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七年之前,李老頭這樣想:
經濟崛起之後的中國將會怎樣?中國將以何種角色與這個世界相處?很多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在內心深處詢問這個問題。客觀來看,世界各國對中國未來的關心中,擔憂多於興奮。主席過去訪問英國時,英國女王曾向胡主席問道:“中國的崛起令人驚歎,但西方社會不清楚的是,中國將以什麽樣的姿態來崛起?中國崛起之後對世界有什麽影響?”英國女王的問題,典型地代表了西方世界對中國崛起的普遍、長期的擔心。
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認為,對於中國未來角色這樣的大問題,隻基於現實得出答案是不夠的,應該超越現實的剛性,做出我們自己富有前瞻性的理性回答。陳功認為,從中國自身發展和世界的感受來看,中國的確應該清楚地展示未來的發展期望和戰略定位。在陳功看來,這個定位應該是“溫和的巨人”,這也應該是中國麵對世界的基本態度。
所謂“巨人”,指的是實力和影響力,包括經濟、軍事、文化、技術等多個方麵;“溫和”則指的是態度,包括對別國的態度,對人民的態度,對使用權力的態度,對財富分配的態度,對環境的態度。中國成為“巨人”的可能性是最不用擔心的是,隻是遲早的問題,但“溫和”則需要中國付出努力才能達到,這需要中國的領導者和中國的機製,能夠真正地接受“溫和”,能夠限製成為“巨人”後常常出現的肆意使用權力的衝動。 2011 年初,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直率地發表了對中國的看法。李光耀說,美國雖然是一個霸權,但它卻是柔和的,這種世界政治格局對新加坡是最好的。然而,他認為中國在崛起之後不會是一個友善的霸權。在他看來,當中國更加強大,“他們(中國)就會認為我們更應該尊敬他們。他們告訴每個國家,我們不是霸權,我們不稱霸。但是當我們做了一些他們不喜歡的事情時,他們就說‘你讓13億人民不高興’。而當他們讓我們不高興呢?你知道那隻是讓幾百萬人不高興而已。”
麵對外部世界的疑慮和擔心,中國自己也應該問一問:中國崛起之後會成為不友善的巨人嗎?這不隻是向外部展示形象的問題,更是中國人自己的發展需要。中國現在不僅成功地搞出了載人航天、高速鐵路、超級計算機,還在搞航空母艦、殲-20,相當一部分中國人動輒就說“中國不高興”。陳功指出,這種思維中隱含的想法是:有錢之後的中國人,可以仰仗實力,指東打西,推動四海臣服於華夏。然而,中國如果帶著“複仇”的心態來重新崛起,試圖洗刷清末以來中國近兩百年的屈辱,其結果將會令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