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新華社遭罰 巡視組進駐時機耐人尋味
新華社英文版有關修改憲法中國家主席任期的報道並未被刪除(圖源:新華社英文版報道截圖)
大陸媒體人楊海鵬發布的消息(圖源:楊海鵬Twitter截圖)
作為中國政府最重要的輿論宣傳機構,新華社在英文版搶先公布“修改中共國家主席任期的限製”,引爆輿論。日前有傳聞稱,新華社因此遭到官方處理,被定性為“嚴重政治失誤”。
大陸資深媒體人士在推特發布消息稱,北京時間2月26日,中共公布對新華社英文版有關報道的處理,定性為:嚴重失誤,政治失誤。處理:各種撤職,社領導檢討。
新華社於北京時間2月25日下午以英文發布“緊急(Urgent)”消息,報道中共中央委員會建議在憲法中刪除國家主席“不得連續任職兩屆”的規定。這則短訊隨即被外電及境外媒體廣泛轉載,並“出口轉內銷”地在中國國內社交網站傳播,引起熱議。
當天晚些時候,新華社才以中文公布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全文,沒有突出“修改主席任期規定”一項。 由於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26日才召開,新華社英文版的消息被認為是提前宣布,引起西方媒體輿論反彈,因此遭到處罰。
也有分析稱,新華社英文報道隻是摘取了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製,並未對其他修改做出報道,重點突出引爆熱炒,令官方處於被動之中。
連日來,國家主席任期修改的消息,引起國際輿論強烈關注,但在內地則淡化處理。中央社引述在北京工作的媒體人士稱,接獲“不突出報道”的口頭指示,要求宣傳上“求穩”,以免“被海外作文章”。
對於新華社遭罰消息是否屬實,尚未獲得官方的證實。 新華社英文版客戶端於今年1月23日在北京發布。官方形容,這意味著中國國家通訊社在“內外並重”戰略布局上邁出新的步伐。 新華社社長蔡名照表示,新華社英文客戶端是新華社全媒體傳播體係的最新一員,肩負著“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使命,成為中國國家通訊社的英文移動門戶和海外受眾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無獨有偶,上述事件正值中共中央巡視組巡視新華社期間。官方26日報道指出,巡視組主要針對新華社黨組領導班子及其成員、下一級黨組織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和重要崗位領導幹部。
巡視組指出,將“盯住關鍵少數,查找政治偏差”,蔡名照亦表態,認真查擺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實事求是、勇於刀刃向內,深入查找差距、深刻分析原因,不回避、不遮掩、不護短,杜絕“過關”心態。
對於巡視組進駐的時機,分析人士從兩個方麵進行了解讀。其一,目前的中共意識形態工作由學者出身的“理論派”王滬寧主管,他或許是要借機整肅喉舌係統,推進改革;其二,不久前落馬的中共中央網信辦主任魯煒曾出身新華社,對於是否存在“餘毒”需要徹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