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兩千多年,都江堰水利工程還在造福億萬人民

本文內容已被 [ bluesky231 ] 在 2017-12-30 13:30:5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現在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個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難》這篇著名的詩歌中“蠶叢與鳥鳧,開國何茫然”、“人或成魚鱉”的感歎和慘狀,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這種狀況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惡劣”的自然條件造成的。

為發展川西農業,造福成都平原,爲秦國統一中國創造經濟基礎,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公元前四世紀時人)在蜀人治水經驗的基礎上,率當地各族人民創建了都江堰這項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係,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渠道縱橫,密如蛛網,有主要渠道526條,支渠2200條,全長1170公裏,曆經二千二百多年,灌溉麵積從3500平方公裏逐步擴展到6000平方公裏。真正達到了“天開於前”,“工成於後”的天人相契的目標。終使蜀郡億萬人民得足食豐衣,“富甲天下”,號稱“天府”。都江堰不僅爲中國水利史上的偉大成就,也是世界水利史上利用自然而不破壞自然的典範。

Image result for 都江堰水利工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