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中國版諾獎:馬化騰, 李彥宏, 丁磊

本文內容已被 [ JustAsked ] 在 2017-09-09 05:45:1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中國企業家和投資人為什麽要捐贈“未來科學大獎”——一個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的科學獎?還承諾連續捐贈10年?
 
9月9日下午,當這個問題被拋向百度董事長李彥宏、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網易董事局主席丁磊、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等7位企業家、投資人時,他們無一不回答:純自願。
 
“當時找到我,我覺得這麽好的事情怎麽能沒有我?”馬化騰說,他希望科學成為一種“時尚”。
 
至於對未來科學大獎的未來期待,丁磊則說:“我希望未來科學大獎這個事情比諾貝爾獎更加專注,而且有機會超越其它的獎項。”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被稱為“中國版諾貝爾獎”。
 
一年一屆,未來科學大獎的頒獎對象不限國籍,但需要是在大中華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及台灣)完成研究的科學家,且研究要具備原創性、長期重要性和巨大國際影響。
 
目前未來科學大獎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單項獎金100萬美元,各由4位企業家、投資人平攤捐贈獎金。
 
澎湃新聞整理了現場7位捐贈人對“為何自願捐贈”、“獎項未來規劃”的回答實錄:
 
捐贈人自願出資捐贈,為什麽願意投入財力和精力做這件事情?
 
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人):我嚇一跳,你問自願捐贈,難道還是被迫捐贈?
 
吳鷹(中澤嘉盟投資基金董事長):我們是純自願捐贈的,中國的經濟發展,商業味太濃,商業味濃不是不好,特別是年輕人對科學的追求和渴望比較淡薄,希望通過未來科學大獎、未來科學論壇活動,對科學家的辛勤工作進行一個鼓勵,號召越來越多年輕人關心科學,使中國科學實力有所增長。
 
王強(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首先是自願的事,受到前麵領軍人的影響,比如說徐小平、丁磊、馬化騰,需要有一個人。應該說除了一線企業家,還有第一線的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雖然我們離基礎科學不是那麽近,但是作為一個企業,從小到大,要做的是要做堅持、長久、有耐力的工作。通過我們自願捐贈這樣一個獎,其實是把科學家和企業家的精神合在一起,這樣共同打造,真正支撐中國的金融機構、經濟、商業,是基礎。
 
所以這個獎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學習過程,對我個人來說是一種感召。我非常榮幸能夠參與,這個獎捐贈人必須承諾十年,所以我們要做整整十年,這個比我們做企業更加需要毅力,隻有耐力才能做好。
 
馬化騰(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我跟小平一樣,確實沒有人逼我。回顧去年的時候,我是趕上了末班車,當時找到我,我覺得這麽好的事情怎麽能沒有我?而且我是有科學家夢想的企業家,也是非常希望能抓住這個機會,來圓圓我的夢。
 
因為上次預告這個獎的時候,我發現所有人都說企業家、科學家,到我說的時候就沒詞了。我覺得這個事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全行業,包括所有的企業家更加關注科學,讓科學成為時尚。在我們讀書的時候成為科學家是很多人會說的理想,現在感覺一問孩子未必是這樣的回答,所以需要在這個時代多辦尊重科學的事情。
 
李彥宏(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去年其實也問過同樣的問題,是我先回答的。今年的回答也是一樣的,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有做科學家的夢想,長大以後陰差陽錯做了別的事,現在如果有機會,通過我們這方麵的努力,能夠使得做科學家更受人尊重,讓科學更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這是我們會非常樂意看到的,這個獎項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個初衷。
 
未來論壇不隻有未來科技大獎,還有很多其它的活動,未來論壇的講座,我也是非常推薦大家去參與的,我自己也經常參與,在很大的大會堂裏,我也很難得靜下來聽科學家講這麽非常神奇的東西。但是我更多的希望看到很多家庭帶著10歲左右的孩子去那裏聽科學家講科學方麵最新的進展。今天大獎開場的時候,小平講到一百年之後我們怎麽樣,剛才王曉東也說,我們關注現在。
 
其實當時我坐在教室裏聽年輕科學家在講科學的時候,我關注的是三十年以後,在那個教室裏麵,在那個講堂裏,那些10歲左右的孩子,他們是不是30年以後可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如果我們這些講座、這些活動能夠激勵這些孩子將來走向科學的道路,為人類進步做出貢獻,我們設這個獎就值。
 
丁磊(網易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當然是自願的。去年4月份找到我說這個想法的時候,我覺得非常棒,因為從小我就想學科技,我爸爸也經常給我講科學家的一些故事。我說這是人類最高的科學成就獎。我也在想,為什麽中國人獲得的那麽少。今天我們13億中國人終於有未來科學大獎,去鼓勵科技的創新。剛剛馬化騰講的一句話非常對,要讓科技、科學成為這個社會最時尚、最時髦的事情,我覺得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我希望未來科學大獎這個事情比諾貝爾獎更加專注,而且有機會超越其它的獎項。
 
鄧鋒(北極光創投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這幫人把高大上的詞都說完了。我們換一個,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別覺得我們好像都犧牲了,隻捐贈錢了,其實最賺便宜的就是我們這些人。你們講,你掙錢難,花錢更難,什麽叫花錢難?把錢花到好的地方,讓自個兒開心,這事難。我們是捐了錢了,但是受益最大的是我們這幫人。其實這些科學家,我中午還問李凱,人工智能下一步發展在哪兒,我做投資就知道投哪兒,我將來想看病,什麽藥管用,我給曉東打個電話,很多新能力我們就能學到。我們有些時候還競爭呢,現在別競爭了,咱們一塊兒幹吧,挺開心的。我們受益人不僅僅是得獎的科學家,也不僅僅是激勵年輕人,我覺得受益最大的就是我們捐贈人,真的是又開心,做了一件既有意思又有意義的事,你說不幹這事兒幹嘛呢。
 
捐贈人承諾過會連續捐贈十年,對未來科學大獎未來幾年的規劃和期待是什麽?
 
徐小平:剛才視頻裏說百年以後,我承認我數學不好,說錯了,應該是十年以後,十年以後在全球影響力上、在科學標準引領上應該樹立一個中國標準,而且我相信一定能達到,鄧鋒你到時候一定要繼續捐,別不捐了啊。我講一個笑話,我能進這個大獎是鄧鋒邀請我的,他給我打電話,我平時跟他合作很多項目,他打電話給我說,小平有一個項目隻要25萬,你投不投?我說我出我出,他說你連續出十年,你分期付款,不過這個不盈利的,我說不盈利我幹嘛投?但是已經答應了,沒辦法,就這樣我就成了未來科學大獎的捐贈者。
 
鄧鋒:小平編故事的能力我得好好學學。我覺得十年以後未來的發展,我們要可持續性是最關鍵的,可持續要做好,不是說每人每年拿多少錢,我們要做一個相當於基金一樣,靠它的某種投資的利息就可以支持這個發展下去。就算到十年以後我還活著,百年以後怎麽辦?我相信大家都還很健康,但是確實存在這怎麽健康可持續發展。第二個事情是要做成比諾貝爾牛的還有一條就是要國際化。大中華地區不管哪個國籍,到某一天,可能真的就是地球村了,我希望到十年可能是能夠看到的。
 
丁磊:未來科學大獎年複一年做下去,首先對這個社會的影響力,我希望每一個小孩子和年輕人,在從事科學創造和發明的過程中,能夠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為人生的一大追求目標,這是對中國廣大的從事科學研究的年輕人來說。第二,在學術界許多從業人員因獲得未來科學大獎作為學術方麵最頂尖的榮耀,我想應該是這兩個方麵去看待十年後未來科學大獎的發展方向。當然,我更希望不隻是我們中國人、華人的科學大獎,也希望成為全球的科學界,甚至全球所有從事科學的年輕人、小孩夢寐以求、追求的獎項。
 
李彥宏:未來科學大獎這個事我參與的時間比較早,講一些背景的情況。最開始提到這個獎的時候,第一天起就應該是全球範圍內尋找獲獎人,後來有不少人反對,反對的理由也是有道理的,我們從零開始做,在中國做這個事的話,如果獎的人都是老外的話,對中國的年輕人能夠起的激勵的作用不夠大,所以我們應該從中國人開始。後來我們說別光是中國人,我們獎勵那些在大中華地區做出業績、做出創新的這些人,後來這個建議被大家所接受了,目前來看效果還是很不錯。
 
第二,我是一個學計算機出身的人,為什麽資助一個生命科學大獎。因為我覺得,在科學的角度很多時候創新是在跨界,是在跨學科,是在很多領域交叉的地方出現的,所以我很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個平台,能夠鼓勵不同的學科之間進一步加強交流,這樣可能過去沒有注意到的東西,一旦跟不同領域的人進行交流,那就能夠產生出創新的火花,能夠推進科學的進步,所以很希望這樣一個平台我們會有各種各樣學科的加入,我相信未來還會設新的獎項,不同的學科大家相互激發、碰撞,就能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馬化騰:我覺得未來科學大獎在前幾年可選的候選人還是比較好選的,因為有大批的科學家,這時候應該是比較容易有亮點出現。但是再往後走,五年、十年以後,可能會有選擇困難症,就會發現,可能很多項目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團隊做出來的,這時候我們這個獎是不是麵臨著一些改變?是不是一個團隊,會有一些改變的過程,要有一些預判,整個規則製度是不是要有一些調整?
 
像剛才(施)一公,捐贈的資金怎麽捐,是不是和團隊分一點啊?請客吃飯啊等等。未來我們還會希望建議有些獎項可以低一點,可以鼓勵年輕人,初始在科研方麵作出一些成績的,可能是老師帶著學生做出一些成績,項目出來我們也覺得非常有意思,這樣低層一些的,希望能夠夯實一些基礎,不一定非得是明星,這是我的一些建議。因為在國際上,美國之前有一個獎,也有人找我一起做,馬雲之前捐了兩屆,找到我,我也很支持他們這個想法。獎金額比較高,但是被很多團隊分這個獎,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既是有點競爭,但是也可以互相學習。
 
王強:我覺得對十年的期盼和期待,從未來大獎的影響力上一定要達到世界級別,雖然講的是大中華區的科學獎,因為評審程序的公正性和專業深度,一定會在未來十年,在候選人沒有枯竭的情況下一定會選擇世界級別的。隻有這種情況下,這個獎起到一個作用,就是諾貝爾之前不具備的,迅速讓這些不是搶眼的專業領域的華人的科學工作者,他們達到接近世界頂級的成果能夠迅速推廣,這樣相當於在一個大的平台上讓全世界學習。諾貝爾隻有一個,再怎麽優秀的,可能被刷下來的也非常多。未來科學大獎也是打開了另一扇大門。
 
其實去年在晚餐的時候,我旁邊坐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的獲得者是老外,他跟我吃飯的時候非常憤怒地說,你們這個獎不公平,我說怎麽不公平?為什麽不對老外開放,他說我獲得諾貝爾獎,但是我的獎金還不如這個,如果你們開放外國人,我們就不申請諾貝爾,就申請你們這個。我說肯定有一天我們會實現的。
 
第二,捐贈者為什麽要做出十年的承諾,在十年除了摸索整個評審機製,還有進一步感召企業家社會資源來共同做這個事業,使得將來十年之後,無論是換了人或者是繼續捐贈,在十年之後獎金數額會源源不斷,這也是感召企業家、民間資本來擁戴這種社會商業,距離非常遙遠,因為隻有這樣才能達到這個獎出發時候的目的。
 
吳鷹:我對未來科學大獎今後十年的希望,希望我們做成中國最牛的、最有影響力的科技大獎。我補充一下李彥宏說的,從未來論壇衍生出來的未來科學大獎,我們做未來論壇就是希望更多的人關心科學,中國更多的人能夠熱愛科學。當時我說沒那麽容易,做一個基金,比如2億美元的基金,用它賺來的錢繼續在做,後來算了算,每年賺來的錢的10%就很大了,融資的時間就拖得很長了,後來丁健、張磊他們提出這個想法,一人捐一點,十年持續來做,先把這個事做起來,這個挺好。最終我們是希望更多的人、更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能夠介入到參與未來科學大獎這個事,因為做公益做到最後是做的人受益,你很開心。我們做好事做的過程中就很開心,這個事又特別有意義,使中國的科學再邁上一步。
 
先在中國做沒有問題,等做得好了摸索出一些方式方法來。包括捐贈委員會、評審委員會,中國的科學跟歐美的科學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在快步趕上,當務之急跟商業完全無關,不能說跟李凱聊聊可能對我的投資有幫助,但這不是我們的初衷,我們做未來科學大獎就是跟商業無關的科學的東西,是未來的一個東西,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個高的水準,一個高的影響力。我最想看到的是,我們這些獲獎者在若幹年,不遠的將來也獲得諾貝爾獎,再有好的事情,我希望我們也能夠看到李彥宏剛才講的,三四十年以後我們參與未來論壇、未來科學大獎的人獲得這些獎,那我們就很開心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