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沙月光:中國巴拿馬建交,誰還在乎台灣地區?

來源: 河裏的石頭1 2017-06-13 18:34:5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686 bytes)

北京時間13日早9時,巴拿馬總統發表講話,宣布巴拿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台灣地區“邦交國”再失一個,僅剩20個。

中巴兩國的《聯合公報》也已經簽署,接下來就是互設大使館等程序了。

島內上下又陷入一種歇斯底裏的悲情戲份之中:

有高喊北京打壓,欺人太甚的,

有呼籲團結一致,化壞事為好事的,

蔡“省長”還一邊說早已掌握情況,自己拚到最後一刻,一邊說拿兩岸關係威脅大陸。

還有奇葩說巴拿馬在甩人前,還騙了260萬美元援助款,這是台灣騙子政客最不能忍的,專業強項豈容懷疑?

不管島內怎麽演,這出悲情戲看來還會是個連續劇。

台詞來來回回就是這兩句:

一有斷交就:“幹什莫啦?人家生氣啦啦!”

跟它講一個中國,“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一個內外交困的小島,本錢越來越小,走在“台獨”這條死路上,不會有光明,也不會有未來!

對台灣反應看看就好,當一樂,過度關注那就太把它當回事兒了。

巴拿馬渴望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台灣地區仍是一個叛亂省份的地位,巴拿馬如果再保持這種畸形關係,既沒有格局也談不上大局眼光。

對北京而言,這是他全球戰略規劃的一部份,建交,無非是時機上的選擇。

巴拿馬是誰?

19世紀的巴拿馬,屬於哥倫比亞共和國的一部份,但它注定要從哥倫比亞分離出來,因為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巴拿馬地處中美洲最狹窄地峽,扼守著太平洋與太西洋以及南北美洲大陸之間的交通咽喉。

英國,法國,美國早已經盯上這個地方,各列強誓要掌控這塊寶地。

《左傳·桓公十年》有句話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哥倫比亞如果不放棄巴拿馬,等待它的就是屍山血海。

1849年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美國大量人口從東部湧向西部,當時美國東西交通閉塞,由海路繞道巴拿馬地峽成了必經之路,這更加堅定了美國控製巴拿馬的決心。

1850年,西方投資的地峽鐵路開建,1855年通車。

這條鐵路是由數千名華工與巴拿馬窮苦人民一同用生命修建而成,死亡人數比枕木還要多。

他們死前的生存環境,工作環境極其惡劣,在資本眼中他們不是人,隻是一些比枕木值不了幾個錢的工具。

這條鐵路有個小站叫“馬塔秦”(當地語),意思就是:被殺害的中國人。

令西方紳士,政客,資本家們熱淚盈眶,常掛嘴邊的“人權”這時在哪裏?

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建,全長八十公裏左右,死去的華人和其它勞工有七萬多人,用“一米運河一條命”來形容並不誇張,當地人把運河兩岸稱為“死亡河岸”。

1903年在列強推動下,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獨立建國,同時美國與巴拿馬簽下了《運河條約》,1909年巴拿馬與清政府建交。

1911年辛亥革命後,兩國繼續保持外交關係。

1949年起至今,巴拿馬一直與台灣非法政權保持外交關係。

2017年6月13日,中巴正式建交。

一條運河養全國
 
巴拿馬運河建成後,極大方便了東亞與美洲,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的貿易往來。一艘貨輪從美國東海岸取道運河前往橫濱,可節省行程4800公裏,從厄瓜多爾取道運河前往利物浦可節省8000公裏。

輪船過路費,管理費就成了巴拿馬主要經濟收入,但最大受益國是美國,美國也是運河實際掌控者。

《運河條約》是一個不平等條約,美國以極低的“價格”取得開鑿權和永久使用權,並擁有占領和控製運河地區的權力。

這裏其實是美國的飛地,連法律也是美國法律,還有美國任命的總督,後來還有“南方司令部”的駐軍。

這條生命線為美國帶來源源不斷的種種利益,這種搶劫式的致富手段,現在被“美式民主才能強大”的金科玉律替代。

巴拿馬稍有反美情緒,馬上會被拳打腳踢,美國對自家後院小弟們可從來不會手軟。古巴不是不聽話嗎,美國封鎖古巴多少年?暗殺卡斯特羅多少次?
 
1989年12月20日,巴拿馬總統諾列加被美軍綁架,美國早就想收拾不聽話的諾列加,經過輿論抹黑,將其罪犯化之後。

美軍出動27684名士兵,300架武裝直升機,入侵巴拿馬,打死一千多名巴拿馬人,綁架了諾列加,還以人權名義搞了審判。

直到今天,媒體還必須使用”逮捕“,而不用綁架一詞。因為美國永遠是正義的,最好你不要有什麽疑問。

中美洲和加勒比海是美國自家後院,台灣地區的“邦交國”一大半集中在這裏,像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薩爾瓦多等。

中國和美國都心照不宣,真正阻礙這些國家與中國建交的力量,當然不是來自台灣地區。

除古巴之外,美國一直將“後院國家”牢牢捆綁在一起,大力幹涉它們的內政外交。在對華關係上,它們幾乎都倒向台灣地區,而台灣當局也要付出相應的酬勞。

尼克鬆在1972年訪華之後,中美關係破冰,但美國始終沒有放棄對“後院國家”的外交引導,美國主要擔心兩點:
一,前期是恐懼中國對該地區實施“輸出革命”,引發反美政權出現。

二,後期是擔心中國經濟,政治影響力滲入自家後院,動搖自己絕對領導地位。

台灣當局恰好可以扮演這樣一個角色來遏製中國的發展。

而對巴拿馬等國而言,一方麵,它們不可能冒著忤逆美國的風險與中國建交,另一方麵,保持與台灣畸形關係多少會有經濟收益。

台灣當局也樂意用“銀彈外交”“金元外交”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並欺騙島民。

像巴拿馬,人口不足400萬,從2000年到2014年,它的財政收入有96億美元來自運河收入,而它的年均GDP隻有460億美元。

除此之外運河還有一種不可說的黑色收入,就是毒品。這個就不細說了,因為大家都知道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毒品消費市場。

無論是運河收入,還是黑灰收入,都不能令巴拿馬有真正安全感,它必須還要發展其它產業,發展與全球各國貿易來完善自身經濟結構。

更可怕的是尼加拉瓜在2013年也在準備挖運河,耗資400億美元。

捆綁在美國一家身上,早晚是沒有出路的。中國,則是中美洲國家發展的另一個理想選擇。

中國人來了

1999年12月31日,在各方壓力下,美軍全部撤出巴拿馬,運河的管理權和防務權至少在表麵上回收到巴拿馬政府手中。

然而作為運河最大的利益攸關方,美國在移交經營權的同時,又迫使巴拿馬人跟它簽下了《中立條約》。
一,巴拿馬領土上不得部署別國軍事力量。
二,美國有權在運河通行受到威脅時進行軍事幹預。
三,運河安全保衛軍事演習由美國牽頭舉行。

可見美國在軍事上仍然牢牢控製著巴拿馬,普京說得對,世界有真正主權的國家並不多。

這條運河對中國而言,現在非常之重要,“海洋強國”戰略目標製定後,巴拿馬運河作為中國西半球最重要的海上戰略通道作用愈加明顯。

中國已經成為巴拿馬運河的第二大用戶,僅次於美國,運河的重要性在於:
一,有利於推動中國與拉美國家之間的經貿聯係。2016年運河擴建後,20萬噸級貨輪可通行其中,中國的散裝船大有用武之地。

二,提升中國造船工業,基建行業的市場份額,中國大有文章可做。

三,提高能源進口多元化保障。

中國在建交之前,企業先行一步,特別是基建大型公司,人脈搭建方麵,有華僑創建的“中國統一促進會”等民間機構,統促會現在好像已經進入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了。

中國人來以後,就會慢慢站穩腳跟,以後誰家要建個鐵路,挖個運河,就不必被歐美企業死死卡住。

中國基礎建設,“好吃便宜又大碗”,競爭力不是一般的強。

美國朝野對中國在它家後院出現,相當焦慮,投資400億美元的尼加拉瓜運河,要是被中國人拿去搞,美國怎麽辦?

還有中國的融資能力,也給了拉美國家另一種選擇,為什麽非得天天求著IMF和世界銀行?

中國跟巴拿馬建交是水到渠成之事,國民黨下台了,北京反倒輕鬆了,該如何推進就如何推進,該建交的就建交,別讓人家等急了。

美國摸到中國後院已經好多年了,四處送免煮。

來回不往非禮也,中國將來一定會在美國後院送溫暖。

至於台灣,還停在“外交戰”思維上,那格局真的是井底這蛙。還在那裏琢磨:北京是掏了多少錢撬了我的人?
 
凱子當慣了,腦子裏就這點東西,大陸也有一些人跟井蛙一個德行,四處哭喊:提款密碼一個中國。簡直有病沒藥治了。

現在根本不是跟台灣搶“邦交國”的問題,大國崛起是曆史進程,中國跟美國的碰撞是全方位的,台灣省民眾想多了。

如果就這種事去寫文章分析兩岸未來,那是太看得起島上政客了,浪費時間。

奉勸島民一句:

你不把自己當中國人,別人也不會把你當人!

所有跟帖: 

大陸這麽大,台灣那麽小,隻許二選一建交,為國家利益,當然是選大者。台灣的金錢外交無法持久。 -競選- 給 競選 發送悄悄話 競選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3/2017 postreply 21:41:5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