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遭遇經濟封鎖,中國人均肉油消費量會下降到何種程度?
假如出現最壞情況,中國遭遇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有關民生的肉類、油類消費量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讓我們探討一下。
下圖為1975年至目前,豬肉、牛肉和雞肉人均消費量的變化情況,其中改開前豬肉人均消費量一直徘徊在7.5公斤/人左右,78年之後,人均消費量逐步增加,在90年代中期達到25-30公斤/人,這可能是中國所能自給的極限。九十年代中期以後,中國政府為了促進養殖事業的發展,開始進口大豆以及豆粕,從九十年代進口數百萬噸,到目前將近一億噸;相應地,豬肉人均消費量逐步增加到近幾年40公斤/人左右。假如遇經濟封鎖,斷絕進口糧食來源,人均消費量不可能回到90年代中期25-30公斤/人的水平,原因在於城鎮化的發展,侵占了大量農田,人均消費量很可能降到20至25公斤/人之間。這從另一方麵說明,目前進口的糧食支撐了近一半中國肉類消費量。
中國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費量從1996年的不足8公斤上升到目前24公斤左右,這個增幅完全是進口大豆和其它油料的功勞。如果遭遇經濟封鎖,中國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費量會完全回到1996年的不足8公斤的水平,縮減了整整三分之二,降幅大於肉類消費量。
按照這些預測情況,如果遭遇經濟封鎖,中國基本上要進行肉類、食用油類的購買限製,恢複實行肉票、油票的政策。所以,與世界對抗,就得做好了過苦日子的準備;這種緊繃的日子,遇到天災人禍,境況不堪設想,有一種說法:糧食市場供應少10%,價格就會暴漲3倍以上;市場供應少20%,就會有40%的人吃不飽飯,必然引發動亂戰爭。
在貿易戰中,中國最佳策略是,除了糧食如同美國一樣實行對等保護,其它方麵雙方零關稅,相信自己國家企業和個人的競爭力,其結果絕不是世界商品漫中國,而是中國商品漫世界,各國隻能築起貿易壁壘,以抵抗中國商品的湧入,那時,中國真正站立在於道義的高點。那些鼓動中國與世界對抗的人,若不是沒腦子,就是別有用心的。
另外,極左分子是一群喪心病狂的人,70年代遠遠沒有達到肉類生產的潛力,還主張割資本主義的尾巴,限製人們搞副業,限製養豬、養雞鴨。這類人絕不能掌權,無論他們說得多麽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