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評論虹鱒歸三文魚:淡水魚歸海水魚,現代版指鹿為馬!

來源: austraveller 2018-08-12 15:26:1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11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austraveller ] 在 2018-08-12 15:28:1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喬誌峰 於 2018/8/12 11:54:25 發布在 凱迪社區 貓眼看人
    虹鱒歸入三文魚,“指鹿為馬”現代版?

    喬誌峰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虹鱒等被歸入三文魚。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同三文魚分會成員單位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單位共同起草的《生食三文魚》標準正式發布: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等。(8月11日財經網)

    ?虹鱒被歸入三文魚,有網友指其本質是指鹿為馬、公然欺詐。

    

    ?就在幾個月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市場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魚都被青藏高原‘承包’了”,進而引發“淡水虹鱒是否屬於三文魚”的質疑。5月24日,新華社發文《虹鱒魚不是三文魚 生吃易染寄生蟲得做熟了》,算是權威媒體為“真假三文魚”之爭一錘定音。

    其實這應該是常識。中國飯店裏賣的所謂“三文魚”,很多都是國產虹鱒假冒的。為了讓這種假冒行為更有欺騙性,有人就炮製了所謂的“淡水三文魚”、“國產三文魚”之類的說辭,忽悠不明真相的消費者。

    虹鱒就是虹鱒,烤著吃就是了,為何要假冒三文魚,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忽悠消費者生著吃?當然是利益作祟。三文魚名氣大、價格高,傍上三文魚,銷量大、有錢賺。至於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生命健康安全,統統都是浮雲。

    沒想到,在全社會基本達成共識的大背景之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將虹鱒列入三文魚之列,並且聲稱“這一標準的出台填補了行業標準空白,對於規範行業操作,保障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知情權,促進三文魚產業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真算得上是“相當勇敢”了。這是故意侮辱消費者的智商嗎?

    據悉,該標準是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同三文魚分會成員單位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單位共同起草的。很顯然,它們都是利益相關方,它們在起草標準的時候,遵循科學的原則了嗎?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了嗎?

    幾年前,牛奶行業舉辦的內部研討會上,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認為我國現有的奶業標準全球最低,主要是因為被個別大企業綁架。企業綁架行業標準,恐怕並非個別現象,由此催生了一種現象——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標準”。

    曾幾何時,立頓茶包檢出高毒農藥後,聯合利華稱“產品符合中國標準”。相信很多人對這樣的說辭都非常的熟悉,隨便到網上搜一下就能查出一大堆:雅培再發媒體聲明,稱“喜康寶奶粉完全符合中國標準”;肯德基稱“4天一換油”符合中國標準;強生稱召回不涉及中國,完全符合中國標準……很顯然,“中國標準”已經成了很多產品甚至包括世界知名品牌,受到質疑後最常用的“擋箭牌”。那麽,所謂的“中國標準”是個神馬玩意兒呢?

    “中國標準”常常是“全球最低標準”。例如有專家指出:中國乳業標準全球最低。這並非空口說白話,而是有據可查:在2010年以前,我國牛奶的標準是每毫升細菌總數50萬個,而蛋白質是每百克2.95克。2010年調整國家牛奶質量標準時,征求地方奶協和專家的意見,結果百分之九十五的意見都沒有被采納。“包括生奶、常溫奶、巴氏奶這樣的標準是一些企業起草的,把很多東西都塞進去:細菌總數調到2百萬,甚至蛋白質調到2.80。”現在看來,“全球最低”的何止臭名昭著的乳業標準,應該還有很多。“中國標準”低下,為一些別有用心的產品內外有別、執行雙重標準創造了條件,中國大陸市場成了他們傾銷劣質產品的“垃圾場”。

    

    ?“中國標準”沒有最低,隻有更低。據媒體報道,某名牌“問題鍋”引發的風暴,也將這個行業所采用的不鏽鋼材料標準問題推到輿論之中。衛生部2010年對《不鏽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進行修訂,記者查閱後發現,這份名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鏽鋼食具容器》(征求意見稿)的東東明顯降低了食具容器對不鏽鋼材料使用的要求。“可以說,這個行業的一些企業綁架了相關國家標準,企圖降低生產工藝材質和衛生水平。”一位資深家電行業分析師告訴媒體。通過強化監管來提高產品質量是很辛苦的,甚至還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而通過降低標準來使問題產品“合格”,卻是舉手之勞。如此“先進經驗”如能予以推廣,則地溝油、三聚氰胺奶、染色饅頭成為“合格食品”估計也指日可待。甚至連尚未實施的“中國標準”,也曾被嗅覺靈敏的商家拿來說事兒。鄭州某知名食品企業水餃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事件後,其副總經理聲稱:“按照新的即將生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被檢出有問題的水餃金黃色葡萄球菌含量是達標的。”他還透露,食品安全標準就要降低了。假如“新國標”不是越調越低,而是越來越嚴厲,企業還可能以此來為自己的問題食品辯解嗎?

    “中國標準”自己也常“掐架”。以立頓花茶被檢測出的農藥滅多威為例,農業部明明表示是違禁農藥,而衛生部卻還規定了非常寬鬆的農藥殘留標準。消費者到底信誰的,可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但對於唯利是圖的商家而言,卻基本上是誰的標準對自己更有利、更能攫取利潤,就按誰的標準辦。這是另一種“木桶效應”——中國消費者所享受到的產品的質量,往往是由最低的那個標準決定的。這也是另一種“劣幣驅逐良幣”——負責任的、對消費者有利的標準往往被逆向淘汰,那些不負責任甚至無恥的標準卻大行其道,“從勝利走向勝利”。

    世界上有兩種標準,一種是標準,一種是“中國標準”。誰造就了那些“有中國特色的標準”?有人說,是“被某些大企業給綁架了”。其實,“中國標準”的亂象,並非隻是其業內企業和從業者造成的,根源還在於管理部門的失職失責。為了少數人和小集團的利益,不惜降低產品標準犧牲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商家為了逐利無所不用其極,監管部門為何又會為其“放水”呢?這裏邊有沒有利益驅動,甚至有沒有“政府公關”或者其他更嚴重的問題?

    一些“中國標準”正逐漸淪為國際笑話,一些“中國標準”已經成了危害中國消費安全的幫凶甚至是罪魁禍首。有些人不是最喜歡“與國際接軌”嗎?在關乎國計民生的“標準”問題上,為何卻不僅不接軌,還“漸行漸遠”呢?提高中國產品質量、保護公眾消費安全,應先從整治“中國標準”亂相開始。

    虹鱒被歸入三文魚,是不是“指鹿為馬”現代版?監管部門出來說句話。

    

 

所有跟帖: 

在美國,加拿大的高山清水湖裏有一種淡水三文魚,叫Kokanee。如果青藏高原引進的這種魚,歸為三文魚也沒錯。 -Not-for-me- 給 Not-for-m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2/2018 postreply 16:59:17

很簡單的鑒別:把魚肉切開,如果是層次清楚三文魚狀就是三文魚!!具體學名根本不用管他,大家吃魚時沒人關心她到底屬於哪一類。 -筆架山- 給 筆架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3/2018 postreply 12:15: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