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粗暴治國能走多遠?北京最近出一係列爛招
北京當局一係列以粗暴手段推行的“治理”項目,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被迫停止,引發了微信群中對當權者的一片諷刺和調侃。收到兩個流行較廣的段子,一個是:“趕人趕一半,停了;拆牌拆一半,停了;禁煤禁一半,停了”。另一個是“一拍腦子,有了;一拍胸脯,好了;一拍大腿,壞了;一拍屁股,算了”。好笑是好笑,但想到那些在這些粗暴治國的行動中遭到巨大屈辱、痛苦和損失的“低端人口”,也隻能是苦笑。
問題是,北京當局真會“一拍屁股算了”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那下一步怎麽辦呢?我相信這也是此刻他們正在大傷腦筋的難題。十九大後,一係列“依法治國”惹出來的亂子,暴露了當權者的“治國理念”,既缺乏“情商”,更沒有智商。不難理解的是,決策者不怕傷天害理、不在乎被驅趕的“低端人口”遭受的傷害、屈辱和巨大損失,否則,他們根本不會這麽幹。而且,他們也預料到了,在威力巨大的國家機器威懾下,“低端人口”沒有能力反抗,但為什麽現在又不得不停下來呢?一個顯然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預料到會遭到如此廣泛和強烈的輿論譴責。這種輿論壓力,不僅反映了“中端”和“高端”人口對“低端”受害者的同情,更反映了整個社會對這種粗暴治國的理念深切的不安。
粗暴治國雖然並非自今日始,但此次北京的行動是一次明顯升級,讓更多人看到了決策者的昏聵和膽大妄為,正在給所有人帶來巨大風險。近二十年愈演愈烈的分贓政治,不斷積累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風險,已經到了危機隨時可能全麵爆發的臨界點,這其實是一個相當廣泛的共識。習近平強力反腐,在很多方麵置法律與人權於不顧,仍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或默認,一個原因就是大家認為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更重要的是,反貪腐並沒有直接傷害到普通人的生計。而這次引起輿論強烈反彈的幾件事,則反映出決策者應對中國如此嚴重和複雜的治理挑戰,不是小心翼翼,而是全無章法,不分輕重緩急不說,更有心血來潮的亂命。
廁所革命、天際線整治,顯然不是什麽當務之急,驅趕“低端人口”如果成為一場運動,直接危及數以百萬、千萬家庭的生計,而急於求成的煤改電,已經傷害到巨大人口的正常生活。中國經濟麵臨著許多重大的、相互關聯的危機,是北京當局明年一定要麵對的挑戰。房價問題、國企問題、金融杠杆率過高的問題,養老金儲備不足的問題,等等等等,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是對決策者治理智慧和能力的一場非常嚴峻的考驗。可以想象,如果把粗暴治國背後的理念和作風也貫徹到應對這些挑戰的決策過程中,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將會發生嚴重的動蕩。
此次北京當局粗暴治國引起輿論的強烈譴責,能否給當權者起到一劑清醒藥的作用?我相信,北京驅趕低端人口的支出將會大幅增加。但為什麽當局原來沒有選擇多花錢的文明辦法?想省錢,這一定是原來決定暴力驅趕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考慮,恐怕是“文明”的驅趕辦法非常耗時,而且會助長有組織的“軟抵抗”,從而令北京控製人口的目標完全不可能達到。決策者現在應該認識到,即便如此,也比用粗暴手段“硬上弓”,危及政權安全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