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視王滬寧的心路曆程

前言:看到日本學者加藤嘉一寫的關於王滬寧觀點的分析,欣賞加藤的這種客觀的研究態度,也了解到王的最後一部著作《政治的人生》,這裏摘錄其中的一些比較重要的觀點,部分地方按原意簡化改寫,不是原文。加藤提到的觀點這裏就不寫了。這本書是王的日記選摘,記錄了他的日常工作,讀書感想。從中可以了解到當代中國領導人所受的學術訓練,執政思路,和思想基礎。有些觀點,頗有深度。畢竟是複旦法學院院長,從中可以學到不少知識。另外,作為一篇日記,避開了學術文章的晦澀,寫的內容淺顯易懂。這是一個觀察了解當代中國領導人治國理念的很好的一個窗口。這本書也反映了中國政治學者正在思考的問題。看完之後不得不說,有些段落是很精彩的。從該書中可以看到,這位中國領導人的智囊對西方政治哲學和民主製度有很深的研究。國外很多人以為中國領導層考慮問題的思路還停留在毛澤東時代,思想武器就是馬克思主義,這種理解同現狀差得很遠,現在這一代人對西方政治哲學的了解未必亞於西方政客和大學教授。不客氣地說,我覺得他對民主的研究比我在海外看到的任何一個華人所做的研究都要深入。讀者如果對文中觀點有意見,請先去查原文,此地斷章取義,很可能有錯漏。

第33頁 讀研究生的文章,文章說政治發展的最後基礎在政治文化的變革。政治發展大致可以分成幾個層麵,政治體製的發展隻是其中非常表層的方麵,社會的政治發展的最後和關鍵在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這是社會最難變化的部分。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不能按照一定的規劃來發展,政治體製可以。。。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往往會忽視這一點,以為可以隨心所欲地推進社會政治發展。政治文化,究竟如何是合理的,恐怕也難以回答隻能說這裏有生態平衡問題。

第36頁 在“現代西方政治思想”課程裏加上”貝爾的技治主義政治思想“和”托夫勒的未來主義政治思想“,在“西方政治學名著選讀”裏麵加上哈貝馬斯《交往和社會進步》、韋伯的《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達爾的《多元主義民主的困境》、諾齊克的《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

第42頁 新政治功能要求政治體係:1. 從要素管理轉向程序管理。計劃經濟體製下實行要素管理,。。在市場經濟體製的模式下,政治體係不能再做要素管理。要素通過市場來分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屬交易所、糧食交易所、股票交易所、煤炭交易所這樣的機製。政治體係除了保持必要的控製權之外,不再管理要素。政治體係的主要功能將是對程序的管理,即各種要素講通過什麽合理程序在社會上達成最有效率又公平的交易。

第46頁 對孔子的思想,青年人不太理解,不知道在中國這樣一種文化氛圍內,儒家的思想有它存在的理由,不是人為力量可以清除。在中國社會中,人們一直強調從人的內心世界來協調人們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外部世界。在一種精神上的秩序沒有形成之前,任何外在的秩序均不牢固。這就是儒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第48頁 上課,講西方政治思想的分期問題。我的方法是用方法論或者說世界觀來分。從古代到現代,分出了倫理學世界觀、神學世界觀、法學世界觀、社會學世界觀四種主要的方法論。

第52頁 文化因素在國際關係中的新動向,偶以下兩個方麵的表現形式:一是”文化主權“的觀念盛行。文化因素在冷戰後的國際關係中作用上升。二是”文化霸權“的戰略形成。國際性的文化衝突日益明顯。從發展中國家的總態勢來看,主題的任務在於維護”文化主權“。從發達國家的角度來看,主要目的是爭取”文化霸權“。所以有所謂”文化帝國主義“的概念的出籠。

第53頁 上課,討論《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這本書可以了解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文化問題和倫理問題。現在如果有人寫一本《儒家倫理與社會主義精神》大概會轟動。

第56頁 孟子說,君子有三樂,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此乃最大的快樂。生活在今天的人,常常說前人無能,把中國搞成這樣,我們希望以後的中國人不會說今天的中國人無能,把中國搞成這樣。這是我最大的願望。

第57頁 社會現代化的過程,就是法製化的過程,無法不能說是現代化。如有人說到,在美國的一些城市,法律規定吃了大蒜之類的東西,要半個小時以後才能到公共場所去,。。法律在國外是一個天大的規則,任何人不能違背。在中國,法律還沒有達到這樣的地位,法律是一個天大的概念,很少有人能說清楚。這就是差別。

第58頁 人權概念,成為西方國家影響其他國家內部政治過程的主要的文化因素。。。文化擴張主義更具備了文化的形態。

第60頁 到資料室為文化主權的文章再查一些資料。。。不少作者認為,我們正在走向一種世界範圍的單一樣式文化,取代”殖民化“的將是”可口可樂化“。它不言而喻地意味著文化統一了,但同時又更貧乏了。。。世界的文化應該是多樣化的,不能是單一的和單調的。

第62頁 政府的信譽,總體上來說就是要實踐政府對所治理的民眾的總體諾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以全體人民的利益為政府施政的最高目標的。執政黨和政府整體上承諾了為人民服務的責任,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長期為之奮鬥的目標,所以各級政府均有義務實踐這一總體諾言。

政治承諾是一個值得開發的概念,可能是建立中國政治哲學的邏輯起點。

第63頁 把《民主的困惑》的書繼續寫下去,。。,托夫勒提出的未來政治發展原則:”少數派權利“、”半直接民主“、”決策分工“等原則,可以說比較多地考慮了人的因素,即把政治體係分解成更小的係統,把政治權利分解到更小的份額,使一般的民主能夠參與政治,能夠行使一部分政治權利。問題是這樣一種設想怎樣來實現。。。

第67頁 接待台灣政治大學訪問團。。台灣的不少人對大陸的社會水平和經濟狀況估計太低。我們這方麵的問題是對台灣的估計太高。所以大陸的人到台灣去沒有什麽不平衡,覺得有些失望,而台灣方麵到大陸來的人,往往不了解情況,有些”神氣“,特別是青年學生。有一位台灣博士生在那裏大談,如同上課一般,但是言論中有許多偏見,空洞無物。

第68頁 人的生命是要有寄托的,在失去了父母之後,你會突然絕對這樣的寄托是重要的。沒有子女,沒有家庭溫暖,唯一的寄托就是生命消耗在那裏的地方。

第69頁 讀《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衝突》。。馬格爾尼帶來的火炮,皇帝連看也沒有看,用也沒有用。他寫到,如果當時中國的皇帝對這些火炮多留心一下的話,以後的中國曆史可能就不同了,中國人就不一定會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文化曆史太悠久的國家,要變革總是不太容易。文化基地太龐大的國家,要革新更不容易。

第71頁 《停滯的帝國》是一種邏輯:帝國的存在往往以維護既有秩序和體製為基礎,邏輯上帝國要求一種停滯的機製,不然帝國龐大的機製就會剝落,會在變動中風化瓦解。從新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到乾隆皇帝均深諳此道。所以封閉並不是早晨起來心血來潮的選擇,而是帝國體製的必然。著名學者艾森斯塔特在《帝國的政治體製》一書中提出:帝國統治者的首要目標是”建立和維護一元化和中央集權的政體,以及統治者對於該政體的絕對權利“。封閉社會是保持這種體製的方法,而且是不可逃脫的辦法。任何開發機製,最終會影響到封建帝國本身的權利體製。不僅要防止內部力量對它的衝擊,也要防範外部的衝擊。這就必然導致體製的封閉和社會的封閉。

曆史的發展往往是非邏輯的:自十七世紀以來,整個西方世界一直在抨擊中國,說中國是腐朽和落後的社會,是停滯和封閉的社會。中國的發展邏輯應該是除舊布新,假如當代世界隻發展潮流。但是,當這個時機到來的時候,西方人往往擔憂不盡,甚至杞人憂天。。。由於不能在不同的價值體係上達成認同,那麽任何發展均會給人帶來不安。

第73頁 佛洛姆的《逃避自由》是一本很有深度的書。我絕對中國陷入一種二律背反:他的理論是說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在現代個人主義文化的弘揚過程紅,個人獲得了自由,但是卻孤獨了。這樣個人就有可能逃避自由。而中的情況是在東方文化中,逃避自由是來自於集體主義價值。於是,如果中國的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最後導致個人的自由領域的擴大,但是最後可能不是一種更加多的民主,而是佛洛姆所說的”逃避自由“。那麽中國社會的發展趨向是什麽呢?

第74頁 上課,講尼采。正好讀了《停滯的帝國》,結合起來看十分之有趣:《停滯的帝國》時西方國家剛剛開始想東方爭奪市場和殖民地,但二十世紀以後,已經是西方國家內部為爭奪殖民地和市場展開激烈鬥爭的階段。尼采已經在呼籲”超人“來建立新秩序了。到尼采那般瘋狂的地步,大概也是災難。

第78頁 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顯示了民主政治本身的內在矛盾,我把此稱之為”邏輯反叛“:1 。。。民主政治的實踐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一種相反的力量,即民主政治運作的力量把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排擠在政治過程之外。2. 。。民主政治已經成為為民主而民主,或者為利益而民主,為意識形態而民主,不是為人的生命而民主;3. 。。 民主政治本身越來越脫離了人本身,發展成一部龐大的政治機器,成了外在於社會成員,也外在於掌握權利的階層的存在,似乎不是人在控製這部政治機器,而是政治機器在控製人。

當代西方政治思想家的憂慮之一就是這種”邏輯反叛“,他們的政治哲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對這種”邏輯反叛“的解釋,或者是尋求解決”邏輯反叛“的方案。

第80頁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政治共同體可以說實現了真正理想上的民主政治。在現實政治生活中出現的民主政治的形態,在很大程度上向人們提出了更多的難題。這些難題似乎二十世紀無法解決,而要看在二十一世紀中人們有沒有力量來解決。所有,現代西方政治哲學的基本爭論和基本動力來自於實現民主政治的困難,而不是來自民主政治的成功。

第81頁 西方政治哲學在當代麵臨的一個基本困境也在這裏:怎樣把外在的民主的價值於人的內在的生命價值統一起來,使民主政治不再是外再於人的力量,人不再為民主而民主,而是為生活和為生命的燦爛而民主。

第84頁 革命後的社會是特殊社會,也是人類曆史上經常出現的社會,但是這不是一種社會形態,而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結構,有革命本身造成。問題是革命後社會如何編程一個有序的社會,建立一個新的秩序,這是革命後社會向穩定社會過渡的最基本的道路。

第86頁 鄧小平1980年關於黨和國家體製改革的文章,是最深刻的一篇,現在的文章也超不過去。。。當時也提出了”民主製度化、規範化、秩序化和紀律化“的目標。

第87頁 馬克思作為哲學家提出的理想是崇高的,沒有人能夠超越。馬克思看到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在產生了巨大的生產力的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脫離人的異己的力量,把人越來越置於這種力量之下。實際上,民主正在從現代以來的異變,與資本主義日益發達的物質力量有密切的關係,這裏麵的關係,許多西方思想家均作了分析。今天許多西方思想家對西方民主政治與強大的科學技術交織而導致的民主的困境,與馬克思在將近一百五十年前看到的曆史發展趨勢還是非常逼近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