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用裸照換2萬塊LV的女大學生,揭示一個殘忍的真相

 

 

 

國人在勤儉節約中走過了一代又一代。

 

今時不同往日,消費觀念當然應該有所改變,比如說適度消費就應該提倡。

 

然而,事實是今天我們又好像走上了另一個極端。

 

沒錢了可以拍裸照抵押,貸款。錢還不上了,可以陪睡“肉償”。

 

過度超前消費,正在嚴重影響著我們,特別是年輕一代。

 

河南鄭州某高校,一大學生用自己及同學的身份證貸款,負債幾十萬,無力償還,跳樓自殺,父母怎麽也想不通,平時懂事聽話的孩子怎麽會欠下如此巨債。

 

廈門,一名華廈學院的大二女生用手機拍下自己的裸體,在多個借貸平台貸下257筆欠款,總計57萬985元,無力償還,父母被威脅,裸照被散布。

 

女子走投無路之下,給父親發了一條短信:“可是這一次,我真的覺得很累,你說眼不見為淨,那我隻好消失在你的眼前,不讓你心煩了,是啊,你怎麽會有這樣一個女兒……”然後焚炭自殺。

 

 

類似的新聞從未間斷:子欠卡債,老父親毀家償還;年輕女子欠債數十萬,抱幼女跳樓自殺;情侶刷卡無度,雙雙跳樓身亡;兒子欠下巨額民間借貸,父母無力償還,全家同赴黃泉…… 

 

絕望、掙紮、犯罪、坐牢、自殺,他們大部分二十來歲,正當年少,還有大把大把的歲月和青蔥等著去揮霍,卻因為毫無節製的超前消費硬生生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血的教訓曆曆在目,後麵卻仍有一撥又一撥的人前赴後繼地奔赴過度消費的萬丈深淵,擋都擋不住,換電腦、買包包、逛商場,上酒吧……花起錢來眼都不眨。

 

為什麽?

 

老舍說:“高估自己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的。”

 

人類的可憐之處在於,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卻盲目地以為等待你的一定是清風、是流嵐、是和風細雨。等待你也可能是風暴、是雷雨、是入不敷出、是無可救藥。

 

 

幾乎每個人的朋友圈裏,都充斥著各種迎合女人消費心理的毒雞湯:“高貴的女人都自帶燒錢屬性”“女人要會花錢才會掙錢”“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多優秀”。

 

不少女性看得怦然心動,血脈僨張,原來我活了這麽多年都白活了,接下來我一定要對自己好一點,當然她們自己好一點得方式是這樣的:

 

一支口紅幾百塊,一個包幾千塊,隨便一件裙子便是上千塊,住的是高檔小區,連去上個班都要坐滴滴。

 

工作幾年,不僅一分工資沒有存下,反倒欠下10萬卡債,每個月的工資也就還信用卡手續費。在廣州上班的林子對自己的無腦消費後悔不已。

 

不敢辭職、不敢失業、不敢生病、不敢有空窗期。麵對十萬卡債,連睡覺都會半夜驚醒:我該怎麽還!我該怎麽還!我該怎麽還!

 

在這個互聯網營銷時代,無數的人叫你怎樣去買買買,卻沒有人教你信用卡刷爆了該怎麽還。

 

你確實逼了自己一把,逼完之後,你恍然醒悟,原來你不是牛逼,而是傻逼。

 

 

?  擺闊定律:越窮的人越愛擺闊

 

越是窮,越是沒錢,就越不能讓人看出你沒錢,怎麽辦?擺闊、炫耀、攀比。出了iphone7,一定不會買iphone6s,那不足以彰顯你的高貴。

 

朋友圈裏到處都是,我有一位朋友,在上海工作,月薪五千,勉強養活自己,卻經常和朋友出入各種高檔商場,一頓飯,幾百塊;一件衣服,上千塊;連做個頭發都一定要一千以上的。

 

借唄、花唄都用完了,信用卡也刷爆了,就找朋友借,甚至到了連隻見過一麵的朋友的朋友都去找。

 

上海混不下去了,就去長沙,長沙也混不下了,最後跑回農村老家考了個事業單位。欠下的錢還是男方的家裏替她還上,在家裏連頭都抬不起。

 

但朋友圈永遠是她華麗麗的照片,不知內情的人一看,羨慕得直流口水,簡直是土豪啊。實際上呢,生了個孩子,甩手丟給自己的親媽帶,連一分錢不給。

 

創收能力永遠趕不上虛榮心,不懂得節製,永遠都隻能在底層打轉。

 

二:當窮人開始追求奢侈品,富人目標卻在偷偷轉移!

 

在任何一個時代,富人都需要給自己帶上一種標簽,從而維係在社會上的地位,既不能脫離這個圈層,也不能讓別人隨便闖進來這個圈層。

 

所以 富人總要用一種窮人無法實現的放鬆來標榜自己身份,比如傳統年底啊,他們佩戴高貴的首飾,拎著各種奢侈品。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革,這種方式不再標榜自己的身份了。

 

當奢侈品不能在區分階層的時候,一種更加與時俱進的方式就出現了……

 

——水木然  推薦閱讀

 

作者|密斯桃

微信|密斯桃

(內容有刪減)

 

前兩天,在Reddit上讀了一篇最近美國網絡上的十萬加爆款文。

 

 

這篇文章,講了這麽個事兒,美國的精英階層們已經不用奢侈品炫富了,他們有了更高級的方式。

 

曾經,女士的香奈兒、愛馬仕、Christian Louboutin紅底鞋,男士的奔馳、寶馬、奧迪,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我是有錢人

 

但是,現在隨著大規模生產經濟,以及電商、海淘等購買渠道的豐富,以及對新興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市場的開發,使得原本一件難求的”奢侈品”成為了不難獲得的“商品,擁有奢侈品,再也不是什麽可值得驕傲的事情。

 

一些普通或過季款式的gucci,fendi包,ferragamo皮鞋,在打折季時像白菜蘿卜一樣被堆在貨架上。或者你去中國遊客鍾愛的奧特萊斯看看,那裏終年陳列著平價的名牌商品。

 

美國女大學生不用“裸貸”就能買蘋果手機,不是因為她們更富裕或者更聰明,隻是因為新款蘋果手機可以以299美元的首付,每月話費外加40美元,一年內還清全款的政策輕鬆獲得。

 

不僅蘋果手機可以貸款,價值十多萬美元高級車輛的租賃方案,也讓普通人有了開好車的機會。我在美國的同事有一輛路虎攬勝,付過2000美金的首付後,每月隻需再繳納800美金的月租。3年使用期到,他可以選擇付清剩下的5萬美金,獲得這輛路虎車的所有權,也可以退還給車行。

 

通俗地說,開著上百萬跑車的人,不代表就有上百萬的身家,因為他隻要支付幾十萬就可以把車開回家。當獲得奢侈品的成本降低,渠道多樣,使得這些原本有錢人才能擁有的東西,不再具有特殊性。

 

當大部分中產與精英階層都能購買名牌包與高檔汽車,都能支付去歐洲度假,或者巴哈馬遊輪旅行的費用,原本可以凸顯身價的”奢侈品”成為了不難獲得的“商品”時,他們精英階層和中產們,看上去,沒有任何區別。

 

精英階層們感到了不安,他們迫切需要用新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優勢。

 

從07年到17年這10年期間,這一群人的消費習慣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數據顯示,美國精英階層花費在物質上的錢明顯減少,普通中產階級保持穩定。

那麽,精英階層們把錢都花去哪兒了?

 

在那些你看不見的地方,比方說教育。

 

前1%的人中,教育開銷占家庭年收入的6%。普通中產教育開銷占家庭年收入的1%。

 

自1996年起,前1%家庭的教育開銷增加了3.5倍,而普通中產沒有變化。

 

美國私立小學的平均學費是10000美金左右一年,私立高中是15000美金左右一年,絕對高過當季款的大牌手袋。教育投入顯然不屬於炫耀性消費,甚至不是物質層麵上的消費。它是無形的,長期的,但也是最昂貴的,普通中產無法支付的。

 

水木然認為,在任何一個時代,富人都需要給自己帶上一種標簽,從而維係在社會上的地位,不能脫離那個圈層,不讓外人闖進來。當奢侈品不能在區分階層的時候,一種更加與時俱進的方式就出現了。

 

當奢侈品的包裝已經無法代表身份,於是他們停止了普通中產也漸次加入的炫耀性消費行為,轉而通過文化資本建設,在自己以及下一代周圍構築起一座堅實的壁壘,將他們與其他人徹底隔離開來。

 

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在《資本的形式》中提出了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的概念。文化資本是一種通過教育洗禮,曆練而成的個人優勢,與生活品味息息相關。建設文化資本就是美國精英階層們鞏固地位,封殺其他階層上升的新手段。

 

這種“隔離”非常微妙,是是否有閱讀《經濟學者》(Economist)之類財經雜誌的區別,是去超市購買加工食品還是有機蔬果的區別,是有無定期去健身房習慣的區別。

 

 

兩個人或許穿著打扮不相上下,甚至普通中產會看起來更加富貴,然而一開口說話,一暴露自己的生活習慣,階級之分高下立判。

 

比你有錢有資源的人,還比你更努力,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現在我們國家最富有那群人的下一代受到關注,大多還是因為花花新聞。但可以肯定,未來中國的精英階層中,會出現越來越多像川普之女Ivanca Trump,巴菲特之子Peter Buffet這樣的財富繼承人。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國內的階級固化,翻身很難,但當金字塔尖被這樣一群人占領時,才叫真的沒有機會。好在還沒有,我們還可以努力。

 

想起另外一件事,這幾年“直播”很火,不少網絡女主播在這波熱潮中賺得缽滿盆盈。她們其中有很多之前沒讀過什麽書,或者家庭條件原本非常普通。財富突如其來,大部分人花重金購置行頭,把自己打扮成名媛貴婦的樣子,好像從此變為了“人上人”。但她們真的實現階級攀升了嗎?

 

我聽說其中有個女主播,把所有直播賺來的錢花在了去英國留學上。在我看來,她是她們中最有可能真正實現階級攀升的一個,因為她領悟到了階級與階級之間,根本的差距是什麽。

 

說起中國,很多人在說機會。我理解的機會是,美國的社會製度已經相當完善,既定格局很難再被改變,相比之下,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反而有更強的社會流動性,以及更多的可能。

 

中國和美國國情完全不同,但美國精英階層們的消費行為依舊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至少它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有錢人在做什麽,把錢花在什麽地方可以讓財富保值甚至增值。

 

Richard Reeves今年6月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Stop Pretending You’re NotRich,講美國階級固化的嚴重性,但生活中更常見的,是那些咬咬牙去買一隻好包,一雙名牌鞋子的人。

 

這沒有什麽不對,但你要知道,你與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相差的,真的不是幾隻包,幾雙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