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比袁騰飛更可怕的是曆史教科書——現行課本竟比國民黨時代更親美反共
【本文為作者向察網的獨家投稿,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轉載請注明來自察網(www.cwzg.cn),微信公共號轉載請與我們聯係。】
在9月11日這個美國發動武裝政變推翻智利左翼政權的紀念日,有關方麵注銷了袁騰飛的微博賬號。這本身自然是一個積極信號,問題在於,袁騰飛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一個原本不入流的中學曆史老師,僅僅靠攻擊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就很快得到了央視為代表的主流媒體追捧,又成名又發財。這反映的問題恐怕要比一個袁騰飛嚴重的多。
今天,筆者在這裏重點想說的是,袁騰飛宣傳的那一套固然帶了幾分誇張,但是和中國主流媒體包括教科書在內的傾向是完全一致的。筆者以前在文章中曾經揭露過,人教版曆史教科書選修四中把華盛頓說成是完美無缺的一代聖人,而宣稱毛澤東是犯有嚴重錯誤,給國家造成的巨大災難和損失的人。這樣一來,幾乎所有學習過曆史課本的人都認為毛澤東不如華盛頓,中國體製不如美國體製,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在此,筆者想再以教科書中的羅斯福新政的演變為例說明一個問題,即如果把現行的中學曆史教科書和國民黨時代的教科書比較起來,其親美反共程度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國民黨時代,中學曆史教科書中普遍認為羅斯福新政並沒有能夠挽救美國的經濟危機,事實上是失敗了。例如,1935年的《初中複習叢書外國史》毫不掩飾對羅斯福實施新政的悲觀情緒。書中寫道:“自羅斯福總統登台,雖極力提倡藍鷹運動,勸人民及時購買,並實行通貨膨脹,解除酒禁等,其於恢複經濟繁榮,仍無甚大效果。”再如,1946年的《複興初級中學教科書外國史(下冊)》仍直言:“新總統羅斯福當選後……得國會之同意,設置經濟複興委員會,以實行其複興政策。……美國各地工潮之洶湧,足為羅氏複興政策失敗之顯明表現。1935年秋季複興局改組,複興政策稍有變更。將來能否收得成效,仍難逆料。”
應該說,上麵國民黨中學曆史課本中對羅斯福新政的評價是比較實事求是的。羅斯福新政並沒有能夠真正挽救經濟危機。國民黨時代的教科書一般都隻僅僅寫到了1935年,強調羅斯福新政實行兩年多以來,情況並沒有什麽變化。實際上到1937年至1938年的時候,美國的經濟情況反而進一步惡化了。例如從1937年8月到12月,紐約時報的股指從110猛跌到85。三個月內鋼的設備利用率從80%下降到19%,從9月到12月,有200萬人失去工作,甚至連曼哈頓的夜總會都由於顧客太少不得不停止營業。到1938年,頭幾個月,美國的新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失業者增加了400多萬,大批美國人在垃圾堆裏尋找食物。由於救濟金發放一空,芝加哥等大城市關閉了全部救濟站。工程振興局局長霍普金斯報告,南方的17個州每個州都有人挨餓。伯納德·德沃托聲稱,“羅斯福時代的蕭條要比胡佛時代嚴重得多”。
美國羅斯福總統
當然,國民黨時代的中學曆史課本本質上說仍然是親美的。例如,美國之所以能夠擺脫危機,主要是戰爭的作用,而非體製的優勢。某種意義上說,恰恰是1937年美國經濟全麵惡化傳染給了日本,然後促使日本發動戰爭全麵侵華。從1937年到1938年開始,美國輸往日本的軍用物資數量大大增加,這不僅支持了日本侵華戰爭的順利進行,也促使了美國國內經濟走出危機。到1941年美國又與日本開戰,隨後美國經濟便走向全麵繁榮。隻不過這些曆史事實不利於維護美國的光輝形象,所以國民黨的世界曆史教科書雖然在1935年以後多次更新,但是內容也仍然是僅僅寫到1935年為止,之後美國向日本提供大量侵華物資大發戰爭財以擺脫經濟危機的內容全部沒有涉及。
但是,和現下的語文課本比起來,刻意回避部分事實的國民黨時代中學語文課本隻能說是小巫見大巫了。當前,人教版中學曆史九年級下冊當中明確強調,是羅斯福新政促使美國擺脫經濟危機實現了發展,證明資本主義體製仍然具有生命力,對於羅斯福新政之後1937年到1938年的嚴重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美國經濟的作用自然更是隻字不提,也不進行任何解釋,幾乎到了睜眼說瞎話的地步。這種公然歪曲事實吹捧美國的做法足以讓國民黨時代編寫教科書的那些親美公知們感到失職。
在吹捧美國羅斯福新政以及資本主義體製的生命力的同時,同一中學曆史教科書則對於蘇聯的社會主義製度極力攻擊,在評價20世紀30年代蘇聯的社會主義體製以及經濟建設情況時,僅僅提了“發揮過積極作用”幾個字,後麵的全是連篇累牘的謾罵:
然而,事實卻與教科書的描繪相反。與羅斯福新政時代的美國餓殍遍地,民不聊生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蘇聯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的一枝獨秀,在1925年蘇聯宣布國民經濟基本恢複的時候工業產量隻有1913年的75%,相當於美國的5%左右。而到了1937年工業產量卻比1913年多了接近五倍,在短短的12年時間內翻了近三番。僅僅在二五計劃期間,城鎮職工的年平均工資就增加了一倍,集體農莊莊員的收入則增加了一倍多。1935年到1936年,蘇聯取消了所有的票證,實現統一低價敞開供應。正是由於蘇聯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使得20世紀30年代美國出現了巨大的紅色熱潮,諸如德萊塞和海明威等文學名家在當時都普遍傾心於蘇聯體製。但是,這些最能說明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內容全都被當下的教科書選擇性失明了。
總之,20世紀30年代明明是蘇聯的社會主義體製顯示對於美國資本主義的優勢,今天的曆史教科書中卻對於資本主義羅斯福新政全盤肯定,對於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則大肆攻擊,給人感覺是20世紀30年代的資本主義體製顯示了對社會主義的優勢。這種顛倒黑白的曆史闡釋,甚至遠遠超過了國民黨時代那些以親美反共自我標榜的曆史教科書。試問,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變,那麽豈不是要每一個教師都變成袁騰飛那種“反共曆史發明家”嗎?
【鹿野,察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