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沙月光:香港電台向BBC說再見

來源: 河裏的石頭1 2017-09-07 08:08:1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4691 bytes)

香港的公營電台香港電台從9月4日淩晨起,取消24小時轉播英國廣播公司(BBC)國際頻道,改在同一頻道播放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香港之聲”。


 

英國媒體9月4日報道稱,香港電台六台於4日淩晨已開始,以普通話播送央廣香港之聲。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節目改於每晚11時至早上7時,由香港電台第四台轉播。


 

香港電台六台於1989年12月3日開播,原先每日24小時以英語轉播BBC“世界頻道”節目。


當這條消息出來時,愛國同胞讚好一片,而那些仇中反中的魑魅魍魎在呼天搶地。

 

回歸二十年,伴隨著形勢不斷變化,如何進一步激發香港民眾愛國愛港的熱情?如何減輕那些謠言怪論對香港社會危害?關係到香港未來的繁榮穩定。


如何為香港提供強有的輿論支持和引導,就成了一個重中之重的課題。


 

從國際輿論格局來看,新聞及評論來源幾乎被西方國家壟斷。新聞是一種信息傳遞,比方說,沒有一位聽眾能在1999年親身跑到科索沃去看一看發生了什麽?絕大多數信息隻能通過CNN或BBC傳遞,如果他們為配合本國利益需要炮製謠言時,受眾隻能盲目相信。

 

評論則是最終解釋權,可以在報紙上長篇大論,也可以在電台裏娓娓道來,以西方標準來解釋一切,當然,前提必須符合他們利益。


 

這是一種話語霸權,在“言論自由”大旗下,容不得你有一絲一毫的冒犯,他說你聽,閉嘴不語才是他們要的“言論自由”。


 

再說香港,在BBC告別六台之後,有的人在網上裝模作樣歎一聲“悲哀”,似有萬般離愁在心間。


如果他們能了解一下香港電台曆史,也許不會再那麽天真。


 

港英當局的“輿論控製”


 

當香港被殖民時,殖民者為了順利奴役殖民地必須控製輿論,要控製輿論必須控製輿論工具。


 

一戰之後,隨著傳播技術提升,反資本主義思想,反殖民思想通過印刷物和電波在全世界不斷深入人心,香港也不例外。


 

1922年,英國成立“英國廣播公司”(BBC),由國家來掌控輿論。


 

在遠東地區的香港,則由民間人士組織起了一個“香港無線廣播社”,傳遞各階層自己的聲音。


 

港英當局意識到任其發展必不利於它的殖民統治,1928年6月30日,港英當局正式開辦廣播事業,建立ZBW電台(後來有個華語台ZEK),每晚9點到11點播送兩個小時英語節目,經費由當局負責。


 

6月30日被指定為香港電台成立紀念日,當時當然想不到第二天就是回歸日。


 

既然港英當局全資撥款,這錢還得從香港撈回來,不久,當局就對收音機持有者征收牌照費,BBC在英國也是這樣運作。


 

1928年,誰家裏有台收音機,是件絕對牛X的事情,全港有牌照的收音機家庭不過120戶,每年12元。

 

有車不稀奇,你去誰家做客,主人淡淡地把收音機打開,飄來一段莫紮特鋼琴曲,你回去可以跟鄰居們吹牛了。


 

1929年,香港電台搬入郵政總局,港英政府依BBC模式成立廣播委員會,由郵政局長任主席。10月,港督史密斯為播音室揭牌,正式宣布它為政府電台。


 

電台主要傳遞倫敦的聲音,周末會有一些文藝節目,中文台以天氣,股票為主,偶爾插入粵語唱片。


 

1930年起,開始轉播BBC節目,並有了中文新聞節目,就是翻譯加工一下。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日軍炮火向華南蔓延,香港人口劇增到近100萬,這時中文台需求遠遠大於英文台。


 

香港電台在1938年增設第二座發射台,呼號為ZEK,這時有牌照的收音機已達8000個以上,加上無牌的可能累計有20000左右。


 

1940年,戰局日益緊張,港英政府高官家屬向澳大利亞撤退,這樣,香港電台開始對澳大利亞進行定時廣播。


 

到這時為止,香港電台一直為英國殖民者所掌控,無論時長如何增加,節目如何多樣,主流價值觀必須符合英國利益,根本不可能有反殖民主義思想存在的空間。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發,12月11日,電台宣告皇家海軍的威爾士親王號被日軍擊沉,大英帝國遠東防線崩潰,整個香港籠罩在一片絕望之中。


 

12月25日聖誕節,英軍向日軍投降,香港易手。

 

作為侵略者,日軍在第一時間占領了香港電台,呼號改為JPHA。中文名叫“香島放送局。”


 

電台隻是工具,主要看誰在掌控,這三年零八個月之中,廣播裏聲音都是“大東亞共榮”“皇軍不可戰勝”的論調。


 

日本投降後,英軍又大搖大擺回來接收香港,恢複了中英文節目播出,倫敦的聲音又在香江響起。


 

到了1949年,有牌收音機達到22000個。


 

新中國成立後,出於對革命思想的恐懼,港英當局加大了對電台的控製。1951年,政府新聞處接管電台,非新聞處撰寫的新聞稿,評論稿一律不得播送。


 

60年代進入了電視時代,香港電台又多了一項製作電視節目的功能。


 

1965年香港電台廢除牌照製,全港收音機達到60萬台以上,來到一個信息新時代。


 

回觀這一時期,所謂“言論自由”隻是畫餅而已,香港電台隻是一種輿論工具,它傳遞什麽,表達什麽,都是為政治服務,一切服從大英帝國的利益。


 

回歸前後


 

作為香港最早廣播機構,香港電台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一直由政府撥款扶持,公信力也牢牢排在第一位。


 

80年代之前,出於殖民統治需要,港英政府壟斷全部政治權力,民主是不存的。整個政治結構的核心就是港督製,特點是:

自我封閉。


高度集權。


 

八十年代初,《中英聯合聲明》發表後,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時間已屈指可數,這時,英國對香港統治方式發生重大轉向。


 

英國在上個世紀不得不結束各個殖民地統治時,總要留下一些禍根,以便自己混水摸魚,甚至損人不利己。中東,南亞,東南亞,非洲都深受其害。


 

香港,它也不會心甘情願地交回中國。從意識形態上來說,它要在香港留下一個或多個“民主”“反共”的輿論陣地。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英國一改以往對輿論鉗製手法,而高唱起“新聞自由”調子,隨著1997臨近,香港電台由政府喉舌向“為民發聲”的角色大轉彎。


 

這樣轉變實質上是中國與英國雙方之間的權力製衡,對抗體現,互相爭奪的是“政治空間”。


 

中國當時第一重要任務是確保主權平穩收回,在治權方麵采取“一國兩製”,至於人心回歸,則相對較為滯後。


 

英國依托著西方強大的輿論力量,在話語權空間上不斷擠壓中國,一個是電台,報紙等媒體工具,一個是學校教育。


 

這時香港電台就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一方麵它是拿政府經費運作,一方麵又披上“政府批評者”的外衣。這個悖論,自然會導致扭曲。


 

按資本主義套路,拿誰的錢,當然為誰辦事。你總不能一邊從老板那裏領薪水,一邊對老板破口大罵,甚至天天傳遞老板對手的聲音吧?


 

1997年之後,香港電台定位就變得有些迷茫,它的方向在哪裏?

一,回到政府政策解讀者,傳播者的角色。


二,維持現狀不變,拿政府的錢,不為政府做事。


三,獨立出來,成為政府批評者。但錢從哪裏來?


 

其實這三種都不理想,特別是最後一種,必須會淪為燈塔國的工具。


 

2009年9月22日,港府宣布“由香港電台肩負香港公共廣播機構的使命,繼續以政府部門的身份服務市民。”


 

這既是一種妥協,也是一種製衡,但某種勢力預感到不妙,他們利用這個公信力最高工具的機會將越來越少。


 

從2010開始,網絡上各種撕裂內地與香港情感的輿論炒作不斷在網絡上演,甚至一些歪瓜裂棗有組織有計劃的散播“港毒”思想。


 

在這種勢力推動下,香港電台某些人也刻意突顯“獨立性,公共性”,站在政府對立麵,對也批,不對也批,扮演起世人皆醉我獨醒的角色。


 

而愛國者認為,既然“一國”框架是基礎,那麽以公款運作的香港電台就有義務去宣傳,引導正麵的,愛國的事物,消彌殖民地時代遺毒,堂堂正正以中國人的身份說話。


 

所謂“新聞自由,獨立性”,在全球並不絕對存在,它永遠是相對的。CNN跟特朗普叫板,但它絕不敢跟資本叫板,這種矛盾背後是特朗普與資本集團的矛盾。


 

BBC的角色

 

請神容易送神難,今天終於把它送走了。第六台一直是BBC對香港輿論宣傳的主要陣地,每天24小時不間斷播送。


現在把它挪到第四台非黃金時段,非常合理。你一個英國政府宣傳機構,憑什麽占據著香港電台一個重要頻道?


 

“向來如此,就一定是對的嗎?”-魯迅《狂人日記》


 

香港都回歸二十年了,BBC還在中國香港不停BB,去吧,第四台才符合你的高貴冷豔,那可是古典音樂頻道,沒虧待你。


 

BBC對華新聞一直很擅長拚接歪曲,戴著一副有色眼鏡,涉藏假新聞就不說了。說說2014“非法占中”時BBC的表演。

 

 


 

整個事件從造勢,醞釀,啟動,升溫,發酵,衝突過程中,BBC一直忙得不亦樂乎,一直搞到2015年5月4日才撤下熱點。


 

作為國際大媒體,跟打了雞血一樣撲在“非法占中”事件上,一會大講抗議的藝術,一會美化破壞秩序的暴力分子。什麽用心?


 

BBC還拋出各種疑問,用標題進行引導。“旺角發生了什麽?”“為什麽會有占中?”各種懸念接二連三,誰要是被吸引去看網文,聽電台,裏麵盡是鼓勵“公民抗命”這套把戲。


所謂“公民抗命”“公民不服從”是美國七十年代反戰運動玩剩下的渣渣,隻是重新撿起來洗洗,騙騙小孩子罷了。


 

不斷製造新聞話題,保持熱度,BBC就是要保持一種“占中”氛圍,讓更多人參於進來。


 

BBC還很巧妙地使用“北京”“香港”“中國”等名詞,不知不覺將北京與香港從政治上分成兩個對立陣營,解構“一中”原則,營造兩個政治實體概念。


BBC總會有這樣的標題“北京贏了嗎?”“香港贏了北京了嗎?”。這種潛移默化的結果,會使很多人相信內地與香港是互為對立的陣營。我們講團結,他們要破壞。


 

最後,總有熟悉的味道--妖魔化中國。用在中國政府身上的詞匯經常是block封鎖,control控製,還有嚴密,操縱等等,接下來就是人權,自由,民主這一套。

 

問題是“非法占中”是一場帶著政治目的,受人操縱的街頭運動,在基輔,在大馬士革都出現過,連口號都是一個師父教的。


 

BBC打著客觀公正的旗號,實際上起到輿論聲援,放大影響的作用,體現出來的是殖民者賊心不死的嘴臉。


 

英國左派上街抗議時,BBC怎麽說?那是非理性的,赤裸褐的民粹份子。


 

而香港電台還要給你們一個頻道,24小時BBB,BBB?


回去吧,去倫敦,去曼徹斯特,去格拉斯哥講“公民抗命”“真普選”吧!

 

2012年9月17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香港之聲正式在香港開播,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出席了開播儀式,還有中央電台台長王求,明星譚詠麟等人。經過五年運作,終於取代了BBC的位置。


 

期待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能夠肩負起它的使命和責任,堂堂正正發聲,有的放矢,無縫對接。以趣味性,感染力,接地氣,贏得聽眾喜愛,讓那些“港毒”邪說無地容身,守好一片陣地。


 

槍杆子,筆杆子一個也不少。

所有跟帖: 

這也是一種主權的表示,早晚要來。 -xianliaoxianliao- 給 xianliaoxianlia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7/2017 postreply 12:31:5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