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月風投資筆記(yuefenginvest),作者:灃京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經理吳悅風
崩盤時代——中國式龐氏騙局的滅亡
01
李祥林:摧毀華爾街的精算師
1987年,一名60年代出生於農村的男子從中國乘坐航班前往加拿大,忐忑而又興奮的他還不知道,自己未來有一天會成為對全球資本市場最具影響力的精算師。
因為在他前往加拿大的十多年以前,他所在的普通家庭因為一些原因,舉家從連雲港遷往南方的一個小村莊。當時許多有類似經曆的年輕人,都因此徹底斷絕了後續求學的道路。但是他毫不放棄,加上本身的天賦,最終在高考恢複後的第二年,考上了南開大學。在南開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後,他和其他年輕學者一起,接受加拿大的交流邀請,於1987年前往魁北克的拉瓦爾大學攻讀商學碩士。
為了能被送往魁北克,這個年輕人再次展現了他的天賦,僅用了4個月就初步掌握了法語。這種優秀的學習能力繼續在加拿大的寒冷國土上得以體現,從拉瓦爾大學獲得MBA學位後,他又進入多倫多附近的滑鐵盧大學攻讀精算專業,先後獲得了精算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滑鐵盧大學數學院下的精算專業是整個北美地區最大且最強的精算院校。
為什麽要選擇精算專業,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後來接受采訪時曾提到,是因為他在拉瓦爾大學的一位同學曾經提過:“成為精算師,會賺很多錢。”但是此時的他,已經先後讀了3個碩士學位和1個博士學位,1997年精算博士畢業時,已經並不年輕了,按照雞湯文的說法,油膩的中年博士男。
他就是李祥林(David Li),他的人生經曆,也正如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一樣,坎坷而又開掛。在2009年,有媒體稱他為:“摧毀華爾街的精算師”。
在李祥林博士畢業後於1998年來到紐約時,當時ABS(資產支持證券)中的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y,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已經發展的如火如荼。
根據SIFMA統計,截至2008年次貸危機前,美國MBS餘額已達到7.4萬億美元,規模超過公司債的5.9萬億美元和國債的5萬億美元,是美國債券市場上的最大券種,占債券存量的24.22%。——而當時美國購房人所欠的總債務也僅為11萬億美元,可以說絕大部分人購房的貸款均來自於MBS。
導致MBS火爆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某些投行鬼才們,發明了分級(tranching)這個辦法,它將池內各類資產進行分級,根據還款的先後次序,以創建3A評級的高等級債券,分級等級越高,違約風險越低而利率也更低。別看暈了,就是和國內的優先A1級、優先A2級、劣後級等一回事。
但是當時的MBS存在一個難題:如何給MBS資產池中各類資產的相關性定價?因為抵押貸款資產和其他固定收益類資產有非常大的差異,借錢買房的人更容易提前還款,或者因為房價暴跌放棄還款,這會導致現金流很不穩定。
評級機構此前對MBS裏的3A級放心是因為他們相信“大數法則”會起到作用,不會所有人都同一時間因為個體原因違約。但是抵押貸款這個底層資產的情況很特殊,不同資產之間的關聯度有可能相當高,比如房價下跌可能同時影響到一大批人。
某購房者住房的價格一旦下降,周邊鄰居的房產會跟著下跌的可能性很大,違約也就全麵爆發,這會極大地削弱3A評級的可靠性。相關性越高,MBS的整體風險也就越大。問題是,怎麽去準確衡量它,太難了。
事實上,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就是這樣倒閉的:他們追述了100年數據的模型判斷,俄羅斯政府債券和墨西哥政府債券之間是不相關的。但結果是,俄羅斯和墨西哥這兩個新興市場的主要投資者就是相同的那麽幾個人。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時,葉利欽政府債券違約,導致投資者因急於想降低其投資組合風險而恐慌性拋售墨西哥債券。
華爾街一直想找到能確定任何資產間的相關關係的方法,這時,李祥林出現了。
02
違約相關性:是公式還是人性殺死了華爾街
美國著名鄉村歌手夫妻,約翰尼·凱什和瓊·卡特,是美國樂壇的金童玉女,彼此非常恩愛。其中凱什在妻子卡特65歲生日時寫給妻子的情書(1994年),是許多人都研讀過的經典美文:
“我們漸漸變老,也早已習慣了彼此。我們想法一致、靈魂互通。無需詢問我們便知道對方想要什麽。偶爾我們也會惹對方不高興,但那或許是因為我們真正把對方視作了理所當然的伴侶。有時候比如今天,我沉思之後意識到,能夠與你這樣一個我所見過的最偉大的女人共度餘生,我是多麽的幸運。”
2003年,卡特因病逝世於納什維爾。在凱什之後的一場音樂會上,他一邊為吉他調音,一邊流著淚表示,“太痛苦了”。4個月後,凱什也與世長辭,和卡特在天堂相會。
這並不是孤例,配偶相繼去世的情況在全球均有發生,醫學家和統計學家們陸續發現了“心碎效應”的證據——夫妻中,一方去世的概率會大大加大另一方死亡的概率。英國《金融時報》曾提到,有數據證明,在愛人逝世後的一年,女性可能死亡的概率上升了2倍,而男性更是上升了6倍之多。
——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樣,男人遠比女人更癡情。
精算師早在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之前,已經依賴幾百年積累下來的數據發現並應對了這一點(調整費率)。當然,他們無法為具體的一對夫婦推算出他們心碎效應致死的概率;但是他們可以利用統計學,以一群人為樣本,計算出相對準確的心碎效應死亡率圖景,這並不是什麽特別難的事情。
但是精算師一直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小團體,有一句俗語能形容這個行業的作風:“怎麽區分性格外向和性格內向的精算師?性格外向的精算師和你說話的時候盯著你的鞋子,而不是自己的”。沒有人把這個相對簡單的概念向外界闡述。
當時在摩根大通工作的李祥林發現了這個機會。2000年,他在著名的《固定收益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違約相關性:相依函數方法》的論文,借助於他在精算以及心碎效應的知識,引入標準的高斯聯結(Gaussian copula)曲線,提出用信用違約互換(CDS)的市場價格數據作為判斷違約相關性的依據,解決了華爾街當時最棘手的“違約相關性”問題。
這一公式的發明,讓華爾街的精英們看到了新的無限可能。他們可以像精算師一樣,在不知道公司(貸款人)任何信息的前提下,就可以推算出一家公司(貸款人)違約對於另一家公司(貸款人)的影響。
這意味著什麽,幾乎任何資產都可以捆綁在一起變成3A證券——公司債券、銀行貸款、住房抵押證券等等。這樣形成的資產池一般被稱為債務抵押證券(CDO),通過將資產池分級,打造出3A級證券,即使這個證券的基礎資產沒有一個是3A級的。那麽對於資產池中較低級別的證券怎麽辦?精英們也想出了好辦法:把多種CDO資產池中低級別的證券再捆綁在一起,組成一個資產池,再次進行分級。這樣組成的投資工具叫做CDO2。
到此為止,已經沒有人真正知道這個產品包含了什麽基礎資產。但他們並不在乎,一切隻需要李祥林的相依函數公式就可以了。這就導致了,CDS和CDO市場分別從2000年初的9200億和2750億美元,快速暴漲至2007年62萬億和4.7萬億美元;以及MBS等基礎資產不夠用帶來的次級貸款泛濫。
最終,次貸危機還是發生了。
當然關於次貸危機爆發的細節並不是本文的重點,我們還是聊一聊李祥林的公式吧。
他的公式被廣泛用於對萬億美元級別的住房貸款組成的CDO資產池進行定價,由於公式的邏輯基礎是相關CDS的曆史價格走勢,而CDS出現的十年時間裏,房價一直在上漲,因此CDS的走勢裏天然地低估了住房貸款的違約相關性。模型假設2006年末美國各地開始出現的小規模違約現象互不相關。
但是一旦房市的繁榮時代結束,整個國家的房價都下降,房貸違約的相關性就會驟然飆升;尤其是次級貸款的出現,極大地扭轉了整個房貸市場的風險暴露水平。而公式無法應對這些不可預知的情況:它假定相關性是一個常量而不是變量。——至於為什麽是常量,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極大地簡化計算過程,把許多無解的偏微分方程(PDE)降維成可解的微積分方程,這和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有點異曲同工,是華爾街精英常玩的把戲。
風暴開始後,銀行們開始承受持有CDO帶來的天文數字損失,導致彼此的信任崩盤,流動性枯竭,風險開始跨資產類別進行傳染,甚至蔓延至整個實體經濟。金融市場是一個長尾風險(極端事件)非常巨大的市場,黑天鵝、灰犀牛都比喻地非常形象,它和人的心碎綜合症死亡比較起來更難預測,因為它不符合數學世界裏的正常假設,人性的貪婪和恐懼,是曆史數據和數學公式無法辨析的。
即使許多銀行都明白李祥林的公式對於房價的上漲有很強的敏感性,一旦房價全麵回調,所謂的3A級無風險債券與潮退後的裸泳無異,但是它們都不願停手,貪欲已經無法讓它們停下來了。事後看,它們僅僅做了一件事情:繼續製造CDO,享受暴利,跪下來祈禱房價繼續上漲,直到危機爆發,坐黃金降落傘落地。
2009年,Wired Magazine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Recipe for Disaster: The Formula That Killed Wall Street》,認為李祥林是全球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但是大多數金融從業者認為,應該指責的是那些濫用模型的金融機構,是他們的貪欲導致整個金融界盲目地逐利,對這一模型的局限忽略不計,對外界的警告充耳不聞。
2005年秋,李祥林曾在《華爾街日報》表示,很少人真正理解了這一公式的核心。他後來淡出華爾街的視野,2008年回到國內並擔任了中金公司(CICC)的首席風險官,目前是美國知名保險集團的部門負責人以及《北美精算期刊》副主編,精算師最終還是回到了精算師的崗位。
然而,在華爾街、美國大學商學院、和遙遠的中國,金融精英們依然在樂此不疲地創造著新的模型和金融工具,幾十年來人們始終相信自己可以打破米勒定理( MM 理論)而在控製風險的情況下無限擴張收益。正如某位前輩所言:某種角度講,整個經濟學都是偽科學可能也並不為過,因為經濟學最基礎最根本地假設是——人都是理性的。
這是一個華爾街高大上的CDO龐氏騙局被一個公式或者說人性的貪婪擊垮的故事。
03
錢寶網漩渦:被預期外擠兌爆倉的典型
首先感謝各位讀者,您耐心地看到這裏。相信我,接下來的每一部分,您看完都會感覺啼笑皆非,因為“金融史並無新鮮事,一切都是曆史的重複,但是依然有無數人進了坑”。
2018年初,南京下了一場大雪,比雪更冷的,是許多錢寶網客戶(又稱“寶粉”)的心。2018年初第一個大龐氏騙局被掀開內幕,超百萬人卷入300億資金黑洞。
而錢寶網實控人張小雷的自首,是超出所有人預期的。畢竟在2017年12月26日,錢寶網官方微信還發布了張小雷親自錄製的新春祝福,視頻中的張小雷一手紅燈籠,一手話筒向“寶粉”喊話:“踏遍青山人未老,這邊風景獨好。”
誰知道第二天,即12月27日,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南京”表示,錢寶網實際控製人張小雷因涉嫌違法犯罪,於2017年12月26日向南京市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更為戲劇的是,麵對警方的公告,大量“寶粉”的第一反應是拒絕。包括“平安南京”微博號第一時間受到了“寶粉”的攻擊,甚至宣稱警方被盜號,消息是假的;而南京市公安局門口也聚集了大量的“寶粉”,除了少數希望能討回本金的,許多人甚至希望南京市公安“盡快放人”,他們想“保”張小雷出來,“共渡難關”。
聚集在警察局門口商討對策的“寶粉”
財新《錢寶“龐氏”傾覆記》專稿中稱:“以錢寶網為代表的新型集資騙局,不再對外發行特定固定回報的產品,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更複雜的“簽到、做任務”的機製,對參與者的黏性更高。在實際運營中,錢寶網向投資者發布簽到、看廣告、發展新會員等任務,投資者完成任務後,根據任務種類和繳納的保證金金額,獲取對應的高額回報。但是,這些所謂的“任務”隻是為了掩蓋吸收公眾存款的本質,根據參與方式的不同,錢寶網年化收益率可達70%-80%。”
錢寶網也樂於宣傳這種高收益,“寶粉”中一直流傳著“某大戶從2010年開始做錢寶,600萬元的本金7年後滾到了1.4億元”的神話。
出事的不僅僅是錢寶網,圈內將錢寶網等8家高危的南京本地理財公司統稱為“南京八寶粥”。而這8家公司陸續都在2017年11月前後引爆兌付危機,隨後連累多個平台被擠兌,最後在12月底擠垮了錢寶網。
等等,2017年11月的南京,到底發生了什麽?
雖然南京官方對此極為低調,但在 2017年11月17日,南京當地有十個樓盤同時開盤,推出近3200套房源。
由於區域內久無新盤供應,預售證價格又比周邊二手房便宜1.5萬元/平米左右,這10個樓盤的競爭都十分激烈,全部都開盤當日認購完畢。其中最誇張的一個樓盤,這次推出360套房,但符合條件的購房者有4000多組。
要注意的是,南京一直在執行嚴格的限購限價政策,8成首付是剛性指標,而且這些盤大多要求簽訂合同後7個工作日內付清首付。因此,這10個盤的市場貨值在150億元左右,而驗資需要鎖死的金額明顯會更多
。
時間窗口徹底對上了,包括南京久無新盤、10個樓盤當天推出、80%首付、7個工作日內付清、150億市值、“南京八寶粥”的連環曝雷、11月中這個關鍵時點、而盤子最大實力最強的錢寶網則倒在了12月底這些細節。
原來造成錢寶網擠兌的最後一根稻草,竟然是限購背景下高首付的新盤認購,百億級資金的抽血,徹底拖垮了這些原本就是龐氏騙局的互金企業。而這也和媒體報道的情況相符合,錢寶網的人均投資體量明顯大於E租寶,而後者當時是靠“1元起投、隨時贖回”的小額起家。因此,當出現大額資金運用需求時,對錢寶網這樣本地平台的衝擊是極大的。
但是問題比大家想象的可能還要嚴重一點:
錢寶網模式得到了其他平台的複製,包括蛙寶網、小生優服等多個平台基本都是照搬後在南京上線,給的年化收益則更高,這些平台也都無一例外的在張小雷自首後陸續爆雷。
由於錢寶網動輒50-70%的年化收益,兌付記錄良好,做任務的模式也很有互聯網基因,因此投資者出現年輕化趨勢,不再單一集中於中老年群體。許多年輕人則以網貸、消費貸、信用卡套現等形式,借信用貸款以加杠杆的方式投資錢寶網等高息平台。甚至有90後辦了十幾張信用卡套現、並從借唄微粒貸等網貸借款,一共湊了百萬資金投至錢寶網,辭去工作以吃息差為生。
一個加杠杆參與龐氏騙局的典型案例
也就是說,當地P2P領域的風險,已經逐步向網貸等其他互聯網金融領域,乃至信用卡、消費貸等傳統金融領域蔓延。
這是一個南京的本土龐氏騙局被十個新放出的樓盤連鎖擊垮的故事。
04
網貸迷霧:真的是用到實處了麽
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在4月20日發布了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2017年實現營收32.0億元,歸母淨利潤9.48億元,同比增長49.23%。但是好消息的另一麵是,此前已經預告的9.66億元資產減值,也相應擴大到11.98億元,並影響了當年的利潤。
對於減值原因,二三四五給出的解釋是,一方麵是17年12月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的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引起壞賬率上升,公司也同時停止了無場景的小額現金貸款業務。
根據財報,“2345貸款王”2017年累計發放貸款297.47億元,而2016年計提的減值準備尚為0。2017年如此力度的計提,並非沒有道理,原因在於現金貸的壞賬收回率並不高。公司曾公告,以528.31萬元掛牌轉讓了原值約2.69億元的應收賬款,相當於以這筆應收賬款原值的1.96%就轉讓了,這些應收賬款的借款時間均超過4個月,實際回款率極低。
因此二三四五的現金貸以短期為主,12億元的資產減值,對應297億元的累計放款,年化後的不良率有可能突破兩位數。不過即使如此,上市公司依然實現了9.5億元的淨利潤,說明現金貸依然“暴利”。
既然是如此“暴利”,收益能覆蓋壞賬損失,那麽為什麽監管去年四季度要出台《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暫停發放無特定場景依托、無指定用途的網絡小額貸款(現金貸)呢?
包括業內人也有疑問,為何過去幾年現金貸的需求體量如此龐大,而且許多人對於動輒20-30%的年化利率毫不敏感。看完前麵錢寶網的案例,我們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許多現金貸,可能借款人抱著吃息差的打算,違規流入了各種高息龐氏平台;甚至許多消費貸和信用卡額度,也可能用各種套現手段,違規流入了這些平台。
這估計是監管出台相關政策的其中一個考量,也是現金貸業務排名全國前十的二三四五公司團隊轉型偏紅海的商貸、車貸的原因之一,畢竟車貸還是有底層抵押資產而且資金流向相對可控的。
龐氏騙局的本質,是需要資金的不斷流入,用新錢還舊錢,一旦有一個資金流入通道受阻,出現爆雷也就變得不意外了。2017年底的現金貸新規,掐斷了一些人空手套白狼吃息差的捷徑,結果微妙地和2018年至今的P2P平台頻繁爆雷,扯上了聯係。
這可能是一個,向現金貸開了一槍,結果龐氏平台捂胸倒下的故事。
05
還有誰:正規金融機構的頻頻踩雷
6月27日,上海意隆財富突然傳出母公司阜興集團負責人集體失聯的消息,隨後兩者的辦公地點被查封,公司人去樓空。
6月29日,意隆財富發布公告稱:意隆財富在阜興集團實際控製人朱一棟失聯後,將聯合客戶代表成立意隆維權工作小組,對阜興集團及其相關方提起法律訴訟,並集中進行項目及阜興集團資產盤點,第一時間最大程度地保護所有投資者的權益。
意隆財富在官網自稱為國內領先高端資產管理機構,依托阜興集團強大的產業平台,綜合化的多產業布局,從而擁有更強大的風險抵抗能力。其中,阜興集團被描述成集商業地產、資產管理、金融、稀有金屬、健康醫療、貿易和文化傳媒於一身的大型民營集團,分/子公司近100家,2017年資產管理總額超過350億元,貿易總額突破300億元。
朱一棟的“跑路”除直接導致意隆財富和阜興集團的經營陷入停滯外,也導致與其有合作的多家正規金融機構陷入泥潭。
財新的獨家報道中稱,“阜興係”債務涉及北京銀行、恒豐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財通基金資產管理子公司、西藏信托、渤海信托、首譽光控資管(中郵基金子公司)、建銀國際以及子公司多家金融機構,其中一家機構為“阜興係”提供的融資就達到數十億元。而華夏時報則直言這家機構是財通基金:2016年、2017年間,財通基金通過其子公司財通資產開發了20多個資管計劃,將募集的27億多元投入到阜興集團。
這不是財通基金第一次出事了,這家2011年成立的“60後(第65家成立)”公募基金公司,成立僅僅5年,就將規模衝至1800億,平均每個工作日發行3個產品,累計發行產品超1700隻,在定增業務上做到業內第一,在定增、新三板、並購等細分領域持續領跑。財通基金在許多公開渠道都自稱“定增王”,比如去年的宣傳口號是“2017,不僅僅是定增王”。
但是定增王近期頻頻踩雷:比如2016年樂視網的45.01元價格/48億元的定增,其中財通基金就獲配3910.24萬股(17.6億元),是最大的認購方。但到了2018年6月29日,樂視網收盤價僅為3.56元,財通基金的定增目前浮虧八成(超13億元)。定增破發的情況近期頻發,從財通基金官網6月29日的數據來看,目前主要參與定增的三隻產品,財通福瑞、財通福盛和財通福鑫的累計淨值分別為:0.8414、0.8254、0.9136,全線虧損。
除了定增項目,財通基金還高度看好新三板的投資機會,其掌門人在2017年5月接受采訪時曾提到“財通基金已累計發行22隻新三板產品,募集規模20億元,並認為新三板最寒冷的日子可能馬上就要過去了。”
而之前處於輿論漩渦財通富春新三板混合精選9號,成立於2015年4月,期限2+1,本應2017年4月開始做退出期準備,但是2017年9月逆市將倉位從17年Q1的41.45%加到Q3的76.78%,認購30萬股新三板公司中溶科技13元的定增,確實表現出看好新三板後市的姿態。而那之後,三板作市指數繼續一路陰跌,中溶科技的股價也跌至2018年4月27日的8元。目前這隻產品已申請展期,仍浮虧近30%。
三板作市指數從2017年5月的1100點跌至近期的850點
我們尊敬財通基金以及每一家年輕機構當初另辟蹊徑、殺出重圍的勇氣和執行力,也希望大家能越來越好。但是當嚴肅的投資變成流水化的作業,以每個工作日成立3隻產品為標杆時,是不是已經隱約嗅到了一絲次貸危機之前,人們流水化生產CDO時的味道?即使不談遙遠的華爾街,國內上一個把投資做成流水線業務、結果深陷泥潭的,還是一度停牌三年的九鼎集團。
阜興集團的爆雷給了正規金融機構一個警示:如果依然浮於表麵,執行“流水線”操作,僅僅從項目公司自身的財務狀況分析違約風險,忽視了整個大產業鏈的違約相關性風險,那麽又和2008年次貸危機那些製造CDO的銀行家們——做產品、收費、分獎金、祈禱房價繼續上漲,有什麽區別呢?
06
鐵索連環:互聯網金融成為了風險的傳導索
國內有四大高返平台,分別是錢寶、雅堂金融,唐小僧,聯璧金融。
6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鬆江分局官方微信披露,近日,鬆江分局陸續接到群眾報案稱,上海聯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人員涉嫌違法犯罪,鬆江警方已依法立案偵查,目前張某等1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製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至此,高返四天王已全線陣亡。許多的擠兌,都發生於投資者看到上一個高返平台出事後,紛紛湧至下一個高返平台要求兌付。
唐小僧的廣告非常魔性,一度廣為傳播
風險,甚至暴露到了更多的相關領域。以前文提到的阜興集團為例,公開資料顯示,實控人朱一棟曾因操縱上市公司股價遭到證監會調查。
2016年,大連電瓷(002606.SZ)的股價異常波動,4個月裏漲了100%,而基本麵沒有變化。深交所監測到一個10億元的基金專戶單向買入大連電瓷,此基金賬戶的背後投資方正是阜興集團,而朱一棟是大連電瓷實控人朱冠成的兒子。
央視2018年1月29日報道了這一操縱股價的事件,並提及朱一棟與操盤手李衛衛合作,運用該基金賬戶大量買入自家公司股價,而部分資金來自於配資。市場有傳言,阜興集團的這次爆雷,可能旗下多個配資賬戶被強平有關。
由於賬戶強平(包括配資、股權質押、員工持股計劃等等)導致的個股閃崩,近期頻現。比如6月15日那一天,指數僅僅是小幅回調,但是當天有20多隻個股出現閃崩的情況。
這種閃崩,又反過來影響了市場的整體情緒。之後第二個交易日,6月19日,上證綜指大跌-3.78%;而閃崩和股權質押比例更高的創業板,更是暴跌5.76%,創了2015年1月以來新低。
類似的案例,還有近期崩盤的以眾籌炒股為噱頭的APP“石時代”。它做到了高息、配資、炒股這三者的有機結合,即平台通過募集投資者的資金,讓操盤手用這部分資金炒股。投資者享有15天工作日的固定收益1.8%(年化後為31.2%),還有超額收益,但要按照操盤手和投資者八二(操盤手80%,投資者20%)的比例分成,另外平台還要收取5%的管理費。
目前石時代的實控人已經失聯,而其用以宣傳、淨值曾經3個月翻倍的私募產品,也已於2017年底跌破1塊錢並清盤。
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麽?
回到本文的開頭,李祥林能夠成為全球最為知名的精算師,正是因為他解決了一個讓華爾街乃至全球金融精英焦頭爛額的難題:如何測算不同資產之間的違約相關性。
但是李博士創造的公式,為什麽會失效?第一個原因是,這個公式沒有考慮到當外部環境發生大幅變化尤其是下行周期的時候(房價大幅下跌),整個金融市場會陷入恐怖的長尾風險暴露中(特別巨大的極端風險);第二個原因是,這個公式完全低估了,人性的擾動。
看到這裏,你可能已經想明白這裏的關鍵了:
與當時的次貸危機相似,這一次的各種兌付和清盤危機,在於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方,以及關聯方(包括傳統金融機構),都有意或者無意的忽視了,這些類金融資產,本質上存在高度違約關聯性的可能。——也就是說,這個池子裏永遠創造不出來3A級別的資產,因為違約會全麵傳染,就如當年CDO的3A tranche層的評級,也都是假的一樣。
而且,過去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爆發,資本的持續湧入,導致了這個行業如同當年美國的次級貸款市場一樣,死而不僵,總有辦法回轉騰挪。隻有當市場徹底見頂的那一天,大家才會去恐懼灰犀牛(長尾風險)的破壞力。
在這裏麵,所有人都同樣低估了人性的貪婪和恐懼的極限:你不身在其中,就無法理解,為什麽E租寶和泛亞爆雷那麽久,依然會有人前赴後繼的湧入這些市場;以及為什麽會有人去借百萬級別的消費貸和現金貸,再投入高返平台吃息差。
正好,今年以來的宏觀環境,還疊加了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和銀行趨緊的不良處置,又對整個行業形成了擠壓;各地頻出的新盤搶購,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這裏,互聯網金融在實質上打通了幾乎所有金融板塊的隔閡,通過收益率的誘惑,實現了這些板塊之間的資金自由流通。從“新房認購——規範消費貸&信用卡套現——現金貸叫停——高返平台爆雷——引發其他平台擠兌——配資爆倉——定增浮虧——股市閃崩”,我們都可以看到龐大的資金在快速的流轉、浮盈、最後被消滅。
這就是2018年版本的“錢不見了”的故事,你逃不掉,你躲不過,總有一款坑適合你。
而互聯網金融,確實在行業的下行周期,實現了它的誕生初衷:打通金融板塊的每一個環節,實現毛細血管的功能。哦,對了,還要加上一句,起到火燒赤壁中葬送曹操80萬大軍的鐵索連環的功能。
【結語】
如何擊垮一個龐氏騙局:更大的“龐氏騙局”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這是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2018)上的發言。
當時來看,許多人對此表現不屑一顧,認為判斷的標準實在是太簡單了,不應該由國內目前監管資產體量最大的金融監管機構掌門人口中說出。但是,當讀者您跟著筆者,把今年以來的一塊塊拚圖補齊,看清這裏的大局和困境後,相信應該會對這句話,有更深的感觸。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既然總有一款坑適合你,那麽最好的方法是不去踩。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僅僅6月24-28日這一周,就有28家P2P平台倒閉,不少公司要麽提現困難,要麽直接跑路,或者清盤。
有人在微博上感慨:“最近大量P2P爆雷:一來是由於股市差,很多P2P的錢是借來炒股坐莊或者配資的,股市這裏爆倉的多了,P2P的本金就沒了;二來是許多新房搖號要鎖定資金,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倒掛,導致全民打新,又把P2P給抽慘了。能讓龐氏騙局轟然倒下的,往往不是騙局本身...”
結果一個神回複結束了這個話題:“而是更大的龐氏騙局……”
這就是我們的2018年。
參考文獻:
[1]. 《李祥林與金融海嘯》,FT中文網,2009年
[2]. 《錢寶網300億騙局崩盤 投資人卻要保釋張小雷!》,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
[3]. 《錢寶“龐氏”傾覆記》,財新,2018年
[4]. 《十餘金融機構卷入阜興係債務危機 備案私募首曝風險》,財新,2018年
[5]. 《27億元資管計劃難保 財通基金風控黑洞》,華夏時報,2018年
[6]. 《規模350億意隆財富爆雷!實控人疑因配資爆倉,逾萬名投資者內心涼涼》,證券時報網,2018年
[7]. 《百億“石時代”崩盤:有人投資3000萬 一夜間妻離子散》,獨角金融,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