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無理製裁何其多 市場信用何所在 (梅新育)

來源: 青鬆站 2018-04-23 04:06:5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160 bytes)
新育   草根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相信未來 - 梅新育首頁
無理製裁何其多 市場信用何所在 
2018-04-22
字號:
 

    日前,美方突如其來宣布禁止美國企業向中企中興公司供貨。這在全球市場參與者麵前,再次暴露了美國的市場信用風險。美方行徑引起了市場對美國貿易和投資環境的擔憂。美國是20世紀以來全世界使用經濟製裁手段最多的國家。市場參與者不得不認真考慮——與美資企業合作時,可能會由於美國對外製裁等原因而隨時麵臨池魚之殃。

    曆史賬本一清二楚。1914—1990年間的116起國際經濟製裁中,美國主導的有77起;冷戰結束後至2007年新增的80多起製裁案例中,美國參與的超過60起,涉及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按常理,戰爭和軍事政治集團對峙期間才是經濟製裁高發期。但上述數據清晰顯示,冷戰結束後短短十幾年間,美國發起和參與的經濟製裁案例就已高達1914—1990年間的近八成。須知1914—1990年間還經曆了席卷世界的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

    冷戰結束後,美國發起的製裁如此之多,這種趨勢無論如何都與西方標榜的“民主自由的勝利”背道而馳。審視美國實施的經濟製裁數量,就不難理解別國企業若要與美國企業合作,需要付出多大機會成本,承受多高的潛在風險概率,還要違反多少基本的人道主義精神。

    目睹這一切,從中國到其他國家,各國企業界顯然應該考慮從關鍵技術等各方麵盡量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曆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任性濫用自己在供應市場上暫時的地位而製裁對方,其結果通常是損害自己的市場信用,進而最終損害自己的市場份額。

    在1981年底發起的對蘇聯天然氣出口管道製裁中,美國的製裁措施既沒有阻止蘇聯天然氣管道建設,也沒能阻止西歐和日本參與這個項目,最後不得不在1982年11月宣布取消此項製裁。這件事情給美國帶來的麻煩一大堆:美國相關產業公司至少喪失22億美元訂單,美國對蘇出口在整個西方對蘇出口中占比從1975—1978年的25%下降到1984年的0.4%,美國公司被普遍認為是“不可靠供貨商”而從此在蘇聯東歐難以獲得合同,其負麵影響甚至一直延續到蘇聯解體之後,美國與歐洲、日本盟國的關係也大大惡化。而當時建成的蘇聯天然氣管道,則成為東歐、中歐、西歐眾多國家及其人民的能源供應生命線,地位至今仍不可替代。

    本世紀初的初級產品牛市中,一些大宗礦產供給國自以為占據談判優勢,對貿易夥伴予取予求,索要不現實價碼,而且動輒毀約。結果,在2012年初級產品市場步入熊市之後,它們成為下遊買主首選的拋棄對象,很快就不得不前倨後恭,請求不久前還遭受它們勒索的貿易夥伴采購礦產。

    道理都是相通的,曆史還會重演。美方行為表麵上是針對中國,但最終傷害的是美國自身。

    中國的完整工業體係,本來就是在美國的全麵貿易禁運下建成的。中興等中國高技術企業,此前早已不止一次遭受過美國的掣肘,但中國仍然成為高新技術產品生產、出口大國。相信這次中興事件,會更加激勵中國自主研發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對此預期已經做出了反映。

    麵對美國市場的信用風險,希望避險的高新技術產品買主們,應該同等條件優先選擇“中國製造”。

所有文章隻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 美國人在消耗自己的國際信用。
    2018/4/23 2:19:59
  • 樓主清醒。特郎普想要給中國製造利空,客觀上就一定是利空中國嗎?特郎普在為利空中國造勢,我們需要的是像樓主這樣的清醒。
    2018/4/22 11:47:15
  • 政治上美國不也是一樣肆意妄為嗎?所以,說什麽都沒用,拿出勇氣和實力來吧。廢話越多越讓人擔心,以談判退縮收場。
    2018/4/22 11:04:07
  • 禁售對中興華為等是壞事,對中國的產業發展則是一劑及時的清醒貼,來得正是時候。
    2018/4/22 10:20:06

所有跟帖: 

礦產那事講的是稀土?高級黑啊 -wangtora- 給 wangtora 發送悄悄話 wangtor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3/2018 postreply 11:25:2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