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之載無聲無臭=結尾句-《中庸》CH33之三

《中庸》作者以天命之謂性構建一個理想的烏托邦,建議以慎獨為出發點的人性修養的基本原則,君子以此誠心誠意去修身,進一步就可以治國平天下。故在此章曰:君子篤恭而天下平,這句話和老子的無為而治,可謂是異曲同功。而且《中庸》一書則引用詩經的一句話作為全書的總結:上天之載、無聲無臭。這是國學之偉大處,因為它不借用任何具有神秘主義(mystic)的童話故事以敍述老天爺的創造天地與萬物。

 

〖中庸CH33第三部分之原文〗

 

1、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 2、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3、不怒而民威於鈇鉞。4、詩曰:丕顯惟德,百辟而刑之。” 5、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6、詩曰: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 7、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 8、詩曰:德輶如毛9、毛猶有倫。10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中庸CH33第三部分之白話文〗

 

1、詩經說:神靈在降臨時雖然沒有言語,卻能使人粛敬而沒有爭論。[注:奏=進奉神靈。假=至、降臨。靡有=沒有。]

2、所以君子不必行賞而人民就互相勸勉為善。[注:賞=行賞。勸=勸勉為善。]

3、不必發怒而人民比受到斧頭的刑罰更畏懼。[注:威=畏懼。鈇鉞=斧頭。]

4、詩經說:大大地顯示你的德行,所有的諸侯都來效法他。[注:丕顯=大大地顯示。惟=語助詞,無意。百=所有的。辟=諸侯。刑=型、效法。]

5、因此君子自身篤厚恭敬、天下就自然太平。[注:篤恭=篤厚恭敬。]

6、詩經說:我懷有光明的品德,絕對不用大聲和厲色。[注:予=我。懷=懷有。明德=光明的品德。以=與。]

7、孔子說:用大聲厲色教化人民,是最下等的行為。[注:以=用以。化=教化。]

8、詩經說:德行輕如毫毛。[注:輶=輕。]

9、毫毛還是有東西可以比擬。[注:猶=還是。倫=比擬。]

10、詩經又說:上天化生萬物時,既沒有聲音也沒有氣味。這就是最高的境界。[注:載=化生萬物。至=最高的境界。]

 

〖討論〗

 

1、老天爺化生萬物之時,隻是在觀看,沒有聲音,也沒有氣味。這就是中國人的創世紀哲學。國學的《倫語》是提倡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的哲學,而《中庸》是總結為一個字而已。筆者認為這就是此第三部分中的第一句奏假無言的含義,而此句與CH1的第一句天命之謂性是互相呼應。

 

2、君子效法老天爺的化生萬物方法以治國平天下,隻要在位的君子以誠修身,並且誠心誠意地待人處事,人民效法如此的聖人,就可以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懼。不以大聲厲色去教育人民,所以說當君子弘揚誠實的偉大德行的話,各國諸侯都會自動效法。因此君子本身篤實恭敬的話,天下就自然太平了。《倫語》也有此一說,在衛靈公篇有: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歟!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麵而已矣。

 

3、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p.1021“引用清末的康有為描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為天造之世。康有為的意思是:一個無人間煩惱的世界,就是天造之世。筆者認為《心經》中的覌自在菩蕯……照見五蘊皆空。就同於所謂的天造之世", 因為五蘊皆空後才能杜絕一切煩惱、才會有無聲無臭的天造之世。所以《中庸》一書的的宗教氣息是非常濃厚的,朱子()在序中就言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有宗教氣息而沒有神秘主義的言論,而且又以修養自身道德為基本功,乃是最高明的形上學。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