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病逝:頻揩老眼不分明

來源: flyer 2019-02-16 14:20:5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036 bytes)

李銳病逝:頻揩老眼不分明 (祝華新)

     2月16日上午8點32分,原中顧委委員李銳在北京病逝,終年102歲。

    劉少奇1945年說過一句沉痛的話:"死去的同誌中,很多經過黨內鬥爭的考驗。"過來人聽得出這句話的分量。在解放前殘酷的戰爭環境中,在解放後此起彼伏的政治運動磨難中,以破壞性實驗的方式,頻頻考驗共產黨人的良知和堅韌。

    李銳的一生,大起大伏,1937年入黨,從廬山會議前毛澤東的秘書,到"文革"中秦城監獄的八年囚徒,再到改革開放年代中組部常務副部長,親曆了黨內的坎坷和奮起。

    李銳與黨的新聞宣傳事業有諸多交集。抗日戰爭時期,他是延安《解放日報》評論部組長;解放初一度做過新湖南日報社社長;最關鍵的是1982-1984年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期間,給處在思想解放第一線的人民日報諸多支持。"文革"結束後,人民日報旗幟鮮明支持真理標準討論,推動全黨全國大力平反冤假錯案,鼓吹包產到戶和城市改革,得到黨內外的熱烈認同,也遭遇了巨大的體製內壓力。例如,有老同誌警告社領導"不要東倒西歪";還有老同誌幹脆在電話中嗬斥"到底有幾個腦袋?"在70年代末和整個80年代,胡績偉、秦川、李莊、王若水、何匡等編輯部團隊,忠誠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在撥亂反正衝鋒陷陣。人民日報成為繼中央黨校之外堅持最久的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得益於胡耀邦、習仲勳等中央領導層的關懷鼓勵,也離不開耿飆、遲浩田、李銳等中央職能部門負責同誌的支持體諒。

    特別是本報記者孟曉雲1984年在《文匯月刊》發表調查報道《胡楊淚》,反映一位知識分子錢宗仁幾十年的悲慘遭遇,得到李銳的鄭重推薦,9月4日《人民日報》發表李銳的文章《請讀<胡楊淚>》,向全黨組織係統鄭重呼籲尊重知識,愛護知識分子。

    在錢宗仁遺體告別儀式上,李銳與朋友們商量,把錢宗仁生前寫的文章、詩詞、書信整理成冊,編成《胡楊淚盡》一書。李銳親自作序:"我們經曆了多麽痛苦的年代,人們經受的創傷夠多了,不知浪費、埋沒和摧殘了多少人才,今後再也不能做扼殺人才的蠢事了!愛賢惜才,求才若渴,選賢任能,唯才是用,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好傳統;當今之世,更應該大大發揚這種傳統,使之成為全社會的風氣。人才與改革是相輔相成的。隻有人才源源湧現,如活水長流,各方麵的改革尤其是城市經濟改革才有保證。我們要抓緊發掘人才,培養人才,愛惜並保護人才,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富強,我們民族才能騰飛。"

    這是老共產黨人對曆史苦難的大徹大悟,對愛國知識分子的一片的赤子之心。

    劉少奇平反後,少奇的兒子對秦川說:"叔叔,希望你們這代人能辦完的事,不要留給我們後代!"從秦川到李銳,一大批經過黨內鬥爭考驗的老同誌不惜以個人的仕途榮辱為代價,不依不饒地揭露和糾正極左路線的錯誤。他們的真誠和努力,像西西弗斯推巨石上山頂一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仁者壽。己亥年新春,又一個孤寂的靈魂離我們而去了。1984年《人民日報》發表過聶紺弩題李銳《懷念十篇》卷首詩:"多文為富更多情,心上英雄紙上兵。是淚是花還是血?頻揩老眼不分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