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樂剛學到一個新名詞:“魯警”:《這些山東人,世世代代在香港做警察》

來源: HappyNow?! 2017-06-30 15:21:0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45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HappyNow?! ] 在 2017-06-30 15:22:1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這些山東人,世世代代在香港做警察

 

http://news.ifeng.com/a/20170630/51352515_0.shtml

 


來源:閃電新聞

 

 
 
 
 

原標題:這些山東人,世世代代在香港做警察

香港,中環。

荷李活道鴨巴甸街35號。

60年前的1957年,梁紹莊出生在這個充斥著山東口音的警察宿舍裏。

94年前的1923年,他父親和進入這幢“已婚警察宿舍”的大多數人一樣,從兩千多公裏外的山東威海,漂洋過海來到開埠不久的香港,成為了警察隊伍中的一員。

近百年來,這些“山東差”和他們的子輩、孫輩們,以山東人勤勞、勇敢、忠厚、俠義的品質,守護著港島的穩定和繁榮,贏得了香港人民的喜愛。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魯警。

漂洋過海到兩千公裏外當警察

連接了中環蘭桂坊至上環嚤囉街的荷李活道,留下了梁紹莊難忘的童年時光。

梁紹莊把它比作一條“時光隧道”——1841年,強占香港島的英軍從這裏登陸。如今,這條還在生長的曲折巷子,串起了眾多地標建築。鐫刻進磚瓦裏的歲月,記載了香港百年來的興衰榮辱。

荷裏活道鴨巴甸街35號的前身,是始建於1889年的中央書院,這是香港第一所為公眾提供高小及中學程度教育的西式官立學校。這裏人才輩出,傑出校友就包括孫中山先生。

1951年,中央書院改建為香港第一所華籍已婚警察宿舍,兩棟不到十層的建築,提供140個一房和28個兩房單位。

梁紹莊就出生在北棟四樓西首的房間,而他的堂弟,後來擔任特首的梁振英,出生在六層東首的房間。

在加起來不足兩百戶的警察宿舍裏,梁紹莊有過統計,“百分之七十都是山東人、威海人,整個香港‘老警’到今天,精英都是從這裏出去的。”

來到艱苦的異鄉,七成山東老鄉營造了一種“豎立的精神”——四層西首這間不足四十平米的單元,生活著梁紹莊父母和七個兄弟——在艱苦的環境下拚搏向上。

這一家人的命運,與大時代的背景休戚與共。1898年,根據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和《訂租威海衛專條》,位於位於香港的新界與山東的威海衛,一同成為英國的租借地。隨著香港人口劇漲,警隊需要擴充人手,港英政府在1923年首次從威海衛引入警員。

第一代“山東差”“身材高大、不懂英語”,基本被安置在衝鋒隊或交通隊。按照彼時警隊的編製,A組是歐洲及葡國警員,B組是俗稱“大頭綠衣”的印度警員,C組是本地警員,E組是反海盜的白俄羅斯警察,山東魯警則屬於D組。

“在那個時候,香港警隊貪汙風氣很厲害,隻有山東人是一股清流,他們上班隻有一個目標,把工作做好,發工資後養大、教育好小孩。”梁紹莊告訴齊魯網-閃電新聞記者,“他們最簡單的思維如此”。

所以,對從小“野生”的梁紹莊們來說,兩件事情印象深刻:老爸們晚上進修英文、老媽們年節包起水餃。

51.jpg

1959年出生,後來成為魯警一員的叢培勝,對這樣的細節印象深刻:“山東人聚在一起很團結的,我婆婆經常帶著我去每一家串門。家裏都吃麵食,還有一些水煮花生、花生米拌小黃瓜。大蔥、蒜頭,肯定都是要的,切了一段一段就著麵吃了。”

和梁紹莊一樣,今年61歲的畢成德同樣在警察宿舍裏長大。吃過麵後的絕大部分時光,就是待在陽台,看父輩們出勤、跑操。

警察宿舍裏的時光日複一日,操著威海話的“山東差”們,警銜越來越高。聽著父輩們勵誌故事上大的男孩子們,有八成第一誌願就是當警察。

我在警察宿舍長大,所以我就想當警察

54.jpg

畢成德出生的五、六十年代,經曆了香港社會的多次動蕩。年幼的他,常常要拎著午餐,突破重重關卡來到父親所在的灣仔警署,跟一個多月回不了家的父親見上一麵。

“我跟弟弟上學包一個車,中午吃飯的時候,在我們等車的地方就被人放上了炸彈,開車前半小時被人發現了。”經曆過動蕩年代的父親沒讓畢成德當警察,但對一個十幾歲的男孩來說,父親已經成為了心中的英雄和偶像。

1978年,高中畢業的畢成德沒有絲毫猶豫,放棄讀大學進入了警隊,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獲得晉升。

從五十年代開始,依靠自己忠誠、厚道、不計較的付出,第一代魯警已經在香港紮根,奠定了在香港警界的地位。

此後,他們的後代,開始不斷加入警隊。隨著和香港社會的融合,無論是叢培勝還是畢成德,他們已經不會講父輩口中的山東話,但山東人的品質在他們身上得以延續和繼承。

相較於父輩,服務警隊的第二代山東警察,從七十年代到千禧年代,經曆更加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濟起飛、定期返鄉、回歸祖國、去留抉擇……

在熬過了七十年代的艱苦生活後,從警第六年的畢成德,迎來了他們家族的重要時刻——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在北京簽署,這意味著往威海發了幾十年的郵件後,警察父親將被批準回到山東老家探親。

“我就看到他一年到頭往回跑,從一年一次到兩年三次,很快很快往老家跑。”除了香港飯桌上的水餃,畢成德告訴齊魯網-閃電新聞記者,他開始對遙遠的家鄉產生新的興趣。1988年,畢成德終於跟著父親回到了祖籍威海。

與西化的香港不同,威海平房的土炕、房頂的魚幹,這一切都讓畢成德感受到了濃鬱的鄉情,“我喜歡威海,隻能是因為鄉情。我們讀小學的時候,學生手冊裏問你的名字源自什麽地方,我一定是源自山東威海。”

“我們從小就知道我們老家在什麽地方,但不知道是什麽樣子。”32歲,已過而立之年的畢成德,以家族長孫的身份回到故鄉,他一個勁的跟著父親“激動”——“爸爸的兄弟姊妹有幾十年沒有見,再見一定很激動,我就也跟著激動。”

退休後的畢成德依然經常往返魯港兩地,他成為了為數不多能聽懂威海話“家去”就是“回家”意思的同齡人。

97回歸前,港英政府給服務於香港警隊的警察提供了一個選擇權——去英國或留香港,但無論是畢成德還是叢培勝,都選擇留在了香港——“因為這裏是中國”。

做警察一百年他們正在創造一個紀錄

畢成德內心正在創造一個記錄——父親當警察36年,自己當警察34年,兒子當警察也已經有10年,“所以現在我們三代當警察有80年。到我兒子退休可能最少得100年。這會個是一個紀錄。”

從第一代山東警察到港的1923年開始算起,山東人在港從警100年的紀錄,很快就會被創造。而創造這個紀錄的,一定不止畢成德一個家族。在今天的香港警隊裏,依然活躍著不少山東警察的後代。

1971年,穀家的長輩來到香港做警察42年後,迎來了長孫的降臨——名字寄托了這個家族的理想——穀祖耀。隻不過,相隔42年,在香港土生土長的穀祖耀,已經完全聽不懂爺爺固執的山東話。

53.jpg

父親對穀祖耀的管教相當嚴格,“什麽時候回家、什麽地方不可以去、什麽朋友不可以交、不可以抽煙、不可以喝酒……很多很多。如果我跟同學去玩,不在他規定的時間回來,他會打我,他會罵我。我一個月都不能再跟那個同學去玩等等。”

17歲,在嚴厲管教下成長的穀祖耀進入警校,同年,父親因病去世。第二年,穀祖耀進入警隊,成為了第三代警察。在進入警隊後,隨著對父親的理解,沒能和父親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

在童年的記憶力,過節包餃子的場景,成為他腦海中為數不多的父慈子孝的難忘時光。

“小時候就常湊到一個家裏吃飯,我爸爸那年代、爺爺那年代,他們過節都去家裏包餃子,我的叔叔、我的爸爸每個人能吃六七十個,他們包很多很多才足夠。”穀祖耀很小時候就已經學會了包餃子,而且把這個習慣延續至今。

於是,水餃成為了穀祖耀內心的情感符號。同樣對遠離故土、漂泊異鄉的山東警察群體來說,水餃也成為了維係鄉情和思念的感情紐帶。

梁紹莊用“山東人的太廟”形容位於港島駱克道20號的“美利堅京菜館”,這家由威海老板經營的老飯館,主打山東燒雞、膠東打鹵麵、鮁魚水餃等地道山東菜。香港沒有“魯菜”館,京菜做的往往就是山東菜。“所有的山東老警,都知道這家店,想家的時候,就會來這裏吃水餃吃炸醬麵,這裏是山東人的‘太廟’。”

對這些一代、二代的老警來說,每年3月14號和9月7號在“太廟”舉行的聚餐,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儀式。畢成德聽老人說,這兩天,是第一代山東人從威海來到香港的日子。

他記不清自己是從哪年開始參加了“老警們”的聚餐,但他能感受到,這兩年越來越多的警察開始加入,大家AA製,吃飯、談天、唱歌,我多想回到家鄉,再回到她的身旁……

5月底,得知齊魯網-閃電新聞記者赴港采訪的來意後,在山東省政協常委、港區召集人朱銘泉先生的組織下,梁紹莊、畢成德、叢培勝、穀祖耀等等第一次坐在了一起。席間,朱先生夫人朱吳妮娜創作的一曲《我愛山東》,唱哭了眾人:

這是一個儒家文化之都

它陪伴我們成長擁抱夢想

……

海外遊子心連心

擔當窗口紐帶橋梁

……                                                               

你我如同血脈來相連

昂首向前

席間,畢成德說,除了希望兒子能打破山東警察在港從警100年的記錄,他更希望能接過班,把“太廟”的傳統繼承下去,“我想家,老家也是我的家。”

記者張曉博、周諾龐、貴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