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華夏民族衰落之根源 - 尚武精神和民族血性”有感

開篇就有問題。第一句話,“華夏民族自漢唐之後逐步衰落,”。漢末與唐末相差近700年。三倍於美國的全部曆史。中間還有三國,南北朝這樣的亂世。這種立論也能拿出來說。真佩服作者的膽量。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被無數曆史事實證明了的。文中所舉的鴉片戰爭,中日戰爭都是這樣的例子。泠兵器肯定打不過槍炮,漢陽造肯定打不過迫擊炮。尚武的民族,在冷兵器時代的國與國的交戰中確實有點優勢。但是,文明和科技發展到今天的高度,國與國之間的爭鬥靠的是實力和領導人的智慧。民族的血性一點用都沒有。

兩軍相逢勇者勝。這裏的勇,不是個人的匹夫之勇。更重要的是忠誠和紀律。個人生死,個人好惡置之度外,令行禁止,這樣才能打勝仗。中國人,北方人顯得民風彪悍。能打的軍隊卻在南方。湘軍,淮軍之類。

儒家並不是懦家。儒家提倡仁義禮智信。提倡舍身取義的大勇。而不是一言不合,血濺五步的所謂血性。曆代文人提倡和顯示的氣節就是這個意思。看上去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但是在國家民族的大義的事情上,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世界上的有血性的尚武民族的頭銜都是在其對外的侵略擴張中得到的。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為什麽要爭一個這樣的頭銜?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