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常林造假到阿裏造假到華為造假 科技巨頭的內褲正在被揭開

從常林造假到阿裏造假到華為造假 科技巨頭的內褲正在被揭開

======================================================

從華為的梁山廣,到阿裏的”40大盜”,科技巨頭敲響創新造假警鍾
雪花新聞 2018-06-01 15:19:04科技閱讀 410,870評論0

 
【常林機械 又一次“漢芯式”造假】近日,山東常林機械集團破產重組揭開了該企業
涉嫌項目空轉、科研造假的問題,引來社會和媒體的關注和議論。這家企業多次名列中
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的“中國機械工業百強”榜單,而且擁有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
山東省重點實驗室,8年獲得科研經費15億元。
“百強企業”的破產
2018年5月24日,常林集團在山東省臨沭縣法院網站發布公告,宣布於6月1日開展公開
競標,為常林集團及關聯公司等19家公司的破產重組招募投資人。此前,臨沭縣法院於
2017年7月24日宣布正式受理常林集團的破產重組請求。當時進入破產程序的有山東常
林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四家關聯公司:力士德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
士德)、山東中川液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川液壓)、山東常林鑄業有限公司、臨沭
縣常發房地產有限公司。經過臨沭縣法院評估,上述五家公司資產總額為44.29億元,
負債總額為66.93億元。

2012年8月7日,一場名為“高端液壓元件新產品及產業化發布會”的會議在常林集團舉
辦,與會專家對中川液壓拿出的兩款液壓軸向柱塞泵、一款回轉馬達、一款主閥進行評
議。最後,中川液壓的高端液壓產品成功通過國家級鑒定。據常林集團的新聞稿報道稱
,時任中國液壓與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理事長沙寶森在會上宣布:中川液壓的成就表明
我國液壓產業發展已從測繪、仿製“跟風”階段,開始向掌握核心技術,進行自主創新
階段邁進。他最後指出:“這是中國液壓史的‘八七會議’。”
據澎湃新聞報道,有三名原常林集團員工表明,中川液壓的一款液壓泵是模仿日本川崎
設計的。原常林集團戰略事業部的高管曹軍甚至直言,“這個泵是將日本川崎的泵的油
漆塗掉,換上中川的標牌就通過了鑒定。”
記者發現,中川液壓的設計產品,通過了國家級鑒定的AP4VO112TVN液壓軸向柱塞泵(
以下簡稱112泵)確實與川崎的經典液壓軸向柱塞泵K5V係列造型相仿。112泵與其他通
過上述鑒定的液壓產品是中川液壓的核心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常林集團地處山東臨沭,擁有9家子公司與4800名職工,核心業務包括
農業機械、工程機械、高精度鑄造、高端液壓。在破產之前,常林集團在機械行業曾頗
具影響力。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統計,2014年常林集團曾憑借超過50億元的主營
業務收入名列年度機械工業百強企業。此外,常林集團還是臨沭縣當地的支柱企業,納
稅額常年位列全縣前50名。2016年9月,山東省領導班子來臨沭縣調研,所到訪的四家
企業中有兩家是常林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一家是常林所投資的關聯公司。
================================================================
9月28日,一篇聲討阿裏巴巴的文章刷了屏。

在這篇名為《在今天這個故事裏,阿裏巴巴就是四十大盜》的文章中,"你今天真好看"
APP創始人吳亮指控阿裏巴巴的健康團隊、手機淘寶等部門,以合作的名義竊取和抄襲
了他們的技術方案。

天貓9月29日回應稱,兩個項目之間是獨立行為,不存在代碼盜取,但天貓美妝的"智能
測膚"功能的功能說明和口播文案,都確實存在抄襲行為,未來該功能將永久下線,同
時對涉事員工進行了處分。

無獨有偶,就在不久前,華為也剛剛有類似事件曝光。

今年8月,華為員工梁山廣在內部員工論壇和技術交流網站上實名舉報,稱華為的
Natural UI部門將國外的一個開源UI項目進行漢化後,謊稱為自己的創新成果。

該舉報被核實後,華為對造假人員進行了處理,任正非甚至在華為內部公開宣布,將梁
山廣連升兩級,並"鼓勵員工及各級幹部講真話"。

在中國,造假現象早已無孔不入,即使是在科技領域,創新造假同然屢見不鮮。比如前
同事楊琳樺與左誌堅當年報道的漢芯一號造假事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但無論阿裏還是華為,都是以創新能力站在世界之巔的科技巨頭,卻依然連接爆出創新
造假醜聞,這不禁讓人唏噓。

或許,還有更多的醜聞潛藏於水下。

比如,9月29日就有母嬰醫療行業的創業者聲稱,它們此前也曾有過與吳亮類似的遭遇
,甚至接觸的都是阿裏健康的同一位負責人。

事實上,我們都明白,華為和阿裏不可能鼓勵員工進行這樣的偷竊或掠奪。這種行為降
低商譽帶來的潛在損失,已經遠大於他們的潛在收益,更何況,這兩家公司還一向以內
部管理嚴格出名。

就在前幾天,跟優酷的朋友吃飯時,朋友還在感慨,因為並入了大阿裏體係,今年國慶
節甚至連任何價值超過兩百元的禮物都不敢收。

顯然,這都是個別部門甚至是個別員工的獨立行為。

所以,對於很多直接批評阿裏和華為的評論,我是不認可的。不能將這些個體行為,與
整個公司的品牌形象粗暴地劃上等號。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了解,為什麽這種惡劣的事件,會頻繁在中國最頂尖的科技公
司上演。

甚至於,如果不是受害者或內部員工舉報,這些"創新"都已經通過了兩家公司嚴密的內
控審核機製,成功轉化為產品,華為的UI項目甚至曾在內部獲得獎勵。

這說明,兩家公司的創新體製與管理體製,都已經出現了問題。


 ================================================================

今年三十而立的華為,已經不是當年那條"一張床墊半個家"的戰狼。成為行業老大之後
,早已習慣於跟隨對手,再以強大執行力碾壓的華為,已經進入了四顧茫然的無人區,
即使任正非不斷呼喚加西亞歸來,不斷呼喚傾聽一線的炮火,但這個員工已超過17萬人
的巨頭,依然在越來越多的地方顯露出疲態。

"華為正越來越像當年的中興,中興正越來越像當年的華為。"這個行業內的段子,或許
能從側麵說明一些問題。

同樣,今年過18歲生日的阿裏,也已經從西子湖畔的"18羅漢",成長為一個員工超過7
萬人的龐然巨物——這還不包括它在全球範圍內入股和收購的大批企業。

如今,在無數光環的背後,它們同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通信設備、電子商務、雲計
算等多個行業,它們已經成為站在全中國乃至全球產業最前沿的領軍者,它們需要不斷
尋找新的方向,開拓新的疆域,帶領無數企業前進。

它們必須時刻創新,才能保持領先,這個西西弗斯式的循環將永無休止,直到它們創新
乏力,被後來者超越。

但問題在於,大公司有人、有錢、有資源、有背景、有用戶、有流量,什麽都有,但有
價值的創新,卻是最難有。

創新本質上就是一個大規模試錯的行為,而大公司嚴密的製度、複雜的關係以及冗長的
流程,更是扼殺創新的天敵;反而是在市場夾縫中曲折成長起來的小團隊,更容易抓住
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火花。

所以,小公司最終往往成為大公司刀俎上的魚肉。

差別在於吃相。

吃相好的大公司,用投資、用合作,用利益把小公司圈定在自己的聯盟中,最後以相對
溫和的方式慢慢消化。

吃相差的大公司,等你做得差不多了,直接像素級抄襲,然後堆錢堆流量堆資源,直接
壓死你。就像早年的騰訊,如今的"四十大盜"。

前一種方式,是更多贏的選擇。尤其是3Q大戰之後,越來越多的大公司都已經意識到,
為新入者戴上資本的金手鐐,其實比野蠻的屠殺更方便,也更有效。

但在現實中,我們更多見到的,卻是後一種。

因為它雖然損害了小公司的利益和大公司的商譽,但對作惡者的個體來說,卻是收益更
高,成本更低的利益最大化方案。

所以,連續爆發的創新造假醜聞,已經為華為、阿裏乃至更多的中國科技公司敲響警鍾:

你們的創新,還有多少是有問題的?在你們公司內部,又有多少敢說真話的梁山廣?

 

中芯事件已經部分的揭示了中國產業升級背後的虛弱內裏。相信隨著中美貿易戰的爆發
,中國產業界所謂的核心技術創新的造假真麵目會被徹底揭開。(文/ 王雲輝)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