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孔子其人及傳說》

孔子是中國先秦時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

1。孔子思想的核心為仁。仁可以作為一個人安身立命之道。人生活在天地間,不光有物質和感官的需求,還有精神的需求。西方人依靠宗教來解決這個問題。宗教的核心是神。孔子則專注人際和社會的問題。然而仁和宗教是相通的。仁即愛人。正如耶酥所強調的愛字。上帝是唯一的,道德的標準人類各民族本質上相同。以仁心待人的人,會得到比較多人的歡迎。相反,常懷惡念的人,會招致別人的憎恨。一個人如果能誠心求仁,他是有福的。他通往上帝的道路是平坦的。

孟子繼孔子之後,進一步闡發性善的觀點,認為人心本善,人人內心有不竭的善的源泉。正如西方宗教認為上帝按神的形象造人,因此人心本質上與上帝相通。人們如果能聽從內心的上帝的召喚,那就能達成仁的境界了。

2。儒法之爭。性善論一個很自然的推論就是民主政治。孔子認為人人通過努力皆可為堯舜,因而政府職位的世襲製家天下是沒有道理的。理想的政府應該是根據人們能力的大小和道德的高低來決定責任的大小,而不是根據他的家庭出身或者錢財的多寡。

當然儒家的這一理想在中國一直沒有完全實現。科舉製度可以說部分地實現了這個理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件事在中國曆史上確有發生。科舉製度相對來說是個比較公平和客觀的用人製度,但局限性也很明顯。

儒法在戰國後期爭論很厲害。法家的韓非和李斯是主張性惡論的荀子的弟子。既然人性是惡的,法家主張愚民政策,高壓統治。通過高壓讓人民服從政府,維持穩定。秦始皇靠法家掃平六國,統一天下。但法家統治的苛酷使秦朝很快滅亡。儒家在漢代成為中國的國教,此後是中國文化毫無疑問的正統。但儒家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其他如道,法,陰陽家的學說就突然消失了。事實上他們相當多地混入儒家學說流傳下來。所以漢以後的儒家與孔子的初衷已有比較大的分歧,而中國政治現實的問題就不能完全地歸罪於孔子了。

3。孔子對西方的影響。明代耶酥會的傳教士對中國的文明程度盛讚有加。孔子的學說也被他們介紹到西方,對西方的啟蒙時代思想家如伏爾泰和萊布尼茲產生了重大影響。西方現代民主製度的建立與孔子思想頗有些幹係,盡管西方人此後不願承認這個事實。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