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思想酷
自鴉片戰爭以來,百餘年的中國近代史,正如李鴻章所說,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七七事變,不過是眾多事件堆積起來的高潮而已。那麽問題來了:這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局”?
李鴻章將晚清末世稱為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既然是“局”,那麽除了開局者,自然也有攪局者與成局者。今天回望整段中國近代史(1840-1949),除了應對我們自身進行深刻反思外,亦應清楚,誰在利用、欺騙乃至壓榨中國,誰又在試圖努力推動中國走向光明?
美國:對近代中國幫助最大
高曉鬆說過,隻要是成熟的知識分子,都喜歡美國。那麽,為何大多數人的判斷能力在中途截止了?這跟所受教育和思考深度有關。教科書中的半截話正如白馬非馬。更重要的是,很多事情我們未必聽聞。
八國聯軍進北京,清政府瀕臨滅亡,列強劃分勢力範圍時,唯美國提出尊重並保持清政府的存在,並極力倡導中國平等通商的門戶開放政策,最大限度遏製了瓜分中國的圖謀。
1926年,國民政府開始北伐,遭各地軍閥反抗,並受到帝國主義國家幹預。美國率先承認南京政府,並支持中國的統一事業,最終讓中國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
1941年4月美國“飛虎隊”來華參戰,運來80萬噸戰略物資,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墜毀和失蹤飛機609架,犧牲和失蹤飛行員1500多名。借款5億美元及8.457億美元作戰物資給中國。戰爭最後關頭的兩顆原子彈,則為中國抗日戰爭的迅速結束起到關鍵作用。
1919年巴黎和會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轉讓給日本,《凡爾賽和約》引發中國國內群情鼎沸,但直到1921年11月在美國倡議下召開華盛頓會議,山東問題才終於被和平解決。這是中國自1840年同列強交往以來,第一次非但沒有丟失主權、反而爭回了一些主權的會議。
九一八事變次年,美國國務卿史汀生向中日兩國政府發出史稱“不承認主義”或“史汀生主義”的照會,明確反對日本用武力手段侵占中國,不承認日本侵略“成果”,這無疑是對日本侵略的一種阻遏。
二戰時期,美國率先廢除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還積極支持中國成為國際關係中的重要一員。藉此,1943年底,中國第一次參加世界大國首腦會議開羅會議,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並於戰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
洋務運動時期,清廷共派遣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學習,美國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國際人才。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著名工程師詹天佑、民國初期國務總理唐紹儀皆在此列。
1900年義和團拳亂後簽訂《辛醜條約》,美國遏製了列強瓜分中國的企圖,並退還1900萬賠款。中國以此款項資助留美學生,胡適、趙元任、竺可楨、梅貽琦均在此列。為培養留美預備生,又建立了清華學堂(清華大學)。用此款項創辦的新竹清華大學,現在每年還收到庚子賠款支票。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高等學府,由美國人司徒雷登創辦。該校名師雲集,周作人、鄭振鐸、錢穆、陳垣、張東蓀、蕭公權,令無數後來中國學人難望項背。費孝通、雷潔瓊、侯仁之等則是該校畢業生。美國人創建的幾十所高水平大學、中學及女子學校,至今都演變為中國最好的學校,如齊魯大學、金陵女子大學、聖約翰大學等。
Peter Parker於1834年來華,成為基督教第一個來華傳教醫生,1835年在廣州開設中國第一所新式教會醫院“廣州眼科醫局”,西醫自此正式傳入中國。後來的一些教會醫院在中國非常有名,湘雅、華西、齊魯、協和等,至今仍然是中國最好的醫院。
蘇俄:對中國影響最複雜
3000多年來,中國的威脅基本來自北方。清末重臣左宗棠說過,“終為中國患者,其鄂羅斯也。”這話一點沒錯。
沙俄通過《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璦琿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侵占中國土地450萬平方公裏。被其占據的外興安嶺比東北三省還要大,廣闊的西伯利亞地區則蘊含著豐富的礦藏。直接導致中國人的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遷徙受限,並間接導致後來的人口政策。
1898年中俄簽訂條約,將旅順口、大連灣及附近海麵租與沙俄,從此,東北全境成為沙俄勢力範圍。
凡戰,必滅絕式屠殺。日本、滿清為了統治中國人民,尚考慮保存中華血脈,沙俄則隻要財產和土地,“屠戮務盡”,導致現在遠東地區不見華人。
1923年1月4日,俄共(布)讚同越飛的旨在“全力支持國民黨”的政策。1月26日,《孫文越飛聯合宣言》發表,宣言有四項內容,後三項都是有利於蘇俄的規定,如”俄國軍隊不必立時由外蒙撤退”等等,此乃蘇俄政府同北京政府長期交涉而從未達成的協議,在孫中山這裏找到了突破口。
1924年,在蘇聯幫助下,中國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建立陸軍軍官學校。蘇聯派遣鮑羅廷擔任廣東國民黨政府顧問,並極力促成國共聯合戰線的建立。蘇聯軍隊中的政委製模式,更是在日後的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中得到廣泛運用。
北伐戰爭開始之前的1923-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累計接受蘇聯價值約300萬金盧布的軍火,及從1924年11月起每月10萬金盧布的黨務經費。國民黨的創立、北伐乃至政黨大改造,都離不開蘇聯的謀劃與幹預。
1927年斯大林強調,誰“絕對地、無條件和忠實地捍衛蘇聯、保衛蘇聯,誰就是革命者,誰就是國際主義者”。為了“保衛蘇聯”,中國付出極大代價。尤其是,蘇聯利用國共衝突和矛盾從中漁利,和後來有同樣指導思想的中國政黨的恩恩怨怨,自此進入了膠著的狀態……(詳情請見推薦書單)
與日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為了自己私利,縱容日本侵略中國,使日本肆無忌憚。
1924年在蘇聯支持下,“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1945年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提出蘇聯對日作戰的條件之一是“外蒙古現狀須予維持”。1946年1月5日,國民黨政府不得已而承認外蒙古獨立。
正是沙(su)俄(lian)的多年介入與幹預,改變了中國政治走向,也改變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命運,成為中國近代深重災難的決定性原因。
日本:對近代中國傷害最深
日本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最大,因為抗日戰爭改變了中國的走向。1936年國民政府立法院擬定憲法草案,準備從訓政轉向限政,但七七事變不僅中斷了這次跨越,也徹底改變了中國政治力量的結構。
但實事求是地說,100多年中,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各方麵都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戊戌變法以後,日文很多新名詞進入中國:取締、手續、積極、具體、目的、權力、義務、第三者、場合、又、大律師、代價、親屬、繼承、法人、經濟、衛生、文憑、同化、幹部、代表、野蠻、發起、派出所、警察、檢察官、寫真……俯拾皆是。這一度引起一些人的不安,張之洞曾在一份文件上批示不要使用新名詞,幕僚辜鴻銘告訴他:“不要使用新名詞”中的“名詞”二字便是一個新名詞,來自日本。
民國建立前十五年間,共有956本日文書譯成漢文,同一時間內,日本從漢文譯過去的書隻有16本。民國成立後十五年間,日譯漢的書有1759本。大量譯書尤其是翻譯教科書刊行中國,對文化和教育的影響可想而知。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是白話文運動,其前身“文言合一”運動源於明治日本。中國的新小說、新詩、新戲劇,都受益於日本文學的啟迪。鬱達夫的《沉淪》看得出日本私小說的印痕,周作人的散文明顯帶有日本茶道的形式之美,魯迅的雜文裏總有一個黑瘦的影子,那就是藤野先生。
1896年起,大量中國學生湧入日本學習,僅1906年就有大約8600人,是當時世界規模最大的留學運動。章太炎、陳天華、鄒容、黃興、蔡鍔、宋教仁、蔣介石、李叔同、胡風、田漢、夏衍……辛亥革命的先驅,國民黨絕大部分元老,共產黨創始人“南陳北李”,三分之一的中共一大代表,都在其列。有學者將甲午戰爭之後的中日關係稱為“黃金十年”。
體製改革和社會改良也以日本為楷模。明治維新使日本“脫亞入歐”,躋身世界強國,為中國樹立了極佳榜樣。戊戌變法中光緒頒布的改革詔令,大部分從《日本變政考》中照搬過來。
中國的革命也從日本起步。孫中山足跡遍及各世界強國,最終選擇以日本為革命大本營。他將日本看作中國的“天然盟友”,1895年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後逃到橫濱,便剪掉辮子,穿上西服,蓄起小胡子,此後終身都是一副“日本人”打扮。包括那套著名的“中山裝”,也是從日式學生裝演變而來。
以上是不壞的方麵,再來看看另一麵。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並製造“旅順大屠殺”,4天3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奸後,死難者約2萬人。次年簽訂的《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割占台灣等地,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完整。日本的輕易得手還掀起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此戰,中國賠償日本2億3千150萬兩,相當於清政府三年、日本四年半財政收入!日軍還掠奪大量船隻、兵器、機器、糧食等,價值亦達1億兩。這些大大加重了中國的財政負擔,日本則藉此加速發展軍國主義,為後來更大規模侵華戰爭奠定基礎。
1900年,八國聯軍的主力先鋒。此戰,日本除血腥殺戮外,還從京津掠走白銀五百萬兩,將清宮內珍寶洗劫一空,之後又攫取賠款白銀3000萬兩。
1914年8月,日本出兵占領了德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山東半島。1915年1月提出“二十一條”,5月25日簽字。“二十一條”就是要將中國的政治、軍事、財政及領土完全置於控製之下,把整個中國變為日本的殖民地。
1928年,出兵製造了“濟南慘案”,中國官民被焚殺死亡者17000餘人,受傷2000餘人,被俘5000餘人。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策劃了柳條湖事件,並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此為“九一八事變”。短短4個月,東北全部淪陷。
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麵侵華,在華暴行罄竹難書。“南京大屠殺”一案,對平民和戰俘進行了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強奸,屠殺30多萬中國軍民,燒毀南京三分之一房屋。至1945年,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財產損失5000億美元。
日本在中國的異類表現,使其當時的盟國納粹德國,都形容其是“獸類集團”(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判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