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來真的了中國治汙讓德企麵臨3000億虧損

來源: huntridge 2017-09-23 09:04:0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790 bytes)

新聞來源: 中國經濟網 於 2017-09-23 

近日,德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舍弗勒發函稱,9月11日,該公司唯一的滾針原材料供應商——上海界龍公司,因環保方麵原因,被采取了“斷電停產、拆除相關生產設備”等措施,因此造成的滾針斷貨,將理論上造成300多萬輛中國汽車的減產,相當於3000億人民幣的產值損失。希望環保部門予以寬限。

  上海浦東環保部門對此回應,企業生產必須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對敢於違規者絕不讓步,以回應人民群眾對於“綠水青山”的期待。

  舍弗勒發函:將麵臨3000億損失

  9月18日晚間,舍弗勒投資(中國)有限公司發布的一封緊急求助函稱,今年9月11日,該公司唯一在使用的滾針原材料供應商上海界龍公司,突然書麵通知舍弗勒,由於環保方麵原因,上海浦東新區川沙鎮政府自9月10日起,對該廠采取了“斷電停產、拆除相關生產設備”等措施。

  按照舍弗勒的說法,根據公司對相關客戶的排查,發現滾針的斷貨將導致49家汽車整車廠的200多個車型從9月19日起開始陸續全麵停產,並稱“理論上這將造成中國汽車產量300多萬輛的減產,相當於三千億人民幣的產值損失,局勢十萬火急”。

  “300萬輛汽車”和“3000億人民幣”的數字,很快在網上引發關注,甚至出現了一些“環保衝擊實體經濟”的聲音。舍弗勒在求助函中表示,希望相關部門在不違反環保法規的前提下,允許界龍公司繼續為其提供3個月的原材料供應,保證供應商切換需要的準備時間。

  據了解,舍弗勒提到的界龍公司,位於川沙新鎮界龍大道266號。該區域屬於上海規劃產業區外、規劃集中建設區以外的“198區域”。界龍公司的具體生產工藝中包括酸洗磷化,因為無環評審批手續,在去年12月的中央環保督查期間,該公司被列為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淘汰關閉類”。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曾在去年12月、今年3月,兩次告知企業停止生產。今年9月4日,川沙新鎮再次書麵告知該企業立即停止生產,如不予配合,將采取“斷水、斷電”措施。目前,界龍公司已停產並自行切斷了生產電源。

  環保部門霸氣回應:絕不讓步

  浦東新區環境保護和市容衛生管理局20日晚間回應稱,長達9個月時間裏,界龍公司有充分的時間與舍弗勒進行協調溝通和生產調整,不至於使對方感到突然和被動。舍弗勒作為德資企業選擇供應商時,應考慮其合法性,以及其是否遵守中國的環保法規。

  浦東環保部門表示,隨著中央環保督查的深入開展,在中國生產的企業必須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地方政府也必須落實中央環保法律法規,對敢於環境違法的企業做到關停並轉,絕不讓步,以此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回應人民群眾對於“綠水青山”的期待。

  據了解,舍弗勒在最新發布的微博中表示,目前已調動全球資源處理供應鏈事宜,對主機廠整車影響可控。

  “治汙影響經濟發展”純屬謬論

  環保督查劍指問題企業,本來是大快人心的事,竟出現了荒唐的“喊冤”聲,認為環保執法過於嚴格會影響企業生存,造成社會就業壓力,阻礙地方經濟發展。這種觀點實乃謬論。

  從環保部的督查通報看,問題企業主要有存在“散亂汙”問題、未安裝汙染治理設施、治汙設施不正常運行以及死灰複燃等。依法依規嚴查此類企業,合乎國法,順應民心,容不得討價還價。之所以有喊冤叫屈者,是因為這些企業長期以來在環保執法寬鬆的環境中渾水摸魚。

  環保問題成為難啃的硬骨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些地方政府多年來片麵追求發展速度,忽視發展質量,導致問題企業心存僥幸,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明顯的發展短板。汙染問題越是突出,越怕遭遇嚴格執法後的“陣痛”。長此以往,便惡性循環,積重難返。如果說鐵腕治汙影響了企業生存和地方經濟發展,那麽在環保風暴受到衝擊的也是工藝落後、產能過剩的企業,影響的也隻是低質量、低水平的發展。

  其實,以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觀來做判斷,“環保賬”與“發展賬”之間並不衝突,隻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發展中走“先汙染後治理”的彎路。

  真正技術工藝先進、環保設施完善的企業不怕督查,更不怕執法,而且還會在環保風暴的優勝劣汰中變得更加強大。退一步講,即使一些企業和地方在督查中被發現問題,隻要著眼長遠,及時轉型,時猶未晚。隻有那些目光短淺、不思進取的問題企業,才會在環保利劍麵前坐立不安。

  中央再出重拳,連發三文部署環境監測

  中辦國辦日前印發《關於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對今後一個時期加強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做出了全麵規劃和部署。

  這是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關於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製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之後,中央再一次對深化環境監測改革做出的重大部署。

  中央連發三個文件部署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背後有何深意?

  環境監測數據是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汙染治理成效、實施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用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誌全的話來說,“環境監測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夯實這個基礎,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真全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才能行穩致遠。

  截至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覆蓋環境空氣、地表水、酸雨、近岸海域、土壤、噪聲和生態等要素的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率先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及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係統,形成了環境衛星“2+1”星座,具備2-3天對全國覆蓋一次遙感監測能力,初步構建了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係。

  “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總體可靠,基本滿足當前環境管理需要。但由於種種原因,人為幹預導致數據失真的問題仍然存在。”劉誌全介紹,首先是地方不當幹預環境監測行為時有發生,如指使相關人員通過幹擾采樣設施等手段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現象,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其次是排汙單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屢禁不止。有些企業為了逃避監管,蓄意幹擾監測現場采樣,篡改、偽造監測數據。

  還有,環境監測機構服務水平良莠不齊。一些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環境監測設備運營維護機構受利益驅動,或屈從於委托單位的無理要求,編造數據、出假報告以賺取利潤;或者為了搶占市場低價競爭,為了降低成本不按規範開展監測活動等等。

  為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獨立性、公正性和真實性,破除不當行政幹預,這次印發的《關於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從四個方麵提出了解決對策。

  一是構建責任體係。首次明確提出地方黨委和政府對防範和懲治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負領導責任,要建立健全防範和懲治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責任體係和工作機製。明確了環保、質檢以及各相關部門對相關環境監測機構負監管責任。

  二是建立約談機製。對弄虛作假問題突出的市(地、州、盟),環保部和省級環保部門可以公開約談市政府負責人,責成當地政府查處和整改。

  三是強化防範和懲治。要求環保部會同中組部、監察部研究製定防範和懲治領導幹部幹預環境監測活動的管理辦法,明確情形認定,規範查處程序,細化處理規定。

  四是實行幹預留痕和記錄製度。明確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的記錄責任與義務,規範記錄事項和方式,對幹預信息做到全程留痕、依法提取、介質存儲、歸檔備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