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著鼻子看過《倚天屠龍記》和《笑傲江湖》原著,看過《天龍八部》電視劇。後來的實在是讀不下去了,覺得都是胡扯淡,離現實太遠。
歌曲有陽春白雪,有下裏巴人。如果說雨果的《悲慘世界》是陽春白雪,金庸的小說就是後者。看個熱鬧可以,當了真可就要杯具了。
金庸的武俠小說其實套路都差不多,都是讓讀者把自己幻想成擁有超能力的人,可以不受世俗的約束,痛快的愛恨情愁,整個社會還拿自己沒辦法。為了加重逆襲的快感,一開始還故意把主人公說成是絕症在身,人人可以欺負的半死之人,這樣到了小說後半段,撞大運得到高人指點或者武林秘籍,不光治愈了絕症,還大顯身手狠狠的修理所有欺負自己的人,光宗耀祖,獨步江湖,讓讀者怎麽不感覺揚眉吐氣,痛快淋漓?
實際上,其性質就如同一邊看日本的AV一邊手淫,最後射了或者高潮了一個道理。金庸無非是抓住了現實中失意者是大多數這個規律,故意在小說裏麵讓普通人碰巧得到高人指點或者武林秘籍,也能“笑傲”一把。所以正如AV裏麵必須是身份卑微的癡漢強暴白富美,或者高富帥寵幸灰姑娘,金庸小說也必須是沒背景後台的令狐衝擊退梅莊四怪營救任教主擊敗東方不敗迎娶任盈盈,或者是年幼喪父母的張無忌在光明頂擊退五大門派迎娶趙敏郡主。
為什麽讀者看了容易著迷?因為小說裏麵成就來的明顯的比生活中要容易的多,快的多,就跟電腦遊戲幾個小時就能連升許多級是一個道理,那個多巴胺來的太輕鬆了。相比之下,現實生活中得奮鬥多少歲月才能晉升一次?讀金庸自然比現實生活裏麵絞盡腦汁、起早貪黑來的要自在。
所以,現實生活中不如意的普通大眾當然更容易被金庸小說吸引。而真正在生活中打拚的成功人士反而沒興趣讀金庸的小說。
沉迷金庸的人隻會從一個失意走向另一個失意。要成功,還是讀名人傳記,尤其是身世坎坷的名人的傳記比較好。
沒體會過撿可樂瓶子來填飽肚子, 走七英裏的路程隻為吃一頓好飯的感覺的人,不配上來就幻想自己成為巨富;沒體會過離婚痛苦的人,不配上來就幻想自己迎娶賢惠太太;沒被公司解雇並體會失業痛苦的人,不配上來就幻想自己當上公司霸道總裁;沒有體會過重病痛苦的人,不配上來就幻想自己能身輕如燕、一口氣跑完萬米;沒有體會過被政敵架空、身陷牢獄痛苦的人, 不配上來就幻想自己能當上王侯將相或者國家主席,一覽眾山小。成功人士都是從一次次的失敗中慢慢積累經驗,拓展才幹和見識的。無數次失敗的積累才鑄就了最後的成功。反過來說,沒有足夠失敗積累的人是沒有資格也不會成功的。天上掉下一本武林秘籍的事情現實中根本不會有,即便真有,拿到了秘笈,因為積累不夠也根本看不懂。
要成功,還是盡快放棄金庸式的意淫,擁抱現實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