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資金, 一定要投入實業, 擴大再生產。 中石油在加拿大的收購, 夠槍斃的。

本文內容已被 [ Vaillan ] 在 2018-12-28 12:13:1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沙特王孫子, 石油換綠紙, 綠紙進美市, 股市一低迷, 美刀沉水底, 戰機飛得高, 彈弓造不起。

印度高種姓, 汙濁換綠紙, 綠紙買軍火; 一步是豪宅, 五步是貧窟; 名炮炸了膛, 航母趴了窩; 摩托疊羅漢, 火車開掛枝; 美刀回了鍋。

天朝王*八糕, 霧霾換綠紙,綠紙予高盛, 盡是無底洞。

============================================================================================

高盛黑手再現 中國國企那些“被坑”往事(圖)

 
 
股市被視為經濟的“晴雨表”(圖源:AP)

臨近2019年,中國股市飛出一隻黑天鵝,短短四小時內蒸發了763億人民幣(1人民幣約合0.16美元)。北京時間12月27日,中國石化旗下聯合石化的總經理陳波和黨委書記詹麒被披露已遭停職,理由是“公司下半年市場嚴重誤判,影響巨大”,緊接著股市巨震。

而後隨著各路爆料,這樁金融奇案的前因後果及諸多秘辛,一一鋪陳在世人麵前。

聯合石化全稱為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石化的全資子公司,從事原油貿易、成品油貿易、LNG貿易及倉儲物流等國際石油貿易業務,是中國最大的國際貿易公司。

據資料介紹,聯合石化成立於1993年,被免職的總經理陳波在該公司更是工作長達25年,但就是這樣一家有豐富國際貿易經驗的公司,還是栽了跟頭。

有網絡消息宣稱,陳波被中國石化解職的具體原因是“他在70多美元的時候做多原油期貨,據說買了3,000-7,000萬桶,給聯化虧了數十億美金。陳波被高盛忽悠了,後者一路看漲油價。”但事實是,油價並未上漲,9月底以來,布倫特原油的跌幅超過30%。

簡言之,陳波被高盛“坑”了。

今天的聯合石化,與15年前中航油遭遇的悲劇如出一轍。2003年起,陳久霖執掌的中航油開始進入原油期權市場,並在初期收獲數千萬美元巨額利潤。2003年下半年,由於看跌油價,開始大量做空,交易對家為高盛商品部、巴克萊資本等投資機構。但之後油價卻一路瘋漲,中航油欲掩蓋虧損幾度同高盛簽訂重組協議,最終危機爆發,陳久霖鋃鐺入獄。

陳久霖事後稱,就是高盛商業部一手導演了這場資本遊戲。在中航油出現賬麵虧損時,陳要求立即斬倉,但高盛卻建議挪盤,誘使中航油越陷越深。

交集出現了,在聯合石化與中航油的失敗背後,高盛總是深度參與,這家有充足資本和老道交易經驗的國際知名投行,聯手其他外資金融機構絞殺了不少中國“走出去”的國有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除去聯合石化和中航油,栽在高盛手中的還有中國遠洋、深南電、南方航空、東方航空、中國國航等企業,均在從事海外期貨交易時,遭遇嚴重損失。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就有中國媒體刊文指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衍生品涉嫌欺詐,“高盛忽悠是國內企業巨虧主因”。文章稱,高盛複雜的衍生品合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參與企業的投資收益有限而風險無限,國際投行的風險有限而收益非常可觀——“通過小的甜頭讓你迷途忘返,一般是第一份合約尚有利可圖,第二份或展期合約讓你難以自拔。”

文章直指,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向中國企業兜售有毒金融衍生品,除涉嫌商業欺詐外,背後更是有組織有預謀的獵殺,那些貌似對賭協議實為金融陷阱的合約,讓一個又一個國企有口難言。

被“坑”的不隻是試圖在金融市場贏得暴利的中國企業,其他“走出去”的國企也難以幸免。

譬如中石油就被爆出曾花費幾十億美元在加拿大等國收購油氣田項目,但紙麵上資質良好的油田到了中石油自己開采時,卻發現資源貧乏,隻得咽下苦果。

中信股份收購澳大利亞鐵礦時,最早議價4.15億美元,後來不斷追加到17億、38億。2018年7月法院作出判決,裁定中信還要付給原來的賣家2億美元,另外加30年內每年2億美元的許可費。等於說,中信的此次兼並收購成了無底洞,“可能永遠賺不了錢,將來一分錢象征性賣掉就行了。”

另如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中國平安收購了比利時的富通銀行,未幾富通破產,在破產清算後,平安能拿到的補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後平安將官司告到華盛頓,表示在富通的破產程序中,平安的利益受到侵害,但官司最後沒打贏,平安隻能把花在富通項目上的巨資全部做壞賬處理。這起失敗的並購案中,同樣少不了國際投行活躍的身影。

再如經受不住國際投行鼓吹,中國企業在2008年後買了不少非洲的礦山,如今也大多在虧錢。

凡此種種,在中國企業全球開花的另一邊,同樣伴隨著被愚弄、被絞殺、被圍獵的血淚史。目睹高盛等金融機構的劣跡,中國互聯網上不乏憤慨聲音,“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但說到底,其實也怨不得高盛。

如高盛這類投行,一定是尋找最可能的盈利目標、最肥沃的資本土壤,麵對快速崛起的中國市場,急於走出去的中國企業,焉能不一擁而上。歸根結底,這是商戰,既然敢於進行資本搏殺,就要有承認技不如人的準備。

至於那些泛政治化的憤慨,莫如化成勉勵送給那些中國企業們,“以後聰明點吧”。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