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國:私企稅負遠低於國企,這是中國經濟的基本事實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杜建國】
9月10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了2017中國企業500強榜單。500強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有274家,占比54.8%。國有企業營業收入占比71.83%,納稅占比85.87%,即私企營業收入占比28.17%,納稅占比14.13%。國企與私企的稅負之比一目了然:(國企納稅占比85.87%/國企營業收入占比71.83%)/(私企營業收入占比14.13%/私企納稅占比28.17%)=2.47。同一單位營收,國企納稅額約為私企的2.5倍,或者說,國企的稅負約為私企的2.5倍。
該500強榜單,包括了製造業企業與非製造業企業,如果單論製造業領域,國企的稅負甚至可能更高。今年製造業500強的分類數字筆者沒有看到,筆者目前掌握2013年中國製造業500強的分類數字,在2013年製造業500強中,國有企業以66.65%的收入份額貢獻了85.07%的納稅份額,百元收入納稅率為8.69元,是民營企業3.05元的2.85倍。
國企稅負知多少
國企稅負高,或者說社會貢獻大,是長期以來被媒體與學界所忽視的一個重要社會現象。
由全國工商聯主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工商總局支持,中國民生銀行協辦的“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顯示,2013年民企500強,營業收入總額達到132122.46億元,一共納稅4744億,稅負(納稅額與營業收入之比)3.59%,而2013年央企中石油營業收入22581.24億元,其一家就繳納稅費4007億元,稅負達17.73%。從這一角度來看,中石油的稅負遠高於“民營500強”。
2014年底,在廣州舉辦的2014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研討會上,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指出:“2014年1-11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業每100元營業收入,國有工業企業納稅率為8.53元,私人企業納稅率為3.02元,外資企業納稅率為3.03元,國有工業企業稅負為其它企業的2.6倍”。
在了解國企單位納稅額遠高於非國企這一基本事實後,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角度來考察國企的稅負情況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國企的稅收總額在中國的稅收總額中占據的比重。
中國的稅收總額,是每年都公布的,世人盡知。那麽國企納稅總額是多少呢?當前中國的國企,分為金融類國企與非金融類國企。金融類國企指的是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的國企,歸財政部管轄。非金融類國企,包括國資委監管的國企,以及國資委監管之外的國企,如鐵總、郵政以及出版傳媒類企業等。中國所有類別的企業——包括國企、私企、外企——當中,大概國資委監管下的央企與地方國企的經營狀況是最透明的,國資委每年都會公布自己所監管的企業的具體經營狀況,包括納稅額在內的數據。比如,2013年度全國國資委係統監管企業實際上交稅金29028.9億元,比上年增加1182.3億元,增長4.2%,即國資委監管的央企與地方國企合在一起共繳納稅金29028.9億元。29028.9億除以2013年全國總稅收110497億為26%,即2013年國資委監管的央企與地方國企納稅額占全國總稅收的比重。
現在的問題是,金融類國企與非國資委監管的非金融類國企的稅收情況,缺乏資料來源。對非國資委監管的非金融類國企的稅收數據,筆者唯一能看到的是2014年財政部的一次信息公布。2014年7月28日,財政部公布了“2013年全國國有企業財務決算情況”,http://www.gov.cn/xinwen/2014-07/28/content_2725636.htm 對非國資委監管的國企的經營情況進行了初步的交代。
該報告內的非金融類國企包括94個中央部門所屬企業、113家國資委監管企業、5家財政部監管企業和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其中5家財政部監管企業為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中國煙草總公司、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該報告稱:
“2013年,全國國有企業(即非金融類國企——筆者注)上交稅費3.8萬億元,同比增長5.4%。(1)中央企業2.8萬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中央部門企業442.6億元,同比增長5.2%;國資委監管企業1.9萬億元,同比增長5.3%;財政部監管企業8064.4億元,同比增長7.8%。(2)地方國有企業1.1萬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省級5848.7億元,同比增長0.3%;地市級1613.1億元,同比下降5.1%;縣級及以下3094.7億元,同比增長17%。”
3.8萬億除以2013年全國總稅收110497億,全國非金融類國企納稅額占全國總稅收的34%。
不算金融類國企,非金融類國企已經占了全國總稅收的34%。那麽非金融類國企的稅收數據是多少呢?很遺憾,財政部這次隻交代了“非金融類”國企的家底(不少媒體在報道此事時,誤以為是所有的國企),龐大的金融類國企——包括銀行、政權、保險等——並沒有介紹。
根據年報,我們可以看到光工商銀行一家的總資產就接近19萬億元,工、建、中、農、交五大銀行加上其它中央與地方的國有銀行,資產超過百萬億元應該沒問題。銀行之外,再加上保險類與證券類的國企,整個金融類國企的資產總額筆者隻能用“難以想象”來概括。2014年的這份財政部公報顯示,所有非金融類國企的總資產僅僅為104.1萬億元,2013年一年就繳納了3.8萬億元稅金,雖說各行業的稅負有所不同,不過我們也可以通過對比估量一下,資產量可能會多於非金融類國企的金融類國企,其納稅總額應該不會低到哪兒去。
往高處假設,金融類國企納稅總額與非金融類國企持平,也是3.8萬億元,那麽所有國企納稅總額合在一起就是7.6萬億元,占2013年全國總稅收的68%。往低處假設,金融類國企納稅總額隻有非金融類國企的一半,那麽也有1.9萬億元,所有國企的納稅總額則為5.7萬億元,也超過了全國總稅收的51%。
綜上所述,所有國企——包括金融類與非金融類的——納稅總額,估計達到甚至可能超過中國每年納稅總額的一半。這應該是與事實出入不大的。
當前,國有企業職工總數肯定不足中國就業人口的五分之一,所有國企的營業收入占全國營業收入的比重最多也就百分之三十多,不過,它們的納稅總額則占全國稅收總額的一半或一半以上。無論從稅負的角度,還是從總量的角度來看,中國國企都承擔了遠多於其它類型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義務。這是中國經濟領域最重要的基本事實之一。
這一統計或比較,跟大多數人的日常經驗與觀察是相吻合的。像我老家山東淄博,2015年全市稅收總額為470億元,其中中石化齊魯石化分公司一家納稅就達130億,超過了四分之一。
中國兒童現在不僅享受到全麵的九年製義務教育而且開始逐步享受學前義務教育,中國大學學費十幾年來幾乎不漲,中國軍費高漲推動新式武器研發實現“井噴”,中國農民能夠享受廉價的新農合醫保,這一切,都建立在國企老老實實繳納稅金這一基礎之上。
民企稅負太重?
現在輿論愛講什麽“民營企業稅負太重”,應該減稅、減負。若要說稅負重,有誰比得了國企?國資委每年向社會公布自己的包括稅收在內的經營數據,有幾家企業敢像國資委那樣光明磊落呢?中國國企非但沒有拿到什麽補貼,反而通過自己的高額稅負來間接地補貼了其它所有製類型的企業,不論外企還是私企。
坦率地說,國企一般不會積極追求偷漏稅,外企與私企則熱衷於偷漏稅,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如此,這一局麵至今沒有發生大的改觀。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先生,他對國企並不很友好,但是他在2014年6月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也明確指出:對於企業收入與利潤等“業績”,國企一般不會瞞報,因為瞞報了也不會成為企業領導人的,而且這樣在審計時也過不了關,給自己惹麻煩;至於“民營企業,是能少報就少報,而民營企業創造的GDP占我國GDP總數的一半以上”。
2014年,阿裏巴巴在美國上市,市值高達2300億美元,可是,這樣一家超大型企業,在2013年納稅額隻有70億元,這還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納稅冠軍;2014年,阿裏巴巴納稅總額首度突破百億大關,為110億元;2015年納稅178億元。2016年,阿裏巴巴集團與螞蟻金服集團合計納稅238億元,這時阿裏巴巴的市值則高達四千多億美元,居全球上市企業市值的第六位。
238億相當於一個什麽樣的概念呢?浙江寧波有一家國企,中石化屬下的鎮海煉化,該廠一共有職工六千人(阿裏巴巴的員工數量則在六萬以上),近十年來,每年繳納稅費幾乎都在二百億元以上。
2015年APEC會議上,美國總統奧巴馬與馬雲對談,論及政商關係以及如何幫助年輕企業家時,馬雲回答說:“政府方麵簡單減稅就好了,或者不要向這些人征稅”。阿裏巴巴作為全球第六大市值的巨型企業,每年納稅跟鎮海煉化一家工廠差不多,怎麽還抱怨稅負高呢?阿裏巴巴集團裏麵,有無數互聯網人才和工程師,他們都是中國的大學培養的,正是他們支撐了阿裏的高速擴張。如果像馬雲建議的那樣進行減稅,那國家財政沒錢了,沒法投入教育了,拿什麽來培養這些高素質人才呢?
非製造業企業也該擔責
如上所述,中國稅收領域的結構性特征是國企稅負高,非國企稅負低,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突出的結構性特征,那就是製造業企業稅負高,非製造業企業稅負低。
製造業企業稅負高,是曆史原因造成的,一直如此,向製造業征稅相對容易。近年來,中國非製造業企業尤其是金融類企業或與資本運作密切相關的一些企業高速擴張,有與製造業並駕齊驅甚至後來居上之勢,但是,他們在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財富同時,對社會的貢獻卻微乎其微,具體來說就是納稅太少。
比如樂視的老板賈躍亭先生,據報道數年來他高位套現金額高達兩百多億元,這都是真金白銀,可是,他為此納了多少稅呢?這些以百億計的財富,並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社會財富的轉移,沒費多大勁兒就把巨額社會財富轉移到自己的手中了,難道不應該為此交稅?月薪五千的普通工薪階層都要繳納所得稅,套現兩百億的又交了什麽樣的所得稅呢?
田樸珺女士的企業北京玖陽晟禾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和2014年的資產銷售都超過百億元,尤其是2013年,銷售總額為596億元。可是,該公司卻零納稅,即使是虧損,也無法解釋如何零納稅的啊!
姚振華先生,氣吞萬裏如虎,連萬科也要買下。他的錢都是從哪裏來的?他交了多少稅?
非製造類的企業,尤其是這些靠資本運作投機取巧翻雲覆雨日進鬥金的企業,再也不能繼續享受一麵躺著賺錢同時卻又很少納稅的優惠了。讓老實人吃虧,讓製造業企業吃虧,別的不說,起碼這不公平。
國企就該多納稅?
臨了,再回答一個質疑。許多人認為,國企納稅多,是理所應當的,因為國企享受到了巨額補貼,如巨額的低息貸款,令國企享受了遠低於私企的融資成本。
一般而言,國企確實比較容易獲得貸款,但是,這並不是政策性的或體製性的補貼,而是一種純粹的市場行為。銀行貸款,要考慮安全性,安全性越高的客戶,通常貸款就更容易且利息較低。國企一般規模較大,信譽好,遇到困難也不會“跑路”,所以,相對而言就比較容易獲得貸款。大型的私企,像華為,貸款時也一樣如此。反之,小企業風險大,獲得貸款就比較難且利息較高(詳見拙文《小企業貸款難,別怪大銀行》)。
現實中,國企在從銀行獲取貸款時,也是嚐盡了酸甜苦辣。拿鐵道部即現在的鐵總來說,2011年之前,鐵道部每年都靠數以千億計的貸款來進行鐵路投資(與通常輿論的誤解相反,政府並不給鐵道部財政撥款,鐵道部的建設全靠銀行貸款),絕大多數銀行給鐵道部的貸款雖然有優惠,但額度很小,僅僅比基準利率低10%。溫甬動車事故後,各大銀行“落井下石”,將對鐵道部的貸款利率提高到與基準利率持平。對於鐵道部這樣的穩定的超級大客戶而言,貸款時按照基準利率,實際上就不是支持而是打壓了。
這幾年都在講“去杠杆”,輿論多認為國企獲得的銀行貸款多,杠杆率高,其實不然。事實是少數巨型私企才是最需要“去杠杆”的,它們的貸款比國企要多得多,像萬達、安邦、海航、複星,都從銀行源源不斷地獲得了支持,從而維持了持續的海外擴張。
長期以來,這一事實並沒有引起輿論的注意,仍舊愛將去杠杆與國企連在一起,直到去年,中國政府開始強調企業的海外並購風險,今年六月份,銀監會等部門更是進一步責令銀行係統,對一些近年來積極從事海外收購的大企業如萬達、安邦、海航、複星等進行評估,防備“係統性風險”,直到此時,事實才“水落石出”。
鐵道部或鐵總,貸款修高鐵,負債率不足60%(這還是在低估其資產價值的情況下得出的數字),就被媒體驚呼為“負債率過高”、“要完了”,而私企巨頭負債率要遠高於鐵總時,同樣一批媒體卻沒什麽反應了。
與國企稅負遠高於私企一樣,不少私企巨頭近年來享受到的貸款支持要高於國企,這也是中國經濟的基本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