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老教授老校友講述六十二年前“華航”西遷故事
西安日報23小時前20評論
“回憶‘華航’西遷,既是緬懷教育前輩曆史功績的需要,也有利於傳承好西遷精神、加快西北工業大學‘雙一流’建設、堅定紮根西部地區的信心。”日前,西北工業大學五位退休老教授、老校友,給記者講述了他們親曆、目前尚鮮為人知的華航西遷的故事。曆盡滄桑的五位老人感慨地說:“浩浩蕩蕩5000多人,竟然沒有一個缺席,這真是奇跡!正是有了當年西遷的壯舉,才成就了今日的名校西北工業大學和航空、航天、航海事業大發展!”
西工大老教授老校友講述六十二年前“華航”西遷故事
西工大長安校區。 (圖片來自西工大官網)
“沒有一個缺席,沒有一個遲到,真是奇跡”
五位親曆西遷的校友和教授分別是唐宗煥、趙嵋麟、郭學祖、倪世清和何洪慶。何洪慶告訴記者,1952年全國高等學府院係調整時,中央決定將長江三角洲的交大、南大、浙大三所名校的航空係合並,建立華東航空學院(簡稱華航),定址南京,與北京航空學院(由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幾個院校航空係合並建立)一南一北,成為我國兩所並立的航空名校。
1956年,中央決定華航整體搬遷,由南京遷往西安,以配合西安地區的航空工業基地建設,並改名為西安航空學院(簡稱西航)。由國家重點建設的西航,與同時西遷的西安交通大學(簡稱西交大),成為西安地區數一數二的名校。1957年,經國務院批準,已完成西遷的西航,與西北工學院(簡稱西工)從鹹陽東遷遷入西航合並建立西工大;1970年,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航空係又整體遷入西工大,才成為當今有三個源頭的西工大。
談起當年的華航西遷,何洪慶等五位老教授、老校友紛紛表示:“華航整體西遷,談何容易!”首先,絕大多數人思想毫無準備。“當時大部分教職工(包括留學回國的著名教授)都是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祖祖輩輩生活在山清水秀、親友密集的魚米之鄉,事業有成、生活安定,突然又要背井離鄉,舉家(或棄家遠離親友)遷徙到遙遠、陌生、‘缺米少魚’的大西北去,一時思想難以轉彎。”何洪慶說。其次,舉家西遷,具體問題也不少:父母年邁能否隨行、能否適應西北環境?家屬的工作怎麽安排?小孩上學怎麽辦?祖居房產搬不走,家具等壇壇罐罐怎麽長途搬遷?沒有成家的青年教工和學生隻能辭別父母兄弟姐妹親友,單身隨遷……總之,困難重重。
經過大量艱苦細致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在華東航空學院院長壽鬆濤苦口婆心的說服下,最終大家都明白了顧全大局、獻身航空的道理。“應該搬遷的師生員工居然一個不缺!5000多人浩浩蕩蕩,在壽院長的帶領下,經過一個暑假的集中和分散搬遷,既不影響上一學期的教學,又能下一學期在西航按時開學,沒有一個缺席,沒有一個遲到,真是奇跡!”何洪慶告訴記者。
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以苦為榮化苦為樂
唐宗煥回憶起西遷的種種往事,感慨地告訴記者,華航西遷西安創建西航時,受到陝西省委、西安市委、政府和人民的熱忱歡迎、大力支持。他說:“我們忘不了,隻花短短一年時間,就基本完成西航的基建,為保證按時開學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多年來,除了對突然增加的5000多人生活上的關照以外,在困難的條件下還給西遷來的南方人每人每月專供10斤大米……”
但是,地區差異明顯,還是給剛剛遷來的華航人造成了生活上的困難:由主要吃米飯改為麵食,肚子發脹;蔬菜品種太少,夏秋是茄子、冬瓜、土豆,冬天是蘿卜、白菜;氣候幹燥,嘴唇、皮膚幹裂,少數人流鼻血;冬天,教室裏的暖氣片是涼的,腳趾凍得發麻,課間跺腳滿教室揚灰;校內建設尚不完備,洗澡要到邊家村的建築公司,冬天洗完澡回校頭發上結冰,走起路來頭頂上窸窸窣窣響:校內除主幹道外,都是泥路,晴天是“揚灰路”,雨天是“水泥路”;當年西門外太白路也是泥路,晴天浮土有1寸多厚,路上馬拉大車很多,當然馬糞就多,偶然有一輛汽車開過,塵土飛揚要老半天才慢慢散開,一路充滿馬糞味……
趙嵋麟笑著說,那時,少數習慣在沿海大城市生活的人,剛到校區和西安就說“嘎別腳”(意思是說怎麽這麽差,差得太遠啦)。但是,校黨委的要求是:“要發揚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為人民服務,獻身航空,抗大校訓……”大家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苦為榮,化苦為樂,漸漸適應了環境。通過西遷和西遷後多年的工作和生活,總結出華航特有的西遷精神——“熱愛祖國、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獻身航空”。
郭學祖告訴記者,其實搬到西安,西遷並不算完,除了安好家以外,所有器材都要安裝調整。與此同時,還進行了擴建和新建,例如發動機係建設了引氣、噴氣發動機、燃燒實驗室等。二期建校基建工程,也在師生員工義務勞動輔助下,不到一年很快就完成了。全校鋪了水泥路,蓋了飯廳、澡堂、理發室、商店、銀行等輔助設施,健全了大操場,生活得到了改善。從南京運來了雪鬆、法國梧桐等樹木、假山石料和花草,綠化做到了壽院長提出的“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碩果累累”(後來因建立航海係、擴建航天係和附中,蘋果園鏟平了,核桃樹砍了),建設了園林式校園,還在友誼路種了法國梧桐;圖書館前建造了假山、噴泉、花園。“當時在西安,在機關、工廠、學校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就是到現在也毫不遜色。”他說。
“沒有華航西遷 就沒有今日的名校西工大”
倪世清告訴記者,在軟件建設方麵,壽鬆濤院長早在華航時期就強調辦學要“基礎紮實、工作踏實、為人老實”,為後來的“三實一新”校風奠定了基礎。壽鬆濤創造性地提出了辦教育要抓人才、教材、器材的“三才”建設,狠抓學科建設:在1954年籌建航空熱加工工藝專業的基礎上,1956年增設了金屬材料和熱處理、鍛壓、鑄造、焊接、表麵保護5個專業,1957年春二機部決定將北航金屬材料熱加工係整體搬遷到西航;1957年初又增設了直升機專業,籌建導彈係、無線電係、自動控製係。一個以航空航天學科為核心,以及支持核心相關配套的基礎專業體係快速形成。
西航發奮圖強、弘揚西遷精神,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三才”建設、專業建設、科研成果、師生人數都快速發展。“到這時,華航西遷、創建西航才不負國家的希望,得以真正地完成。西航在全國成為與北航並立並各有千秋的航空名校,在西安地區則與西交大同為一流名校。”倪世清說。
何洪慶最後說:“沒有華航西遷,就沒有西航的創建,就沒有今日以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為特色的名校西工大。所以說,華航西遷是西航、西工大建立和發展的裏程碑。”華航西遷,更使華航(以及西航)與航空工業在西部配套,後來實現了西工大與航空航天航海事業在西部的配套,與廠所聯合搞科研、研製,給廠所輸送了大量人才,使西部地區航空航天航海科研院所和工廠有了高等學校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