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中國精英對時局的七個判斷

來源: commonsense888 2018-05-11 18:27:5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134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commonsense888 ] 在 2018-05-11 18:34:5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8_05_03_455680.shtml

 

 

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中國精英對時局的七個判斷


來源:觀察者網

 
 

原標題: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中國精英對時局的七個判斷

作者:馬丁·沃爾夫 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經濟評論員

翻譯:觀察者網馬力

北京的精英們是如何看待當下這個世界的呢?4月28日上午,我參加了由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主辦的“2018中國與世界思想對話會”。與會者有來自各國的學者、媒體人士以及中國的學者、商界人士和高級官員。

在過去25年裏,我曾多次在中國參加此類活動,上個周末的這場對話會可以說是與會者在表達觀點時態度最為坦誠的一場。下麵我介紹一下各位發言者在對話會上提到的七個主要觀點。

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5月2日發表評論文章:《北京精英階層是如何看這個世界的?》

中國需要一個強大的權力核心來駕馭國家的運行和發展。有與會者提到,中國有14億人口,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往往會產生互相衝突的看法,而國家在那些重要事情上需要有統一的思想。另一位則強調說,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麵臨著許多巨大挑戰。

一些中方與會者提到:有著9000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對維護國家的團結(national unity)至關重要。不過,腐敗已經威脅到了黨的合法性。與會的一位中方高級官員還指出,習近平“挽救了黨、國家和軍隊”。

西方模式已經名譽掃地(discredited)。中國發展出了一套在中共領導下由受過高度良好教育的精英出任技術官僚的製度。這其實是中國曆史悠久的國家管理體製在當代發展出的一種新形態。西式民主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製度也許曾對中國精英階層產生過吸引力,不過這種吸引力現在已經嚴重弱化了。

一些中國與會者提到了西方國家在投資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方麵的失敗表現。還有中國學者指出,很多西方國家選出的領導人其經驗和個人素質並不足以使其擔當領導國家的重任,而且很多西方國家的經濟也一直難以穩定下來。

一位與會者說:“蘇聯解體之後新出現的西式民主國家中,有九成已經失敗”——中國這樣大的國家不會冒險去做這樣的嚐試。

西方在眾多領域的表現的確是難以令人滿意的,這增強了人們對中國獨特模式的信心。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會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上去。

一位中方與會者這樣說道:“我們認為,市場需要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a fundamental role),不過政府應該在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a decisive role),這就為市場運行建立了一個框架。政府應該鼓勵創業,並為私營經濟提供保護”。

另一位中方與會者甚至認為,“核心領導人”(the core leader)的概念將有助於中國建立一個強大的政府並提高經濟的自由度。

圖一: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的曆程(數據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Haver Analytics)

中國並不想主導這個世界。多位中方與會者都提到了這一點。在中國人看來,中國國內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主導世界已經超出了中國的能力。而且,中國目前也沒有治理世界的成熟方案。

在美中關係方麵,一位中國高級政策製定者指出:“兩國必須展開合作,我們有很多問題要共同應對”。

中國正受到來自美國的攻擊。一位中方與會者稱:“美國已經向中國射出了四發子彈:插手南海問題、利用台灣問題、維持與達賴喇嘛的關係,如今在貿易領域美國也出手了”。

中國人認為美國的這種進攻是有計劃有步驟的,而且情況還會繼續惡化。他們認為,中國受到美國的攻擊並不是因為中國做錯了什麽,而是因為美國已經視中國為對自己全球經濟和軍事霸主地位的最大威脅。

在美中貿易問題上,美國的目標讓人難以捉摸。即便密切關注兩國貿易問題的人也很難搞清楚美國想要的到底是什麽。特朗普想達成什麽協議?還是說,他隻是想挑起一場貿易衝突?

中國高級官員們稱,他們理解美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關注,他們也願意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而且認為這對中國自身也是有好處的。他們也理解對一些領域(包括金融服務業)放鬆管製的呼聲。

一位官員提到,中國希望“中國製造2025”這一行動綱領能為中國和世界創造雙贏的局麵。不過,產業升級是一定會實施的,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沒有任何妥協餘地。

中國人還提出疑問:如果美國在向中國出口具有戰略敏感性的商品問題上如此嚴苛,而且還缺乏運輸煤炭和石油的有競爭力的基礎設施,那麽美國人怎麽能指望中國減少對美貿易順差呢?

圖二:中國貨物貿易占GDP的百分比(數據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Haver Analytics)

中國將成功挺過美國的這波進攻。中方與會者都認為中國將成功通過即將到來的壓力測試,他們的自信是有根據的。

一位與會者指出,中國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工業國。中國的製造業產值幾乎達到了美國、日本和德國三者之和。中國擁有數量巨大的產業工人,而且中國經濟對出口已不像過去那樣依賴了。

更進一步來說,美國對中國經濟卻是高度依賴的。幾位中方與會者指出,當生活物資出現匱乏時,中國人很可能比美國人具有更強的忍耐力。麵對美國霸權的恐嚇,中國民眾內心是高度抗拒的。

的確,如果要製定妥協方案,中國領導人也必須考慮到中國民眾的看法。一些中方與會者指出,無論發生什麽事情,中國的崛起已經無法阻止了。

圖三:中國對美出口占中國GDP的百分比以及美國對華出口占美國GDP的百分比(數據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Haver Analytics)

更進一步來說,與會者認為,中國不會挑戰美國的全球軍事主導地位,但在西太平洋地區,情況已經有所不同,中國在這一地區正逐漸成為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從長期來看,中國將擁有一支世界一流的軍隊。

今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從長期來看,美中關係將是複雜的,在眾多領域都有難題需要處理。不過,一位中方與會者指出,“今年將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如果兩國能把握正確的方向,形勢將會穩定下來,如果方向錯了,發生重大變故也是有可能的”。

美中兩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合作已經取得了進展,這是把握正確方向的一個實例;而發動貿易戰無疑是錯誤的一步。美中關係如何發展將對我們的世界造成極大影響。

- 完-

4月28日上午,“中國與世界思想對話會”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舉行。

下麵是《金融時報》讀者在文章後的留言,觀察者網選取部分翻譯如下,僅供參考:

Le gun:中國會繼續在自己的道路上前進,祝福他們。在為自己的人民謀福祉方麵,中共似乎比很多西方政府的意願更加強烈。

在西方(尤其是英國和美國),金錢腐蝕了權力,我們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金融化了,它就像一個巨大的抽租機器,僅有那0.1%的人成為這一切的受益者,而且這種局麵已經對我們造成了事關生死存亡的挑戰。英國陷入這樣的困境與中國、歐盟或其他替罪羊是毫無關係的,我們的領導人將責任歸咎於他們,不過是為了轉移視線,以免觸及問題的真正根源。

市場並不是完美的,市場隻是一個我們可以用來有效配置資源的工具,可對於今天的很多西方人來說,市場已經失去了這個功能。很多公司高管得到了過高的薪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很少納稅,壟斷性的大公司甚至開始為社會運轉製定規則,這些並不是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的產物,這些都是人們有意為之才造成的。

那些有意為之的利益集團為了使少數人受益卻損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除非我們的政治家有能力、有魄力對那些利益集團發起挑戰,否則西方將繼續在下坡路上緩慢而無奈地下滑,西方的相對衰落甚至絕對衰落將以災難收場。

Sound of the Suburbs:在亞當·斯密生活的時代,世界上遍布小國,資本主義經濟不受管製地自由發展著,可他當時就已經預見到西方民主國家將發生什麽。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寫道:“靠利潤為生的人,他們普遍思考的是自己的具體業務的利益而不是社會的利益。對於來自這個階級的任何新的法律或規定的建議,永遠都要十分小心地聽取,要十分謹慎,不經過長期的認真的審查絕不能采納。因為他們的利益從來不和公眾利益完全一致。一般而言,他們的利益就是欺騙和壓迫公眾,而事實上公眾也正是常常遭受他們的欺騙和壓迫。”

我們本以為商人和公眾的利益是一致的,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當政客受到商人所雇傭的遊說者影響時會發生什麽。我們本該聽取亞當·斯密的忠告。

edstar:從2003年到2015年,我一共在中國生活了12年。作者所說的上述幾點與我的印象是相符的。一般來說,中國人比我們更加務實、理性,中國人不像西方政治人物或選民那麽情緒化,也不像我們那樣直到出了問題才被動應對,中國政治家更有大局觀和長遠眼光。

schoenflies:中國人說的是對的。麵對中國的崛起,美國疑神疑鬼,內心是非常恐懼的,美國一直在竭盡全力遏製中國、阻止其發展並在意識形態領域削弱其自信心。

Sound of the Suburbs:“中國受到美國的攻擊並不是因為中國做錯了什麽,而是因為美國已經視中國為對自己全球經濟和軍事霸主地位的最大威脅。”

美國人用左腦在中國投資以獲取最大收益,用右腦擔心中國日漸強大和新的多極世界的到來,兩者是完全割裂的。美國例外論並沒有在人類智力領域發揮作用,美國人的智力並非異於常人。說實話,他們有什麽異於常人的地方嗎?

Peter Krijgsman:西方對中國的認識幾乎從來就沒對過。

schoenflies:我注意到,很多人都留言對“中國並不想主導這個世界”這一條感到可笑。首先,中國具體怎麽做才是“主導世界”?很多人都患上了“恐華症”,他們散布的觀點非常荒誕。獲得影響力和主導世界是不同的兩件事。很多人指責美國想主導世界,但實際上並不是那麽回事。美國之所以是個超級大國,是因為其影響力,而不是因為美國主導了世界或迫使其他國家屈服於自己。由於中國的經濟規模和軍事實力,這個國家所具有的地緣政治能量自然也會轉化為影響力。這不過是個客觀事實,與政治製度無關。

KH:很喜歡作者關於中國的文章,其中很多見解都很喜歡。我認為,中國不可能在台灣和南海問題上讓步。我娶了一個台灣妻子,中國大陸和台灣兩地我都經常去,我希望讀者們能盡快去看看那個小島。台灣被大陸統一恐怕隻是個時間問題,悄無聲息的統一,或者如果有必要的話,使用武力統一也是可能的。

doug in japan:文章很有趣,也很有啟發性。謝謝你,沃爾夫先生。我是個英國人,已經在日本住了很長時間。我對中國有朝一日變成一個邪惡國家有點擔心,除了這一點,我對去中國旅行還是非常有興趣的。我很喜歡聽中文普通話的發音,希望能去中國學學普通話。聽說沒有學曆也可以在中國教英語。我大學時學化學專業,第一年後就沒有再繼續讀下去。也許我去中國教英語也隻是為了多一份經曆吧,其實教英語讓我很頭疼,“教英語”對我來說不過是個去中國混一下的委婉說法。

marketthinker:自今年達沃斯峰會之後,作者終於又發新文章了。這篇寫的非常理性,文中給出了中國政策製定者的觀點而不是作者自己的,這是我近些年在《金融時報》上讀到的關於中國最重要的一篇文章。

可當我掃了一下讀者評論之後才發現,我們的專家型讀者們並不相信其中任何一條。在他們的想象中,中國是一個壓迫人民的極權而獨裁的國家,給全人類帶來自由的西方全球主義民主國家(同樣隻存在於他們的想象中)應該阻止中國獲得世界主導權。

近些年,我見到了一些中國政策製定者和在華投資者,他們的表態與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基本一致。也許那些中國人無一例外全都在說謊?我們都被騙了?也許中國人在過去五年裏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在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也許坐在辦公室裏的西方戰略家們對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理解認識比中國政策製定者和在當地投資的人更加深入?我敢肯定,上述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我希望本文作者的文章能改變人們對中國不必要的負麵看法,直麵真實的中國。

Howdy_Tex:“一些中國與會者提到了西方國家在投資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方麵的失敗表現。還有中國學者指出,很多西方國家選出的領導人其經驗和個人素質並不足以使其擔當領導國家的重任”——關於這一點,實在很難反駁。我隻能說,這個問題不是民主太多造成的,恰恰是因為民主太少了。至少在美國,在寡頭統治集團推舉誰成為總統候選人(當然是支持寡頭統治集團的人)這個問題上,普通選民是沒有發言權的。傑布·克林頓和希拉裏·布什,這兩個人有什麽區別嗎?

在另一方麵,美國寡頭統治集團對於投資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是最沒興趣的,他們隻是想製伏、踐踏那些有才華的人,讓我們的基礎設施日漸破敗。我們那些不道德的寡頭們應該為西方的衰落負責。順便提一下,那些寡頭們與中國製造商和中國消費者一道,也就是與中國這個國家一道,他們共同造成了西方的衰落。

Ulrich回複Howdy_Tex:完全同意您的看法。

Asia Observer:這是迄今我在《金融時報》上讀到的關於中國最好的一篇文章。誠實、不偏不倚而且對問題的論述比較深入。非常棒的一篇文章!

Tempus fugit回複Asia Observer:不偏不倚?……算不上吧,作者更像是在騎牆觀望。

GrumpyBear:“一些中國與會者提到了西方國家在投資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方麵的失敗表現。還有中國學者指出,很多西方國家選出的領導人其經驗和個人素質並不足以使其擔當領導國家的重任”——中國人的確看到了問題。保守黨議員雅各布·裏斯- 莫格和工黨的科爾賓都有望接替頗有遠見卓識的特蕾莎·梅,很多學媒體研究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水暖工和工程師卻很匱乏。都20年了,還沒定下來倫敦新機場的跑道該建在何處,另外還有地鐵,都懶得說了。

Alan G:真希望有更多的時事評論員像本文作者那樣,在寫文章之前能親自去實地考察一番。

大多數帝國的後裔都很難接受新的現實。如今的英國在全球軍事和經濟領域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小國,雖然英國在文化上還有些影響力,可那大半也是因為我們借了美國人講英語的光。意大利右翼分子的內心仍對昔日的輝煌充滿不切實際的幻想。法國人也對過去的全球地位充滿懷舊情緒,而且這種懷舊情緒還讓法國納稅人付出了代價。以俄羅斯的普京為例,他將蘇聯解體稱為“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而且,他仍然沒有放棄恢複昔日榮耀的努力。

中國也是如此。中國在經濟上曾主導了世界長達3000年,直到最近經曆了“百年屈辱”。如今,有著最多人口的中國很快就會再次回到全球最大經濟體的位置上。中國人會忘記自己曾享有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RAWB:至少中國在采取理性、明智的措施來應對挑戰。歐盟未來需要中國這樣的朋友。

John Scott:“一些中國與會者提到了西方國家在投資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方麵的失敗表現。還有中國學者指出,很多西方國家選出的領導人其經驗和個人素質並不足以使其擔當領導國家的重任,而且很多西方國家的經濟也一直難以穩定下來”——的確如此,這正是我們的現狀,關於中國人指出的這一點,我真是無話可說。

Newbie:“中國並不想主導這個世界”——這一條極其重要。很多美國政策製定者對中國崛起有著近乎偏執的疑慮和恐懼,很多西方時事評論員對中國全球雄心的分析也是扭曲的,文中的這一條觀點對此給出了重要的解釋。在全世界,似乎唯有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對“世界主導權”這個概念十分癡迷,最初是英國,上個世紀是美國。很多西方政策製定者和分析人士都錯誤地將自己的思維方式投射到了崛起的中國身上,認為中國人一定也像自己那樣對全球政治軍事主導地位興趣十足。非常感謝馬丁先生在文中給出的分析。本文的水平和清晰的條理是那個《金融時報》北京辦事處主任雅米爾·安代利尼空洞無物的文章所無法相比的。

Sound of the Suburbs:西方過去曾是全球的榜樣。在凱恩斯時代,普通美國人的生活水平在全世界是最高的,美國人的生活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來說十分有吸引力。可現在,情況不同了,也許中國的道路比我們的更好一些。

Kurtosis:沒有一個國家的崛起是不可阻止的,沒有一個經濟增長模型是永遠正確的。如果中國人真地得出結論,認為西方民主製度已經失敗,那他們倒應該為自己的製度緊張一下了,他們自己的製度有朝一日會不會也出問題呢?傲慢可不是西方人獨有的弱點。

Paul A. Myers:在美中兩國未來漫長的競爭當中,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用將是一個基本的維度。中國政策製定者希望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同時政府發揮“決定性”作用。中國人知道,這在當代國家治理中是個核心困境。人們會猜測,中國政策製定者的意思應該是,重大的資源配置決策應由國家做出,而市場將保證資源配置過程高效地進行。這在過去已經取得了成功,雖然有些難以忽視的損耗,但相信這種模式在未來還會繼續取得成功。

我們可以這樣對美中兩國進行描述:前者是個金權政治國家,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裏,而且大公司獲得了壟斷地位,而後者是個由技術官僚管理的一黨製國家。麵對這位一刺激就有反應、毫無城府的、愚蠢的特朗普總統,成熟的技術官僚領導體製將使中國占據很大優勢。

美國人自負的地方在於,他們認為“民主”是個工具,隨著時間流逝,“民主”將使各種資源得到最佳配置。這一觀點的問題在於,麵對非常集中的金權勢力,民主製度是非常脆弱的。所謂的“代表體製”是非常不具有代表性的。美國存在著嚴重的公共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投資不足問題。美國的體製將財富在社會上層進行了優化,但在廣大的社會中層,收入卻並未增加。

中國人說,在美中貿易問題上,美國的目標讓人難以捉摸。中國人這樣說其實是有點言不由衷的。我們不妨透過特朗普政府釋放的煙霧看清真正的問題,美國和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希望減輕外國“傾銷”行為對其國內經濟的影響,特朗普在這裏打單邊主義的牌是不明智的,製定更完善的規則才是正途。通過WTO和其他多邊貿易機製,歐盟、美國和遠東國家之間就更完善的貿易規則達成富有成果的妥協是有可能的。而且加強國際合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很多國家的民粹主義泛濫問題。

如果希望美中關係今年向正確方向發展,朝鮮半島很可能會提供良機。中國在國際外交舞台上發揮的作用還很有限,這與其龐大的經濟規模是不匹配的。在朝鮮半島,如果人們希望達成一項協議,以確保朝鮮不會遭到美國以“政權更迭”為目的的打擊,同時還能確保韓國和日本免遭朝鮮的武力打擊,那麽中國可以說是最合適的保證人。在世界各地扮演保證人傳統上一直是美國的專屬角色,如果中國希望取得全球領導權,那麽它需要證明自己也有能力扮演這一角色。在其後院東北亞地區扮演好這一角色將是個良好的開始。

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在本世紀20年代初,他們將很快占據全球GDP總量的一半。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形勢將發生根本性變化,美中兩國和歐盟將不得不付出極大的政治努力來適應新的局麵。未來的世界將變得比現在更加廣大,美中歐任何一方都將無法發揮“決定性”的影響力。

從長期來看,如何配置資源將決定各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正如那句老話所說,“從長期來看,生產力就是一切”)。因此,美國和中國各自如何在本世紀20年代調整好自己的資源配置方式將決定這兩個國家能否在經濟上取得成功。

觀察者網馬力譯自5月2日英國《金融時報》網站

 
 
 
 
 

[責任編輯:雒效文 PN066]

 
 
推薦5
 
12 條評論 / 36 人參與網友評論跟帖管理舉報
最熱評論

LZGHNCN [廣東省,廣州市網友]

 

成吉思汗雖然掃蕩過亞歐大陸,也稱不上邪惡,中國其他曆朝曆代更不是“邪惡”政權,外國人擔心這

推薦7 / 回複 / 舉報2018-05-07 11:50

鳳凰網友 [河南省,濮陽市網友]

 

中華民族必將複興!
跳梁小醜必將滅亡!
支持中央政府堅定決策!
期待曆史車輪滾滾向前!

推薦5 / 回複 / 舉報2018-05-07 12:38
 
 
 
 

所有跟帖: 

親共報紙 -fakegreen- 給 fakegree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1/2018 postreply 19:06:51

英國金融時報是發行量超過華爾街時報的世界最大的財經報紙。商人與政客看問題有時不大一樣而已 -commonsense888- 給 commonsense8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1/2018 postreply 19:54:22

都是常識 -文田- 給 文田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1/2018 postreply 21:03:31

+1 西方體製吸引力減弱,是中國開放的結果,它山草青的道理誰都懂。 -軍事調色板- 給 軍事調色板 發送悄悄話 (320 bytes) () 05/12/2018 postreply 04:34:2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