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學習李培林“改革開放近40年來
我國階級階層結構的變動、問題和對策”
本文學習討論李培林這篇文章。李培林,在《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7年第6期,發表“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階級階層結構的變動、問題和對策”一文。《新華文摘》2018年第8期第17-22頁轉發。這是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李培林全文分為四大部分: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階級階層結構的深刻變化。2. 我國階級階層結構變動產生的新特征新挑戰。 3. 我國當前關於階級階層的一些爭論問題。4. 關於正確處理現階段階級階層關係的若幹建議。下麵,完全依照原文的順序,學習討論。
在下麵討論李培林文章時,我會給出一些數據、圖表。這些數據、圖表,出自我自己的著作、文章。這些數據、圖表的出處,為了方便普通讀者,這裏先行列出,下麵就不一一做注釋了。
1.李毅貴州大學社會學係演講稿:《當今中國社會分層》。2017年4月。
2.李毅上海社聯演講稿:《每年4000萬20年解決戶口問題》。2017年3月。
3. 李毅選集第一卷《中國複興大戰略》,2015,九州出版社。
4. 李毅選集第二卷《中國社會分層結構的演變》,2015,九州出版社。
5. 李毅《社會學概論》2011,暨南大學出版社。
6. 《中國社會分層的結構與演變》(中譯本),2008,安徽大學出版社。
7. Li Yi .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Social Stratification.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5.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Social Stratification.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5.
李培林在文章開頭指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階級階層格局,是兩階級一階層的,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
李培林文章第一部分的大標題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階級階層結構的深刻變化
依次有五個小標題。第一個小標題是,工人階級隊伍空前壯大,農民工成為新生力量。1978年中國工人階級多少人?2016年中國工人階級多少人?李培林的文章沒有說。李培林文章隻給出了一個數據:2016年中國農民工的總量達到2.82億人。根據李毅的研究,2016年,中國工人階級總量4.9億人,包括三個階層:農民工2.8億,城市非國有工人1.8億,國企工人2684萬。
第二個小標題是,農民數量大規模減少,並且日趨分化和高齡化。李培林指出,1978年我國9.6億人口中,有7.9億農民(農村居民),占82%,在4億多從業人員中,有農民(農業從業人員)2.8億人,占70%,是典型的農民大國。到2016年,在全國13.7億多人口中,有6億多農民(農村居民),占42.6%。留在農村從事農耕的農民,呈現高度高齡化,40歲以下的務農農民已經很少了。關於當今中國農民階級,有三個重要數據,第一,有農村戶口的人有多少?第二,住在農村的農民有多少?第三,在農村從事農耕的高度高齡化農民有多少,也就是當今農民階級的總量是多少?李培林文章,隻說了第二個數據,住在農村的農民是6億多,沒有說第一個和第三個數據。根據李毅的研究,第一個數據,2016年,中國還有8億多人,或者說近9億人,是有農村戶口的人,第三個數據,在農村務農的農民,隻有9200萬。這是兩個觸目驚心的重要數據。
第三個小標題是,專業技術人員成為中產階層的主力。李培林指出,1978年我國專業技術人員約1500萬人,約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4%;到2015年,這個群體達到5000多萬人,約占全部從業人員的12.5%。李毅認為,李培林這裏所說的專業技術人員,就是李培林文章開頭所說的知識分子。上麵這三個小標題所講的,就是近40年來李培林前述兩階級一階層的變化,農民階級總量減少了,工人階級總量增加了,知識分子總量增加了。
李毅多次提出,是否現在就把專業技術人員、幹部知識分子稱為中產階層,可以討論。首先,從人數上講,5000萬太少。中國現在13.8億人,如果分為三塊,比如,4億上層,4億中層,5億下層,中層是誰呢?我說過多次了,如果這樣分,農民工是當今中國的中產階層。上麵是4億多有城市戶口的城裏人,下麵是住在農村的近6億農民,中間就是住在城裏的3億多農民工及其家屬、子女。現在,農村留守兒童已從6000萬降到了900萬。第二,無論從收入、權力、聲望等任何角度講,這5000多萬知識分子,在當今中國13.8億人中,都屬於tog 10%, 至少top 20%,也就是說,屬於社會上層的10%,至少社會上層的20%。為什麽要把今天明確屬於社會上層的5000多萬中國知識分子,說成當今中國中產階層?如果這5000萬知識分子今天都成了中產階層,那今天上層階級階層是誰?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任何人回答、解釋這個問題。
第四個小標題是,私營企業主成為廣受關注的社會階層。2015年底,全國共有私營企業1908萬戶,私營企業主(投資人)3560萬人。
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階級階層結構發生了什麽變動?李培林文章沒有總結。但是,從李培林文章的以上四個方麵,可以導出: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階級階層結構,從兩階級一階層,從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階層,變成了兩階級兩階層,變成了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專業技術人員(幹部知識分子)階層、私有企業主階層。李毅完全同意李培林對當今中國社會階級階層結構變動的這個表述。到2015年,大約,工人階級4.9億,農民階級9200萬,專業技術人員5000多萬,私有企業主3560萬。在4.9億工人階級中,農民工2.8億,城市非國有工人1.8億,國有工人2684萬。
多年來,李毅一貫主張,當今中國社會的階級階層結構,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幹部知識分子(專業技術人員),私有企業主。其中工人階級又可細分為農民工、城市非國有工人、國企工人這三個階層。見之於李毅多年來的著作、文章。特別是有關的詳細的數據與圖表。
上述李毅模式的具體數據,正確與否,還請學界同仁指正、指教、批判。這裏附帶討論幾句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不僅中國芯片是中國的大國重器,中國社會學也是中國的大國重器。不僅中國芯片遠遠落後於美國芯片,中國社會學也遠遠落後於美國社會學。不僅中國芯片要努力自主創新,中國社會學也要努力自主創新。見《李毅:中國應創建世界一流社會學》(人大複印資料),見互聯網。見《李毅:中國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社會學理論》(中國高教網),見互聯網。美國社會學,有定量有定性,或有定量無定性。中國社會學,有定性有定量,或有定性無定量。各有利弊。但中國社會學,在實證研究的著作、文章中,要力戒有定性無定量。世界上最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李培林這篇大文章,總結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階級階層結構的變動,今天中國工人階級的總量、農民階級的總量,是兩個最基本的數據,可這篇文章中,卻偏偏沒有這兩個最基本的數據。這兩個數據,用簡單的算術,很容易就可以算出來。李培林日理萬機,沒有時間查,沒有時間算,在情理之中。但李培林的學術秘書,應該有這個時間,查一查,算一算。完全沒有定量數據,如何進行定性討論?
李培林的第五個小標題是,新社會階層和新社會群體不斷產生。新社會階層的概念包括六種人:1.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2.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3.個體戶,4.私營企業主,5,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6.自由職業人員。2016年,全國新社會階層約有5000多萬人。
李毅認為,前述兩階級兩階層的當今中國階級階層結構,已經包括了這六種人的絕大多數。第四種人,私營企業主,3560萬人,已經包括了。5000-3500=1500。剩下的五種人,1500多萬人,多數人本身就是專業技術人員,也已經包括在500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裏麵了。所以,在兩階級兩階層結構之外,並不存在這樣一個新社會階層。
李培林文章第二部分的大標題是:我國階級階層結構產生的新變化新挑戰
依次有五個小標題。第一個小標題是,利益格局多樣化發展,社會依然充滿活力。第二個小標題是,不同發展階段的社會矛盾重疊,產生一些兩難選擇。第三個小標題是,工農基礎階級的構成發生深刻變化,實現共同富裕要有一個過程。
第四個小標題是,處理好精英群體與大眾群體的關係至關重要,要防止社會分裂。李培林指出,“我國在近40年的改革發展和對外開放中,實事求是地說,隨著利益格局的分化和收入差距的擴大,也出現了精英群體脫離群眾的傾向,這是需要特別警惕和防止的一種傾向。”誰是精英?誰是大眾?李培林沒有說。我假設,李培林說的大眾群體,就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李培林說的精英群體,是幹部知識分子中的一些人,私有企業主中的一些人。
第五個小標題是,人民內部矛盾演化成對抗性事件的情況將會長期存在。李培林指出,“如果處置稍有不當,再加上發生在部分政府官員身上的諸如貪汙腐敗、決策失誤、官僚主義等方麵的原因,局部問題就有可能擴散到全局,從而把非對抗矛盾轉化為對抗性矛盾。”
李培林文章第三部分的大標題是:我國當前關於階級階層的一些爭議問題
依次有四個小標題。第一個小標題是,怎樣理解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李培林指出,中國憲法規定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而在學界的調查研究中,工人在現實階級階層結構中的社會經濟地位並不高。”
如果實現工人階級的領導,李毅著作、文章中有重點討論,茲不贅述。
如果實現工人階級的領導,李毅著作、文章中有重點討論,茲不贅述。
第二個小標題是,當前收入差距是在擴大還是在縮小?李培林指出,“影響我國收入差距的三個主要因素,是城鄉差別、區域差別和社會成員之間的差別,其中城鄉差別的影響最大,大概可以解釋整體收入差別的40%。 。。。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目前的收入差距依然過大。”多年來,李毅著作、文章,詳細分析了這個問題,一貫主張,隻要放開戶口,允許人口自由流動,中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收入差別,很快就會基本消失,隻剩下個體差別。
第三個小標題是,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和中產階層有多大規模?李毅的研究,如前所述。當今中國,13.8億人,根據收入、權力、聲望,上層是四、五億城市居民,下層是五、六億農村居民,中層就是住在城裏的三、四億農民工及其家屬、子女。
第四個小標題是,我國農民怎樣才能富裕起來?李培林指出,“我國農民人數眾多,絕大多數是小農,每個農戶的平均耕地麵積隻有約0.5公頃,相當於歐洲農戶的1/60到1/80,單靠農耕收入微薄,增收很難。而目前80後青年已經很少務農,務農農民過早出現老齡化,很難再轉移成非農勞動力。農產品價格已經多數高於國際市場價格,靠政府補貼財政壓力很大,難以為繼。怎樣讓廣大農民普遍富裕起來,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是我國麵對的最大難題。”
多年來,李毅著作、文章,反複討論了如果解決這個最大難題。一個新的總結性討論,見《李毅:每年4000萬20年解決戶口問題》。目前中國13.8億人,還有8億農村戶口,隻有9200萬從事農耕的農民。解決這個最大難題的根本出路,在於逐步實現農村多餘勞動力全家離土離鄉,農民工人化,農民市民化。在多數農民逐步離開農村後,農村土地逐步集約經營,從而逐步大幅度提高農民、農村、農業的收入。李毅假設,10到15年內,中國從事農耕的農民,將從目前9200萬,自動下降到5000萬左右。中國必須把大約8億農村戶口,轉為城市戶口。每年轉1000萬,要轉80年,每年轉2000萬,要轉40年,每年轉4000萬,也要轉20年。最近五年,每年轉了1300萬。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說,明年轉1300萬。太慢了!這樣搞,還要50年。所以,我建議,每年4000萬,20年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每年轉1300萬,中國社會沒有什麽感覺。每年轉4000萬,也不會有大的問題。每年轉4000萬,大大提高有效內需,可以保證中國經濟每年增長8%到10%以上,再增長20年。可以減少對出口外貿的依賴,大大提高和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可以加快縮小城鄉、區域之間的收入差距。可以加快緩和階級矛盾、城鄉矛盾、區域矛盾。等等等等,有百利而無一害。知難行易。
李培林文章第四部分的大標題是:關於正確處理現階段階級階層關係的若幹建議
依次有七個小標題。第一個小標題是,充分認識解決階級階層矛盾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李培林指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基本原則是統籌兼顧,協調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製、訴求表達機製,最大限度地化解和緩和人民內部矛盾,把人民內部矛盾控製在一定範圍內和程度上,不使其大規模地轉化為對抗性矛盾,保證現代化建設在基本穩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我假設,李培林的意思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幹部知識分子、私營企業主,這四者,有根本利益、共同利益、特殊利益,如果相互之間產生矛盾,要統籌兼顧,要協調,要化解,要緩和,要保證社會穩定。
第二個小標題是,把改善民生作為當前解決階級階層矛盾的一項重要社會政策。一是在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方麵要提高均等化。二是進一步減少和消除貧困。三是城鄉差距過大、農村發展滯後,要在2035年基本消除城鄉差別。第三個小標題是,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解決階級階層矛盾的長期任務。主要是要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第四個小標題是,全麵貫徹民主法治。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第五個小標題是,加強和改進黨和政府的群眾工作。第六個小標題是,引導社會輿論和把握社會心態。第七個小標題是,加強對新時代新階段階級階層結構的研究。
李培林所述以上七點,李毅完全同意。如果要加一點,我認為,就是要長期堅持強力反腐,打老虎,拍蒼蠅。隻要各級黨政軍領導幹部廉潔,隻要各級黨政軍領導幹部,能夠和廣大工農大眾,手拉手,心連心,同甘苦,共患難,同呼吸,共命運,隻要黨和人民心連心,不論國內外出現多大的風浪,不管風吹浪打,都能閑庭信步。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現在看來,腐敗將會長期存在。在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正確處理現階段階級階層關係的首要方法,保證社會穩定的首要方法,團結廣大工農大眾的首要方法,收拾人心、凝聚人心的首要方法,就是長期堅持強力反腐。
分層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基本規律,是兩個轉折點理論,或兩個裏程碑理論。一個社會,從不發達農業社會,到發達後工業社會,有兩個轉折點。第一個轉折點或裏程碑,就是非農勞動力超過農業勞動力,進入工業社會。大約,英國1870年,美國1900年,中國2000年,跨過了這個轉折點,這個裏程碑。第二個轉折點或裏程碑,就是白領超過藍領,進入後工業社會。美國1965年率先跨過了這個轉折點,這個裏程碑,日本、歐洲隨後跨過。詳見名著《後工業社會的來臨》。今天,中國工人階級4.9億,農民階級9200萬,加起來不到6億。大專以上,自報,有1.7億,不到兩億。每年700萬大學生,再有20年到30年時間,中國就能跨過這個轉折點,這個裏程碑。有關詳細討論,見李毅著作、文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