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海外媒體如何喊喊叫叫,我依然相信中國今天的習總書記說的:不忘初心。
一個人一生能有一種信仰,走一條道路,堅持一個選擇,並不受任何影響,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排除千難萬險實現自己最初的認定,取得成功,那絕對是一種超然,一種天賦,一種值得可歌可泣地宣揚和稱道。
特別是這種信仰,追求,理念,目標與一個民族的大業,與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與一個地區的人民生活幸福指數緊密相連的時候,更值得讚揚和褒獎。
去年底,今年初我正好得空在雲南麗江一個玉湖村的小山村探訪,我看到的實情是當地的居民安居樂業,大搞旅遊項目,顯著提高收入,家家戶戶蓋院子,買車子,養馬搞種植。我特意去看了當地的小學,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一個一千多人口的小山村,小學修建的相當不錯,寬敞的院子,科學的布局,合理和規模適中的樓層建築,孩子們正好在下課間,一個個興高采烈地在院子裏跑來跑去。我當時便立定在那裏,久久不願離去。
我的一位老同學聽說我在麗江,便跟我描述當地的一些老百姓生活多麽多麽的貧困,因為他10多年前在附近一個水電廠當廠長,他說自己看到當地人民的貧困現狀實在是太觸目驚心了。我非常相信他說的過去。
記得20多年前,我到我所在的市區,縣裏為那些需要取得教師證的中,小學老師補習教育學與心理學課程,那時縣區裏的中心學校房子破敗到我無法想象,下雨刮風的時候,我和學員們必需撐著雨傘上課,因為破爛的屋頂雨水和沙子呼啦呼啦地往下掉。
我長到30多歲,從來沒有見識過如此破敗的學校和教室,而那些學員老師們對我說:我們上課的地方都在縣區鄉的中心學校,已經是當地相當不錯的教室了,真正破敗的學校和教室我遠遠沒有看到呢。
習總9歲的時候,父親就被打成了反革命,15歲就下放到了農村,他離開北京的時候,媽媽和姐姐,以及後來姨媽姨父跟他說的是到民間,到老百姓那裏找到一條生路。習總的人生應該是沒有陝北農村那片土地上的農民便沒有他的今天。
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他當年是靠著老百姓才得以擺脫生存的危機,他也是在擺脫了自己生存危機的時候,親眼目睹了底層老百姓的生活有多麽困難多麽落後多麽貧窮,既使如此,淳樸的農民依然對黨對政府充滿了信任和厚愛,並把這種血濃於水的深情厚愛給予了北京高幹的知青們。
習總想回抱百姓,並能夠帶領百姓真正脫離苦難和貧窮走先富強和幸福的日子爭食從那個時候開始的。他想為老百姓做事,心有所屬,行有所歸。至少他的前半生都在身體力行自己的初心:可以輕易出國他不錯,可以在軍隊輕易當官他不當,下到基層,把他當年在農村已經幹了7年的為老百姓做些什麽的事業繼續下去,才是他的初衷和初心。
麗江玉湖村小學的規模和孩子們歡快的表現讓我現實感受到,我們國家的人民日子正是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強,扶貧,扶貧,扶貧,精準扶貧,反貪反腐全方位,對貪腐零容忍,等等等,相信習總的初心是為了人民,國家,民族的幸福,富強,複興及偉大。
一個15歲在最淳樸,貧困農民保護下,引導下一步一步成長出來的國家總書記應該遵守自己選擇的信條和誓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