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一篇文章,中國人為什麽不可能發明創造?

來源: Twinlight 2018-06-25 07:12:5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310 bytes)



中國人的課程難度很高,為什麽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如此高的智商,如此嚴格的教育
,無法培養出大規模的創造性人才?

下麵這篇文章從心理學角度講了講

-----------------------------------------------------------------------------
中國學校的功課難度可能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叫不迭。但是如
此難的功課、如此人口眾多的民族,卻沒有培養出一個卓越的人才,這是為什麽?即使
在普通人才這個層麵,大部分人也是能力平平,這又是為什麽呢?

    從心理學來說,人的心靈包括三個方麵的能力,分別是思維、情感和意誌。教育的
目標就是發展和整合這三個方麵的能力。值得注意的,不僅是發展,而是要“整合”!

    中國教育沒有“整合”的概念,即把人三種的心理能力整合為一個“整體的人”。
比如很多小學老師在課堂上表揚“好生”、貶低“差生”,卻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中所
包含的惡劣情感:你把一個還在懵懂期並努力向你求學的孩子稱之為為“差生”,這難
道不惡毒嗎?即使一個愚鈍的成年人向你請教,你也不能用這樣的態度對待他吧?更何
況還是一個孩子?但為什麽這些老師對自己的惡行毫無感覺?就是因為他們的思維與情
感是分裂的,所以他在“講道理”的時候,情感是沉睡的。也許當他抱著自己的孩子的
時候,情感會“醒來”,但那個時候他的理智恐怕又睡著了。這種人格分裂現象是中國
人普遍的特征,特別在老師身上表現明顯:他們一邊教育孩子感恩、有愛,一邊在精神
上對孩子們施以虐待,且渾然不覺其中的矛盾。

    “自我整合”是心理健康的核心,也是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但這個目標在中國教
育理念之中從未出現過,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從未有想到要把學生的思維、情感和意誌整
合成一個整體,教師們自己也不具有這個素質。

    人格整合的基礎是情感,即愛的體驗和愛的能力。幼兒園到小學是情感發育的關鍵
時期,奠定了人格的核心;而初中是意誌力發育的時期(同時也是心理對抗期,即個體
的獨立),高中則是思維發育的時期(同時也是心理平穩期,建立平等的人際關係)。
但中國的教育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小學階段大力開展思維訓練,阻礙孩子的情感發育;
在初中階段,大力開展服從訓練,阻礙孩子的個體獨立;在高中階段,大力開展死記硬
背訓練,破壞孩子的思維能力的形成。如此在三個方麵圍追堵截,小孩自然就不可能獲
得這三個方麵的充分發展,更談不上整合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獲得的情感模式決定了人格的核心。心理學
研究發現,以愛的情感為核心的人格就會穩定而強大,而以鬥爭和仇恨的為核心的人格
就會分裂、衝突、殘酷,不但無法接納自我,還會對他人抱有深深的敵意。也就是說,
隻要幼兒園到小學階段培養了一種充滿敵意的情感模式,則其後無論在智力和意誌力方
麵進行怎樣的訓練,都無法獲得一個健康的人格,難以發展到具有創造力這個階段。並
且會深受焦慮的困擾,甚至在40歲以後走向抑鬱症。

    所以中國教育的核心的問題就是它破壞了最基礎的人格力量,即情感模式,這使得
中國人的能心理力不能完成整合,不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當一個人的自我是分裂
的,情感、思維和意誌各自為政,人格就會停滯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至於創造力那就
更是遠遠達不到了。心理學研究早已發現,創造力絕不僅僅是思維能力,而是一個人充
分完成了自我整合的人、一個獲得了心靈自由的人,在一個健康人格的基礎上展現出來
的綜合力量。就像一個足球運動員,強健的體魄隻是基礎條件,真的要成為一個天才的
球員,還需要很多其他的要素。總之,創造是一項自由人的事業,是在人格發展到高層
次才能展現的意識活動。

    人本主義心理學將人格的發育分成四個階段,分別是誕生期、對抗期、平常期和創
造期。人必須完成前麵三個階段的發展,才能夠獲得一個健康、穩定和自由的人格,然
後在第四個階段才進入到創造力爆發的階段。一個巨嬰狀態的人,即使擁有200的智商
,也不可能具有創造力。中國教育把人緊緊的束縛在了前麵兩個人格階段,即誕生期和
對抗期。大部分中國人沒有經完成對抗期,即從父母的精神控製和群體的觀念影響中獨
立出來,沒有完成個體化。而無法完成個體化就是人格障礙的定義。

    中國教育幾乎在所有的方麵都違反心理學的規律,這是中國人心理人格處於低水平
的原因。而一個人格在低水平運作的人,其大部分精力都被內耗所幹擾,心靈無法自由
。創造力是自由人的事業,一個精神上處於匱乏、恐懼和不安的人,一個被焦慮所籠罩
的人,他靠什麽來創造呢?他隻能創造一些充滿焦慮的東西,也就是山寨,而且是拙劣
的山寨。

    如果我們羨慕創造力帶來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文明成果,卻又不願遵循心理
學的原理去培養健康人格的人,那豈不是葉公好龍嗎?那是注定不可能成功的

所有跟帖: 

善民你太奶奶的,什麽都罵。 難道讓大家什麽都不說、整天草-你~媽,你才舒服 -曲牛- 給 曲牛 發送悄悄話 曲牛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7/2018 postreply 04:02:5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