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銷網聯有限公司,建設合法監控平台(3-1)

  8月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印發《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台處理的通知》。  

 通知表示,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台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 文章進一步分析說明了,實施這項重大舉措的原因和必要性。

    我非常讚賞中國央行采取的此項金融管控監測措施。 這項管理措施的實施,是國家管控金融的正確思維和措施。籍此建立長期有效的防控金融風險的機製,掌控國有及民間金融動向與監管並舉,是金融行業的標誌性措施。 其最直接的作用和意義顯然是,立即遏製以創新名義,但實際是擾亂市場的非銀行機構的野蠻生長。

 

   在當代經濟模式下,一個主權經濟體中,金融的穩定繁榮,與有序運行,合理增長,對一個主權經濟體的重要性,無論怎麽誇張都不為過,它對內關係到整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對外則是防護各種國際經濟危機、及非正常經濟衝擊的唯一屏障,除非不參與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學者們關於這方麵的研究論述不勝枚舉。

    其實道理很簡單,當一個經濟體金融發生風險時,此經濟體必得傾全部經濟力量和手段阻止和挽救,以避免經濟陷入全麵危機,而其它任何經濟行業則隻形成局部的風險,容易防控和治理,難以全麵影響,而且往往通過金融政策來及時有效的調其歸正。金融領域的這一重要地位和作用,僅此即可證明。

    從實踐的角度看,就連經濟第一,市場經濟最發達完善的美國也不能改變這一規律。2008年的次貸危機,美國為了避免經濟陷入全麵衰退,隻能使用非市場經濟手段,采取央行注資危困行業,全麵零息量化寬容的金融措施,至今餘波未平,不僅拖累了經濟發展,而且嚴重影響了美國多種國際政治、軍事、經濟戰略的進程,可謂現實教材。

     中國近5年提倡創新思維,涉及並擴展到各行各業,其實並不完全可取。其它不說,金融領域的創新就不應該放手不管,任其所為。除了上麵指出的金融地位之外,其它原因也顯而易見。

     比如發揮金融的對經濟的調控能量,就必須掌握最全麵的金融信息數據,遊離於監控之外的金融“網絡創新”,顯然屬於監控盲區,由此而製定的金融政策作用必打折扣。 再比如,這些所謂創新,往往是以經濟體金融的權限和完整性為侵蝕目標,以新技術、高息吸儲等噱頭,已經對金融的穩定造成危害。其它原因,還有僅以商業法人主體信譽為限,不可能完全保障用戶利益,極易造成經濟的或社會性的亂象; 為非法活動提供可能的金融渠道;尤其要注意到,有能力介入此行業的法人主體,往往已經具備較大經濟能力,不加監督的任其野蠻生長,實際是在鼓勵壟斷的形成,何況這些網絡主要網絡企業帶有不可質疑的外企外資性質。

     壟斷是市場經濟的惡瘤,即使在資本主義國家都是要通過嚴苛法令遏製的,中國為什麽毫無顧忌,任其發展? 而堅決防範壟斷的形成,對廣大民眾的意義,對中國社會製度的意義,比對任何其它國家的意義都大,這不需要論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