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副總理汪洋曾經很不恰當地,一廂情願地把中美關係比喻成夫妻關係,意思是吵吵鬧鬧很正常,不足為奇。
如果將就用汪洋的比喻,可以簡單地講:當初因為同夢(抗衡蘇聯)而上床,現在因為異夢(中國夢不等於美國夢)而麵臨分手。換句話講,中美當初感情基礎薄弱,意識形態完全不在一個軌道上,隻是因為畏懼第三國,即共同的敵人蘇聯而結合,而這個第三國的勢力範圍二十多年前已經大幅縮水,中美關係卻越來越別扭,同床異夢之感與日俱增。
中美關係的問題主要在三個方麵:
1. 經濟
中美關係雖然開始於冷戰的戰略互利,但在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大力推進下,中美又開始做起了生意,而且還越做越大,一不小心中國就做到了GDP世界第二。美國對許多國家都有貿易逆差,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更是逐年遞增,從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到接受中國加入WTO,好比溫水煮青蛙,曆任美國總統束手無策,不知所措,直到特朗普上台。
2. 政治
在冷戰時代,中國雖然不是美國的盟友,也不是北約成員國,但中國與蘇聯相鄰,並擁有人數眾多的陸軍,同時也是擁核國家,這讓美國和西方還是很看重中國對蘇聯的製衡作用,因而選擇把意識形態的差別拋在一邊,忽略不計。但隨著中國在經濟上的快速成長(先不論模式和代價),中國也開始或計劃在國際政治舞台大顯身手,特別是本屆政府的做法更加明顯,宣傳中頻頻出現的詞匯有:崛起,複興,中國夢,厲害了,四個自信,智慧輸出,命運共同體,彎道超車,一帶一路,2025,馬克思是對的...,這讓西方感到迷惑加恐懼,不得不重新思考當初與中國合作時忽略的政治路線問題,他們心中難免會問:中國強大了想幹嘛?想改變現行格局嗎?現在不出手圍堵中國將來會不會後悔莫及?
3. 領土和領海(台灣及南海)
如果說上麵兩個問題不好界定,無法明確許多細節,但台灣和南海問題卻是一目了然的,也是最容易爆發戰爭的熱點。以台灣問題為例,中美台三方有著微妙的互動,任何一方的誤判,失算或者任性都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後果,這包括:中方過高估計自己的軍事實力,美方低估中方收複台灣的決心,台灣高估美方為台而戰的意圖和中方對美方的畏懼。
既然中美的差異和衝突越來越大,貿易戰風起雲湧,那麽中美異夢還能同床嗎?即中美還能交往下去嗎?
目前來看,中美的蜜月期肯定是結束了,回不到過去了,吵吵鬧鬧將會是新常態,但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為了經濟利益,還是願意繼續做買賣,貿易壁壘也許不會更高,但美方的技術壁壘肯定會更高,美國當然不願意看到中國用美國的高新技術在經濟和軍事上趕超自己,希望中方繼續出口價廉物美的玩具,家具,家電,然後買更多的美國農產品,飛機,汽車,電影,石油,天然氣,開放服務業等等。在高新技術方麵,中國可能得靠自己,自力更生了。
不同夢,不同床沒關係,同在一個星球上最好是不要有戰爭。如果貿易戰能促使中國在經濟結構,甚至體製上有改進那就是喜出望外了,全麵改革也許要等到下屆政府,甚至更久,急不來,這就是宿命,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