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農大畢業後在學校任教,60年在路邊看到餓死的屍體才下決心搞科研。老毛作孽成就了袁

來源: 魯美麗 2018-11-09 14:09:0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39 bytes)
回答: 崔永元最新發言,攻擊袁隆平!austraveller2018-11-09 06:41:21

先後在湖北漢口的扶輪小學、湖南澧縣的弘毅小學、重慶市立第十一小學校(龍門浩中心小學)讀小學。重慶複興初級中學、重慶贛江中學、重慶博學中學讀書。抗戰勝利後,袁隆平離開重慶。先後就讀於博學中學(現武漢第四中學)、中央大學附中(現南師附中)。1949年,他又回到了重慶讀高中。1949年8月,考入了重慶相輝學院農學係,主修遺傳育種學[8],院係調整,並入重慶新建的西南農學院農學係,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

1953年夏,結束了大學學習生活,到湖南省懷化地區的安江農校任教。1960年,中國發生了全國性的大饑荒。有次他遠遠地看到馬路邊圍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邊橫躺著兩具骨瘦如柴的屍體,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他決意在農業科研上搞出點名堂來[8]。

1960年7月,他在農校試驗田中意外發現一株特殊性狀的水稻。驚喜之際,他利用該株水稻試種,發現其子代有不同性質。因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會出現性狀分離,所以他推論該為天然雜交水稻[8]。隨後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個品種的花粉,嚐試產生雜交品種。1964年7月5日,他在試驗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經人工授粉,結出了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種子。1965年7月,他又在14000多個稻穗中逐穗檢查到6株不育株,並在此後兩年播種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徹底推翻由傳統經典理論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並推論水稻亦有雜交優勢。通過培育雄性不育係、雄性不育保持係和雄性不育恢複係的三係法途徑來培育雜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9]。

所有跟帖: 

雄性不育株是當年政府動員全國公社社員找到的。不是袁的功勞。如果沒有當年的體製。袁不可能成功。60年的責任。更多的是劉鄧。 -桃花源主- 給 桃花源主 發送悄悄話 桃花源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18 postreply 17:26: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