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新用途:成 人手機安裝APP學習洗 腦(圖)

來源: Twinlight 2019-02-19 06:26:3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190 bytes)

中國科技新用途:成 人手機安裝APP學習洗 腦(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4887 次)
 



今年元旦後,中國強力推動中共黨員在手機上下載宣傳習近平思想金句的“學習強國”App,並透過積分製變相強迫黨員使用。另一則令人腦洞大開的消息是:一些中國的中小學生購買一款機器人當作“抄寫神器”,以完成春節後寒假的一大堆低級重複的抄寫作業。把兩件風馬牛不相及之事連在一起的,無疑是體現高科技新用途的中國特色。

中國提倡科技創新,首先用到了宣傳定於一尊的領袖思想。遠在美國的華文媒體“世界日報”報道,中國強力推動黨員下載宣傳習近平思想的“學習強國”App,並透過積分製變相強迫黨員使用,如果分數不足就會被通報檢討,已經引發黨員的不滿與抱怨。最新的報道說:是阿裏巴巴公司為習近平“紅寶書”開發了手機App “學習強國”。

多名黨員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群發文抱怨,平日工作已快累死,單位還要求每天至少要累積30分,有的甚至規定50分(每日最高上限67分);而且上級每天都要檢查手機,沒有達到最低積分就會被通報檢討。一名黨員說,他已經被惡 整一個月,每天都要看排名,要是落後、就得找時間多“學習”,平均一天要花兩個小時。

為鼓勵黨員使用,這款App導入學習積分製,凡是每天登入就可獲得1分,閱讀一篇文章、觀看一支影片也各得1分。如果閱讀文章累計時間超過4分鍾,再加1分;觀看影片超過5分鍾也可加1分。不過,以上均有設定每日積分上限。“學習強國”App還設有“智能答題”、“每周一答”、“專題考試”等項目,若全部答對,獲得積分更多。其中,“專題考試”每日最高可獲得10分。

為避免黨員利用上班時間摸魚賺分數,“學習強國”App還設定,在早上6至8時、中午12時至下午2時、晚上8時至10時30分等3個“活躍時段”學習文章和影片,可獲得雙倍分數。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近日中國網絡陸續出現“學習強國”App賺積分攻略。有達人在“百度經驗”貼文教學,宣稱一天隻要花5分鍾就可獲得41分。

紐約時報的報道表示,在“學習強國”應用裏,你可以通過“新聞”、視頻、直播和評論等,獲得有關中 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決定的官媒報導,品味習近平的每日一言,溫習“習近平思想”。

最近,著名學者和作家王力雄先生圍繞著“數字化時代的獨 裁 者”這個主題寫出“科幻現實”小說《大典》,他認為:習近平未能取得人民真誠的崇拜,但習近平擁有監視人民的高科技和大數據係統,他可以憑藉高科技落實少治多的目的,從而解決了曆史獨裁者過去的困擾。習近平製造了一個天下之大無處容身的恐懼感,也因如此,他可以有效地對他的官僚集團實施絕對的管治。

另據近日大陸媒體的報導:“新學期臨近,許多中小學生開始了瘋狂補作業的節奏,一款黑科技產品“寫字機器人”據說能模仿孩子的筆跡幫忙寫作業”,而在網上熱銷。十分意外的是,對於“熊孩子”們普遍使用“抄寫神器”的欺騙行為,家長和老師們都表示同情認可,有家長抱怨“老師布置了太多抄寫作業”,又“不會認真批改”, “十遍二十遍的抄寫,本身是低質量、無意義的機械式作業”,“有機器人代寫再好不過了”。

某省教育廳領導也認為:“這是無聊的作業逼的”,“大量的低級重複的所謂學習任務,實在沒有必要”。連布置作業的老師們都說,“如今抄寫作業不僅限於語文生詞和英語單詞的抄寫,連數學、化學公式也要抄”;“機械式、無選擇性布置抄寫作業”,“帶有‘懲罰’性質”。

分析指出:大量的“機械式作業”不僅讓學生痛苦、鬱悶,也讓陪作業的家長以及布置作業的老師反感、厭倦。也暴露了40年來中國教育的軟肋:無聊、無效、無意義的作業,無非為了應付大大小小同樣無聊的考試,以及多年後同樣機械、腦 殘的高考。中國學校教育體製和教學任務就是這樣地把自由扼殺在搖籃裏,洗腦從娃娃做起,培養高分低能、缺乏創造力以及思考能力的學生。他們從小就成為抄寫機器、答題機器,考試機器。

綜上所述,不論是官方力推的宣傳習近平思想金句的“學習強國”App,還是所謂黑科技產品“寫字機器人”,都顯示出高科技產品應用與中國社會政治狀況間的關係。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