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上海2035”規劃發布,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全球城市

“上海2035”規劃發布,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全球城市

澎湃新聞記者 周航

2018-01-04 14:39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1月4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副市長時光輝介紹了《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以下稱“上海2035”)相關情況。上海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局長徐毅鬆、市發展改革委巡視員王思政、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岑福康出席發布會,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上海市委、市政府於2014年5月6日召開第六次規劃土地工作會議,正式啟動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的編製工作。三年多以來,規劃編製過程全麵體現了“開門做規劃”的特點,國家有關部委全過程指導規劃編製,上海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城市總體規劃編製工作領導小組,長三角區域相關省市、上海市人大、市政協、市區兩級政府和各個部門全麵參與。
 
此外,廣大市民通過微信、互聯網、來信來訪等線上線下多種途徑,熱心參與,積極建言獻策。來自國內外、涉及各個領域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百餘位專家參與了規劃重大戰略研究,提高了規劃編製的科學性。
 
上海2035規劃明確,上海的城市性質確定為:上海是我國的直轄市之一,長江三角洲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並將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目標願景
 
上海2035規劃明確,立足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為我國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上海力量。
 
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重要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始終當好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夢圓2050年,全麵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各項發展指標全麵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譜寫更美好的上海篇章。
 
轉變城市發展模式
 
上海2035規劃提出,要轉變城市發展模式。堅持“底線約束、內涵發展、彈性適應”,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牢牢守住人口規模、建設用地、生態環境、城市安全四條底線。緩解人口快速增長與資源環境緊約束之間的矛盾,嚴格控製常住人口規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製在2500萬人左右。
 
按照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負增長要求,鎖定建設用地總量,控製在3200平方公裏以內。把生態環境要求作為城市發展的底線和紅線,錨固城市生態基底,確保生態用地隻增不減。牢牢守住城市生產安全和運行安全底線,提高城市應急響應能力和恢複能力。
 
加強曆史文化風貌保護,堅持“整體保護、積極保護、嚴格保護”的原則,中心城區從拆改留轉向留改拆,以保護保留為主,不斷拓展保護對象體係。推動城市更新,更加關注城市功能與空間品質,更加關注區域協同與社區激活,更加關注曆史傳承與魅力塑造,促進空間利用集約緊湊、功能複合、低碳高效。應對未來經濟發展和人口變化的不確定性,預留城市公共資源配置能力,建立空間留白機製,調控土地使用供應時序,為未來發展留足空間。
 
優化城市空間格局
 
上海2035規劃提出,要優化城市空間格局。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推動上海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努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優化本市空間格局,構建由“主城區-新城-新市鎮-鄉村”組成的城鄉體係和“一主、兩軸、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空間結構。
 
“一主、兩軸、四翼”,即:主城區以中心城為主體,沿黃浦江、延安路- 世紀大道兩條發展軸引導核心功能集聚,並強化虹橋、川沙、寶山、閔行4 個主城片區的支撐,提升主城區功能能級,打造全球城市核心區。
 
“多廊、多核、多圈”,即強化沿江、沿灣、滬寧、滬杭、滬湖等重點發展廊道,完善嘉定、鬆江、青浦、奉賢、南匯等5個新城綜合性節點城市服務功能,培育功能集聚的重點新市鎮,構建公共服務設施共享的城鎮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區域協同、城鄉統籌和空間優化。
 
結合城鄉體係和市域空間布局,完善由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動區)、城市副中心、地區中心和社區中心四個層次組成的公共活動中心體係。中央活動區包括小陸家嘴、外灘、人民廣場、徐家匯等區域。城市副中心共16個,包括9個主城副中心、5個新城中心和金山濱海地區、崇明城橋地區的核心鎮中心。
 
繁榮創新、幸福人文
 
上海2035規劃提出,要建設更具活力的繁榮創新之城。聚焦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設,提升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著力提高國際金融功能影響力和國際貿易服務輻射能級,提升對全球經濟輻射能力,深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以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核心,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建設浦東樞紐、虹橋樞紐和洋山深水港區國際級樞紐,打造更開放的國際樞紐門戶。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營造更具吸引力的就業創業環境,著力保障先進製造業發展。塑造國際文化大都市品牌和城市整體形象,打造國際時尚設計之都和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強化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支撐,形成城際線、市區線、局域線“三個1000公裏”的軌道交通網絡,基本實現10萬人以上新市鎮軌道交通站點全覆蓋。
 
規劃提出,要建設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聚焦優良人居環境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舒心。打造15分鍾社區生活圈,優化社區生活、就業和出行環境,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鍾步行可達覆蓋率將達到99%左右。
 
加快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多渠道增加租賃性住房比重。構建高品質公共空間網絡,增加廣場、公園等獨立占地的公共開放空間,推進“通江達海”的藍網綠道建設,建成226條水綠交融的河道空間,形成總長度2000公裏左右的骨幹綠道。
 
構建黃浦江兩岸地區、蘇州河沿線地區濱水貫通並向腹地延伸的公共開放空間,推進重大文化集聚區建設。建設高品質文教體衛設施,優化高等教育設施功能布局,每個新城、城市副中心至少有一所大學。推進市級體育設施優化功能布局,打造高品質國際化的健康休閑、醫療服務和醫學科創中心,每個新城至少有一處三甲綜合醫院。
 
規劃提出,要建設更可持續的韌性生態之城。聚焦城市生態安全和運行安全,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放心。構建“雙環、九廊、十區”多層次、成網絡、功能複合的市域生態空間體係,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
 
至203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3%左右,人均公園綠地麵積達到13平方米以上。全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降低碳排放,加大海洋、大氣、水、土壤環境的保護力度,顯著改善環境質量,2035年PM2.5年均濃度控製在25微克/立方米左右。構建城市防災減災體係,強化災害預警防控和防災減災救援空間保障,提升城市抵禦洪澇、地麵沉降等自然災害以及資源能源供給、突發公共事件等城市運行風險的能力。
 
創新城市治理
 
上海2035規劃明確,要創新城市治理方式。聚焦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完善規劃實施保障體係,使城市總體規劃更加可實施、可操作,更管用。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以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主體,統籌各類涉及空間安排的規劃,優化形成“兩規融合、多規合一”的空間規劃體係,努力實現“一本規劃,一張藍圖”。
 
健全政策法規體係,強化差別化、綜合性政策支撐,研究製定有利於重點領域和重點地區發展的特定政策,突出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強化各部門、各地區的政策措施在空間上的統籌協同。創新空間管理體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市開發邊界和文化保護控製線,構建“三大空間、四條紅線”的市域空間管控體係,確保城鎮空間不被突破,農業、生態空間不被侵占。
 
完善社會參與體係,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思路,不斷完善政府、社會、市民廣泛、深度參與的社會參與體係,營造有利於城市總體規劃實施的良好社會氛圍。構建規劃維護體係,依托大數據、信息化平台建設,建立動態監測、定期評估和及時維護機製,依法完善規劃,動態維護規劃。
下一步,上海將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規劃的組織實施。通過探索創新城市治理方式,引導和調動社會各方參與規劃實施和監督,逐步提升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確保“一茬接著一茬幹,一張藍圖幹到底”。
 
上海方麵表示,將堅決按照努力當好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總要求,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彰顯功能優勢,增創先發優勢,打造品牌優勢,厚植人才優勢,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