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ifeng.com/a/20180426/57910810_0.shtml
唐駁虎:中興危局,中國的牌麵比想象的大得多!
2018年04月26日 21:18:10
唐駁虎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唐駁虎
上一篇其實光講了總體格局,沒想到就引發了許多引申的討論,所以開篇先回答一下這些問題。
比如關於中國的電子整機產業鏈會不會被國外替代的問題。怎麽會覺得中國的中下遊產業能被其他國家隨便替代呢?
這可是中國從80年代初的來料加工開始,到搞模仿品牌,在內部市場發展,然後進入國際市場拚殺,整整用了30年,才搞出的這麽一套體係啊。
僅僅是可靠的配套基礎設施,充沛的電力供給,龐大的產業工人,穩定的社會環境,就有幾個第三世界國家具備這些條件?最關鍵的還有齊全的配套產業。
不說別的,從東莞或者蘇州把工廠單獨搬到內地,都很難活下去。除非是像重慶或者鄭州那樣,政府牽動多家巨頭,同時砸重金搞起大型配套工業園區。
全世界除了中國,能做大規模電子代工製造業的,也就是越南了。三星在越南有較大投資。但有電子代工,與有自主品牌,還完全是兩回事。當然,這些都有點扯遠了。
回到芯片領域。有讀者在討論上遊和下遊,付出成本、人力、利潤的區別。顯然,下遊整機製造業相對技術要求沒那麽高,總體市場體量和利潤空間大,解決就業人口多。
但上遊利潤比例更高(毛利率可達40%-60%,扣除巨額研發費用之後仍有20%-30%),做上遊也的確更難。先做相對簡單的、總體利潤大的,再做相對困難的、利潤比例高的。這個是非常自然合理的發展邏輯。
隻是現在,由於美國的叫板,中國的自主IC進程需要大大提速了。而果不其然,另一邊,又有人唱起了“國際分工”“比較優勢”“產品效率”的調門。
這些言論,在網絡上也有很多很多了。可難道別人都不懂這些經濟學理論麽?就你懂?中國先前也正是完全接受這個設定,靠著這個實現了爆炸式發展的。
但現在的頭等問題,難道不是已經變成了“安全”“自給”“可控”麽?這難道不是川普拍桌子搞恐嚇逼出來的麽?連這個本質的問題都在回避,就想來忽悠大家?
還有一個近期很火的話題,如何看待阿裏巴巴收購中天微?各個媒體都在大量關注?
提前回答一下,這也是中國芯,但根本不是最短缺、最緊要、最核心、最難搞的中國芯。簡而言之,多它一個不多,少它一個不少,任其發展即可。
嵌入式、AI類芯片這些為為人工智能等特定應用而設計的芯片,一是非核心芯片,二是更偏重於軟件算法,三則是市場已經大量充分供給,國內多家互聯網巨頭都在投資,國內外差異不大,國家對此無需關注。
好,轉入正式討論。現在一個是要著眼長遠,展望究竟應該如何建立起獨立完整的ICT產業鏈。更急迫的是要立足當前,解決當下中興麵臨的危機。
畢竟,中興已經是全世界僅存的四家電信全業務設備商,年營收超千億人民幣,折合172億美元。涉及八萬員工,上百萬的國產製造商、供貨商員工,中國必須力挺中興。
而就在第一篇文章刊出的時候,又有新的新聞變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又在調查華為是否違反對伊朗的出口禁令,而且主角換成了司法部。
可見,美國的挑釁威脅是全方位的,逼迫我們考慮華為中興甚至更多的中國廠商遭到禁運、製裁的可能。也可以看做對中國戰爭的一次預演,探討在芯片部分或者全部禁運的情況下,看國內的應對和替代手段。
還是以中興的供應體係為例。根據2016年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的專題調研報告,按2014年的統計,中興采購美國芯片及模塊,最大的供應商是博通和安華高,共計13億美元。其次是光模塊4億美元,主要來自Oclaro、Acacia公司。
然後是TI公司2.45億美元,Skyworks與Qorvo公司各2.08億、1.28億美元,Xilinx為2億美元,Intel為1.46億美元,知名的高通僅為0.42億美元。我們來分類討論。
【高通與博通】
高通與博通都是通信芯片和方案提供的巨頭,也是整個IC產業中,僅次於Intel、三星、台積電三巨頭的第4、第5位大公司。
Intel,高通和博通,可謂是美國的國寶級公司。
高通(Qualcomm)主要聚焦無線移動通訊,以及近年主導安卓手機的驍龍處理器、基帶。供應全球65%以上的4G基帶和50%的手機係統芯片(像蘋果等隻買基帶而不買CPU)。
博通(Broadcom) 主要聚焦固網寬帶和WiFi。在企業級和電信級的核心路由器、交換機市場中,思科占據了全球約60%份額,基本上采用自有芯片。而除思科外的其他廠商占40%,大多采用博通芯片。2015年以小吞大合並博通的安華高(Avago)則主打射頻器件和光通信。
高通和博通兩家,每年的營收都是150億美元量級。各自在領域都是全球領導者,掌握著通信行業的核心技術乃至行業標準。即使去年在華為這裏,也分列第2和第7位的供應商。
但與此同時,高通和博通兩家公司產品收入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也分別達到了65%和54%。“兩通”與中國的手機、通訊行業,完全是深度綁定的狀態。
在關鍵的路由和交換芯片方麵,中國的幾個研製廠家——華為的海思,中興的中興微電子,以及中電振華旗下的蘇州盛科,已實現中端芯片自主配套,隻有最高端的交換路由芯片仍主要來自博通。
實際上,由於高通的收入大部分都來自於專利授權費,甚至芯片本身也隻是為了促進推廣專利銷售而參與進來的。博通才是美國乃至世界主要的通信芯片提供商。
在消費級的手機芯片與基帶方麵,大家都是從公版Arm體係發展而來,在蘋果、高通和三星之外,還有台灣的聯發科(MediaTek),華為的海思麒麟,都是大名鼎鼎。
即使不算海思麒麟,聯發科可以供應中端和中高端市場。還有紫光收購和整合的展銳(展訊+銳迪科),已經占據大量的低端市場(大約是市場總額的30%-40%),正謀劃向上發展。
至於消費類智能手機內的大部分輔助芯片、零部件,中國都已實現自給,不少細分領域的國產廠家已經成為國際龍頭。
【Skyworks與Qorvo】
Skyworks(思佳訊)與Qorvo這兩家是射頻元器件大廠,提供給中國廠商的主要產品是射頻前端芯片及模組,包括功率放大器、天線調諧器、射頻濾波器等,位於手機負責信號處理、編碼解碼,在架構上位於調製解調的基帶與發射接收天線之間。
這兩家,連同已並入博通的安華高、日本的村田製作所,基本占據了全球手機射頻芯片的90%以上。同樣,由於中國在手機製造領域的壟斷地位,像Skyworks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超過了80%,Qorvo更是80%的產能直接布局在中國。
隨著手機需要支持頻段的不斷增多,體積的輕薄化,射頻芯片模組設計越來越複雜。既考設計經驗,也考生產工藝。
但中國公司並非沒有技術實力和決心做好。完成整合的紫光展銳、天津的唯捷創芯等一批廠商,生產的射頻前端已實現穩定出貨,逐漸開始實現國產替代,營收逐年增長。
在芯片領域,國內的三安光電、信維通信、卓勝微電子等已經在大力投資發展這些元件,一季度已經實現小批量出貨。
這也已經不是什麽外國壟斷的獨門高技術。所謂“離開了美國,中國都造不出一台手機”,純屬誇大其詞。
【光通信器件】
在光傳輸網、光接入設備領域,華為、中興、烽火占據全球半壁江山。在所用到的光通信器件方麵,光交換和光複用芯片主要來自博通;光收發模塊主要來自Oclaro、Acacia等公司。
在光模塊領域,美國和日本的產品較強,但也不是不可替代的。蘇州中際旭創、成都新易盛的40G和100G主流光模塊的出貨量去年已居全球第一,今年已具備200G、400G高端模塊的生產能力。
在更底層的光芯片領域,美國博通、日本三菱、台灣聯亞為全球主要的光芯片供應商,中國廠商原有的技術與市占率差距較大。
武漢光迅科技(原郵電部固體器件研究所)原來僅有低端光通信芯片產品,通過收購法國Almae和丹麥IPX公司,已具備10G芯片生產能力,今年將出貨25G中端產品,通過4×25G實現100G。
杭州芯耘光電正在研製100G及以上速率高端核心光芯片,其團隊核心高管來自中/美/歐頂尖光通信公司及相關行業學術機構人才。芯耘光電已經在去年底得到多家基金Pre-A輪風投,預計在明年完成方案研發。
總的來說,通訊/射頻產品是中國半導體產業近年來最大的發展領域和推動力,通信芯片設計占到了國產IC設計的一半。而這次製裁戰,也會讓一些投資機構更能認清,真正擁有核心技術能力公司的技術價值與團隊價值。
【通用類芯片】
至於通用類芯片,主要是Intel的CPU之類。這種市場銷量極大的通用芯片,就不要談什麽禁運了,這不是笑話麽。
在存儲方麵,涉及美國的就是美光的內存、閃存。同樣是通用芯片,近期內可改用韓國的三星、海力士。
而年底隨著長江存儲、合肥長鑫和福建晉華三大存儲器基地的投產,內存和閃存就可實現國產化。
這些天,筆者在媒體上看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大意)就是,由於美國在半導體產業的強大,在CPU、GPU、FPGA、DSP、基帶芯片、射頻芯片、高端交換路由芯片、高速接口芯片,以及數模轉換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光模塊等核心元器件方麵占據絕對優勢,使中國整機廠高度依賴美國元器件。
可是啊,正如筆者之前文章的一句話,中國的發展速度,已經快到你用一年前的數據都是過時的,何況是什麽都沒查證,直接照搬4年前!
【2018年的中國,已經不是2014年的中國】
實際上,根據上麵的梳理,在通信基帶芯片、射頻器件、光芯片等領域,中國各廠商均已經取得很大成績,中端芯片已經實現自給;而在高端芯片領域,雖然主要供貨商還是美國博通,但也都有多支隊伍正在研發和突破。
2014年6月,國務院公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將半導體產業新技術研發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4個月之後,工信部宣布上千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並通過投資,撬動3000億元以上的地方政府、基金與社會投資。
2013至2017年大陸集成電路產業年複合成長率為21%,約是同期全球增速的5倍左右,規模從2013年的2508億元人民幣提高到2017年的5411億元。同時產業投資也翻了一番,近3年年均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
【2018年的中興,也已不是2014年的中興】
根據信產部的報告,2014年中興合計從美國上遊廠商處采購了31.08億美元的芯片,占據了其全年總采購額的53%。
但據消息人士透露,2017年中興隻從美國上遊廠商手中采購了15億-16億美元,在中興的整體營收規模增加三分之一的同時,對美芯片采購額下降了一半!
那麽,由誰替代了?當然是那些蓬勃興起的國產通信芯片設計廠商,還有中興自己啊。
作為僅次於華為海思、紫光展銳的中國第三大芯片設計商,中興微電子於2003年注冊成立,前身是中興通訊於1996年成立的IC設計部。2015年11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向中興微電子投資24億元,持有24%股權。
中興微電子2017年的銷售收入為75億元,折合12億美元,比2014年的30億元翻了2.5倍。在一體化無線基站、高端路由器等專門芯片上有了豐富的積累,在全球芯片專利權累積排行中也排到第23位。目前還在謀劃獨立上市。
2017年國際專利新增排行,華為第一,中興第二,英特爾第三,三菱第四,高通第五,LG第六,京東方第七,三星第八,索尼第九,愛立信第十
中興微電子和華為海思類似,大部分產品是供應中興通訊本身。中興微電子的銷售占中興集團總營收的比例是6.8%,與海思占華為總營收的6.4%比例是差不多的。
可不要像那些憤青無知地質問,中興的人都是蠢貨麽?怎麽被美國掐過脖子還不思自強!
筆者覺得,憤青的一大特質,就是什麽調查研究都沒有,甚至對某領域全然無知,就憑空覺得隻有自己最聰明,別人都是傻子,自我感覺還特別良好。
【失去了整機廠,部件供貨商爽不爽】
當然,有人會問,你不是說高端芯片還得依賴美國博通麽?
這個問題,把任正非2012年的一段內部講話搬出來就可以了,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在做高端芯片的時候,我並沒有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芯片。我認為你們要盡可能的用他們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隻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上去。我們不能有狹隘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害死我們。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係統要能用得上。
國產高端芯片在部分性能上還存在差距,但也不是不能用。隻要中興能夠撐過這一波,利益長期受損的就是那些美國公司——尤其是博通。
尤其是現在,突然的禁運對中興很痛苦,反過來對博通等一大堆美國廠商也一樣,諾基亞愛立信能立刻消化這些芯片?按川普號召,帶頭把總部搬回美國的博通老板陳福陽(美國籍馬來華人)能不著急?作為上遊零件商與下遊整機商之間,被迫卷入的一場風波。美國諸多企業必然要盡力斡旋。
實際上,2016年的中興禁運事件爆發,當時所有的人都知道,這隻不過是美國逼迫中興簽署“認罪協議”的一個辦法而已,過了一個月就達成協議恢複了。當時的事件遠沒有今天的關注度。
同樣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當地時間20日晚,美國商務部一名高級官員表示,商務部已同意接收中興遞交的新證據。這大概就表明,中興事件仍有回旋餘地。
當然,還有一些人著急的質問,如果某些特殊芯片,中國就是還造不出來呢,必須要用美國的呢?
實際上,對付當下的美國“製裁”,中國有張根本性的王牌。別急,別急。
請看下篇《究竟是誰製裁誰?中國有個大殺器》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唐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