字經。他這種異常現象如何理解呢?之前我這樣寫道:

大家都知道崔永元曾經患有抑鬱症。小崔是不是又病了?

恰恰相反,他的病正在治愈。恐怕,結合他之前在媒體工作的經驗,治療崔永元抑鬱症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成為一個戰士,也就是現在這樣。

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擁有一個生存的原始本能——攻擊性。這是潛意識中自帶的,也是動物自我防禦的一種原始本能。隻是,因為性格類型、互動模式、文明修養程度不同,現代人攻擊性釋放渠道有了不同模式。抑鬱症就是人把攻擊對內,指向了自己,自我否定,造成了抑鬱。而有的人是把攻擊性指向了對外。很有可能,通過心理谘詢,崔永元轉變了攻擊性釋放的模式,把對內的攻擊,朝向了對外。他的應激模式發生改變,所以他的應對行為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是耗自己的能量,抑鬱了,現在對外各種揭發,舉報。

這個過程,對崔永元也是治愈自己的過程。最重要的是,這種自我治愈行為,是在法治框架內的,有助於主管部門有效執法。崔永元在幫助自己的同時,幫助了這個社會。這就是小崔老師“不正常”行為的意義。

崔永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為國庫追得8億稅款,不僅僅在於讓上海長寧經偵和北京某個派出所認真執法,他的價值在於告訴大家:

在這個人人習慣忍一忍、不生氣的時代,心態轉變,天寬地廣;

在這個人人習慣躲起來、不出頭的時代,暢所欲言,地廣天寬。

龍應台曾經發問“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生氣?!”現在,小崔老師生氣了,很好。他更稀缺的價值在於,這種轉變,是極其偶然的,既基於他多年來在國家電視台積累的人脈和社會閱曆,更基於他患抑鬱症後的“自我治愈”,幾乎是不可複製的。

細看這個案件,其實也很有意思。在陝西省第一次判決中,法官支持了原告,後來因為各種幹預,最高法院發回重審,然而也沒有直接改判,雖然拖了很久,2017年又判決原告勝訴。如果說,最終判決是正義的,我們會注意到很多人堅持了初心。包括從2008年起,很多媒體就參與了報道。現在,各種爆料出來了存在至今。我想,這就是原告堅持在法律途徑裏的支持吧。

這就是縫隙的意義,我們總能看到進步的力量。

回頭說說“助理”吧。記得有一年,我去武夷山玩。拜訪山上各種茶人,武夷山一些茶人的習慣,客人來了,主人就會擺出一批各款茶葉,用各種杯子,請客人品試。其中有一位是茶廠廠長,將近七十歲了,閑聊到了人生名利,他說“我就是一個助理農藝師職稱,最早塞給我的,再給我也不要,我就是做茶。”其實我知道,他是很多年的廠長,每年過手價值幾千萬的茶葉,這些茶葉品級都是他評定的。

人生在世,什麽最重要呢?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