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複興、啟蒙運動、“大躍進”

來源: jameszon 2017-12-12 19:30:3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03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jameszon ] 在 2017-12-12 19:34:3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文藝複興、啟蒙運動、“大躍進”

 

中國為什麽能在短短不到70年的時間,一躍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製造業大國?中國為什麽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裏就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之路?中國為什麽從當時一個連火柴,釘子的都生產不出來的農業國,一躍成為名列前茅的工業大國?中國的工業化道路是怎樣走過來的?麵對中國今天中國的輝煌成就,這是一個值得深刻思索的話題,更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的課題。
 
毛澤東時代的有些發展戰略,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回過頭看,不大容易看到其成功的方麵,反而都是錯誤多。“大躍進”就是如此。過去30年許多否定前30年的,反毛的,一大群公知們,等等,必會首先拿“大躍進”作為攻擊的一個重要的靶子。
 
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國家,而且是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具有全麵的、完整的工業體係的國家。不僅如此,中華民族獨特的聰明型文字,以及一直綿延不斷的中華曆史文明所形成的創造性思維和智慧,讓中國開始在很多工業領域獨領風騷,已經超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引起世界的很多點讚和驚歎,隨著“一帶一路””的持續前進,也將帶引世界走向新世紀。
 
這種巨大變化,是建立在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家,一個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90%的曆史基礎上。以廣袤的國土麵積和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窗口透視,可以說剛解放的中國,工業幾乎是零。
 
很明顯,這一時期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且是第一農村人口大國,更是第一貧困人口大國。毛澤東對中國這一基本國情的認識相當深刻,他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還有大約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經濟和手工業經濟,這是落後的,這和古代沒有多大區別,我們還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經濟生活停留在古代”。確切的說,在西北,西南許多地方,因為長期封閉,甚至依然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遠古時期。
 
不僅如此,當時貧窮落後的中國,交通、通訊相當落後。在不少地方,汽車,自行車都是罕見之物;大部分農村沒有郵政和郵路。
 
在這樣一個龐大的、落後的農業國,要進行工業化,非常難!要讓相當一部分地區源遠流長的近似於刀耕火種的小農意識從古代走向現代,開拓工業化意識,需要大規模的啟蒙運動!
 
如果說辛亥革命,北伐,第一次國共合作,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革命”性運動,讓很多農民從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政治麻木狀態,受到針灸般的刺激,以往被奴役的政治思維得到了一個解放 。中國幾千年的農民意識和農業思維,也必須得到一個啟蒙,明白什麽是工業,什麽是工業化,工業化在經濟發展中的意義。
 
歐洲公元17世紀的文藝複興運動的重大曆史意義在於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於喚起人的覺醒,使人們把關注的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的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麵為資本主義製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
 
法國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是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為西方後來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整個西方近代文明產生了深遠的、關鍵的影響,最終使法國走進現代文明發達國家行列。
 
今天的人們可能對“工業”,“工業化”,“產業”,“工廠”“現代化”等與經濟發展相關的名詞和詞組的意義,駕輕就熟,無需解釋。但在1949年剛解放的中國廣闊農村,這些詞匯卻相當陌生,不但聞所未聞,對其含義的理解幾乎類似於要要了解另一個星球,離廣大農民十分遙遠。
 
大躍進剛開始時,毛澤東說:“中國經濟落後,物質基礎薄弱,使我們至今還處在一種被動狀態,精神上感到還是受束縛,在這方麵我們還沒有得到解放。”毛澤東的這番話,鮮明指出,在政治上獲得了解放和翻身的中國,要縮短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自1840年後形成的巨大差距,尤其是工業領域的差距,需要一場聲勢浩大的運動,讓占全國人口90的農村人口,中華民族主要的生產力爆發出新的巨大能量,在超趕英國美國等先進國家的戰略思維中,開始一場類似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般的戰役。要與大農村的許多舊的、保守的、狹隘的陳舊觀念作鬥爭,破除迷信,奮發努力,為民族振興和社會主義發展大展身手。
 
於是,中國共產黨於1958年5月5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了八大二次會議。會議正式通過了中 共中央根據毛澤東的倡議,“鼓足 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的總路線。爭取在15年或 者更短的時間內在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方 麵趕上和超過英國。這次會議為全國各行 各業“大躍進”發出了動員令。
 
彭德懷後來雖然是“大躍進”運動的堅定批評者,但在開始,他也不得不承認, “大躍進”運動發動之廣泛、之深入,影響力之大,勝過曆史上的任何時期。
 
“大躍進”運動,就是在生產發展上追求高速度, 以實現工農業生產高指標為目標。 農業主要產品的產量成倍、幾倍、 甚至幾 十倍地增長。 十倍地增長。
 
不可否認,大躍進運動的初衷願望是良好的。毛澤東那一代所有的領導人麵對落後的中國,都有強烈的振興中華的決心和勇於開拓進取的戰略思維。如果以曆史唯物主義的眼光回到那個年代,兩種選擇擺在麵前:要麽默默以對,無所作為,承續過去幾百年、上千年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模式,跟著時光的流轉,慢慢爬行;要麽轟轟烈烈,大幹一場,讓生產力在沉默中得到一個爆發,展現幾億農民思想的變化和飛躍。
 
毛澤東這一代領導人選擇了後者。從而,轟轟烈烈的“大躍進”運動在960萬平方公裏廣泛展開。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熱浪滾滾,方興未艾,震撼著這個一直是農民意識為主導地位的中國。成千上萬單位農民動員了起來,“工業”,“工業化”,“產業”,“工廠”“現代化”等與經濟發展相關的名詞和詞組,也在熱浪中開始家喻戶曉,中國的工業意識不再僅僅限於狹隘的大中城市,也開始蔓延生長在廣袤的農村。“大躍進”具有了中國工業啟蒙的深刻意義。為後來遍地開花的鄉鎮企業撒下了種子,為21世紀,中國成為工業化國家奠定了廣泛而深厚的基礎。
 
每個人一生下來,不可能就會有一條平坦而寬直到道路等著他。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也是如此,經曆了千辛萬苦,無數坎坷才建立一個新中國。新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要怎麽走?也沒有一條平坦而通暢的路擺在她麵前。隻能通過實踐和探索,也不可避免會經曆錯誤和教訓,才可以找到合乎中國國情的路前進。
 
俄國的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俄國的國情與中國很不相同。俄國在十月革命前就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生產力比中國發達。中國則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農業國。所以不能照抄照搬,必須要開辟自己的路,在最短的時間內,在中國實現工業化,趕超西方資本主義國家。
 
“大躍進”運動沒有成功。因為經濟建設和生產關係的變革有它所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生產力的發展也需要有積累的過程。中國共產黨對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尤其是農業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後、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和複雜性估計不足,對掌握經濟規律和科學知識的重要性也認識不足。
 
一句話,大躍進屬於“冒進”。冒進造成了錯誤,但冒進怎麽樣也比不作為的慢進更有積極意義。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席卷大地,波及廣闊農村的工業意識啟蒙。
 
錯誤付出了代價,錯誤也為中國後來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所以,放眼中國今天工業化的輝煌成就,不要忘記大躍進在中國的工業化意識啟蒙,喜看今天中國的工業化的巨大碩果,不要忘記短短兩年的大躍進在把一個彌漫農業意識的龐大農業國變成工業大國的潛移默化的重要開拓作用。
 

所有跟帖: 

有道理。工業意識啟蒙 -- 給 吾 發送悄悄話 吾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2/2017 postreply 20:19: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