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中美衝突

來源: 曾德 2018-08-16 00:12:5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520 bytes)

中美的蜜月期開始於尼克鬆訪華,這位世界著名的右派親自上門拜訪了世界著名的左派毛澤東,他們倆決定拋開意識形態(甚至殺子之仇!),聯手對付當時共同的強敵 - 蘇聯。

除了軍事合作,後來的接班人鄧小平看上了對方的經濟和技術這些不含政治的好東西,提倡大力引進,於是提出了響亮的口號:改革開放,實現四個現代化(唯獨沒有政治現代化這個最重要的現代化)。於是大量公派留學生,引進外資,技術,為我所用。

美方也發現,除了軍事合作,雙方做做生意也不錯,一來中國人口大就意味著市場大,二來中國人勤奮,工資低,做出來的產品價廉物美,雙方經濟互補性強,兩全其美。

1989年中國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六四學運。中國政府派軍隊和坦克鎮壓學生的處理方式讓西方意識到雙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還是有很大差異,於是口誅筆伐,實行製裁,特別限製一些高科技和軍事技術和設備的對華出口。

六四的副作用是觸發了蘇聯的崩潰和東歐的民主化,使得中美當初軍事合作的基礎蕩然無存,但那時中國經濟總量還不夠大,不是龐然大物,也在遵循老鄧韜光養晦的諄諄教誨,比較低調。中國產品逐步替代了亞洲四小龍的產品,雙方嚐到了貿易的甜頭,西方也就逐漸淡忘了六四事件,雖然偶爾會有些小摩擦(如炸館,撞機),但很快就擺平了,基本上是相安無事。

六四之後的另外幾個比較大的國際危機和戰爭也減輕了中國的壓力,分散了美國和西方的注意力,那就是:第一次海灣戰爭,911事件,阿富汗戰爭,第二次海灣戰爭和克裏米亞及烏克蘭危機,美國沒顧得上緊盯中國,無意中讓中國獲得了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時間。

2000年以後中國還加入了WTO,進一步從國際貿易中獲利和發展,並挺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雖然印了不少鈔票,被剪了一些羊毛(美元也大放水),不久坐上了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交椅。對美貿易順差越來越大,中國也沒主動認真地想法解決,可能還有幾分沾沾自喜。那時的美國總統們也是束手無策,偶爾強硬一下,中方派一個采購團到美下幾個大單(波音,大豆等等)就把美國安撫了。這樣多搞幾次,就得心應手,屢試不爽,直到雙方領導人更新換代。

這次,紅二代主席遇上了商人總統,一個大談崛起,夢想,思想入憲,任期取消,一代一路,2025,根本沒意識對方的與眾不同和即將到來的風暴。

對方簡直就像個孫悟空,根本不按套路打,把世界攪得天翻地覆,無所顧忌,從鄰居,盟友到對手,全部都懟,有點像毛爺說過的:與人鬥其樂無窮,地球上有60億人,不鬥行嗎?天下大亂,大亂是好事。

中美之間多年累積的衝突姍姍來遲,但卻像暴風驟雨般猛烈:貿易逆差,知識產權,中方軍事,經濟的崛起和挑戰。19大後的膨脹,飄飄然剛好碰上對方鷹派的抬頭(想清算,想洗牌),讓這次衝突顯得尤其嚴重,雙方都覺得無路可退,相持不下,硬碰硬。

麵對疑心重重的世界頭號強國,中方需要麵對現實,調整宣傳和操作,深化體製改革,這不是迎合西方,而是有利於解決自身矛盾,長治久安。要坦誠溝通,善於溝通,打消西方的顧慮,多講中國的難處:人口多,問題多,負擔重,貧富懸殊,人均收入低。中國無意也無力挑戰西方主導的現行體係和格局。同時也向周邊國家釋放善意,改善關係,擱置爭議,減輕壓力,和平共處。

二戰以來,中美之間有過兩次聯手:第一次是抗日,第二次是抗蘇。也有過兩次嚴重的衝突:第一次是韓戰,第二次就是這次貿易戰,希望這次衝突不會導致戰爭,但願雙方談出過公平合理的結果,峰回路轉,互利互惠。

就算是談不攏,放一放,甚至關門不往來也比戰火紛飛強。14億人的動蕩不安必將波及全世界,也將是全人類的災難。

世界需要和平,進步,環保!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