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與印度推動從亞太延伸到非洲的“自由走廊”計劃

來源: atrium 2017-05-26 23:47:1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846 bytes)

日本將與印度推動從亞太延伸到非洲的“自由走廊”計劃     

      在田徑場上的長跑項目中,印度選手恐怕難以和非洲運動員比肩,但我向你們保證,在創造美好明天的征程中,印度將永遠支持非洲,與你們攜手同行。”

  在23日於印度古吉拉特邦召開的非洲發展銀行年會開幕式上,印度總理莫迪動情的演講引來熱烈掌聲。《印度快報》說,在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閉幕幾天之後,印度便提出“亞非發展走廊”的概念,如今這一提議也成為莫迪在這次演講中的重要內容。印度正著力深化印非關係,以抗衡中國在非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22日至26日,來自非洲的近3000名代表聚集古吉拉特邦。這是非洲發展銀行大會首次在非洲之外的印度舉行。

  圖為印度總理莫迪會見在印度舉行的第52屆非洲發展銀行大會的代表

 

  “你們支持我們的戰鬥,就如同你們為自己而戰”,在23日的演講中,莫迪搬出納爾遜·曼德拉當年的溢美之詞談論印非關係的曆史,並以作為印度總理,他幾乎走遍非洲的每一個國家強調雙方關係如今的突飛猛進。

  “印度商業在線”網站評論說,印度顯然在著力強調在非洲的存在感,以對抗中國的“和平攻勢”。

  據美國之音電台網站5月24日報道,印度與非洲的關係曆史悠久,目前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印度斯坦時報》稱,在非洲,印度雖然比不上中國,但已經成為比日本和美國更大的貿易夥伴。但這次大會也反映了印度的擔心——印度擔心在美國影響力下降,而中國的影響力上升的同時,印度在非洲“後院”的經濟和軍事聯係上做得不夠。北京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更是讓新德裏覺得必須在非洲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對印度具有非常的地緣政治利益。

  非洲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尼日利亞

 

  報道稱,在參加這次大會的代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財相麻生太郎率領的日本政府代表團,日本將與印度討論攜手推動從亞太延伸到非洲的“自由走廊”計劃。“自由走廊”計劃是通過修建基礎設施來進一步推動亞洲、非洲和中東的貿易和投資,去年11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東京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將推動這項計劃,印度財長賈特裏不久前訪日時再次提出這個合作議題。

  《印度經濟時報》5月16日的一篇報道指出,所謂的“自由走廊”計劃,是日印攜手在非洲、伊朗、斯裏蘭卡和東南亞國家興建多個基礎建設項目,以平衡中國的區域影響力。目前,新德裏和東京都有打算投資東部非洲的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項目。日本將加入印度在伊朗重要戰略港口恰巴哈港的擴建以及毗鄰經濟特區的開發計劃。在斯裏蘭卡東部,兩國則有意投入戰略要地亭可馬裏港的擴建項目,同時還可能共同開發位於泰緬邊界的達維深海港。現在,印度、日本已經開始各自的基礎設施發展項目。

  曆史上印度和非洲間的經貿關係其實遠比中國-非洲間密切,傳統上印度曾是非洲低端紡織品的最主要供應商,早在鄭和下西洋之前,大批印度商人和移民就在非洲東海岸定居、經營,近幾百年更遍布幾乎整個黑非洲,包括肯尼亞在內的東非英語國家,印度的痕跡更加明顯。印度人多數經營金融業、零售業和小批發業,許多僑民已在非洲生活五六代,並形成了龐大的商業、金融和人際網絡。印度產品也早在二戰前後便行銷大半個非洲,尤以紡織品等輕工產品為最多。

  日本首相安倍(左)與印度總理莫迪(右)

 

  由於這些獨特的優勢,在一些國家,印度人被非洲當地人看作“自己人”,如在西非、南部非洲一些國家,中國等其它國家商人被限製進入零售業,但印度和黎巴嫩商人卻不受限製。

  由於和非洲打交道時間長、層次多,且大量印度僑民滲透到非洲政治、經濟、文化各層麵,印度企業在許多國家和城市有完善的“食物鏈”:批發、零售、回籠資金、匯出利潤,都可以在“印度圈子”內部完成,且縱橫交錯,形成跨行業、跨國的利益體,生命力頑強,可以在非洲實現“經濟循環”,資金周轉快,對當地就業推動明顯,這些都是中國、甚至英法企業所不能及的。

  由於交流曆史悠久,加上語言障礙少,印度對非洲的文化輸出相當有成效,通過大學間合作和交流,在東部非洲的不少國家,存在一個知識分子內部的“印度代言階層”,如肯尼亞、毛裏求斯都曾有人鼓吹“21世紀是印度洋世紀”、“印度比中國更有前途”,主張非洲各國疏遠中國,靠攏印度。

  印度欲打造史上最大非洲峰會

 

  近年來印度國內經濟發展雖十分迅猛,但“拳頭”乃是軟件、微電子等智能產業,非洲對此尚無法消化,且即便有次需求,直接和歐美接軌也更劃算(如馬拉維的新興軟件業便是如此);“印度製造”或價格低質量更差(如“印度布”在非洲基本上是“地攤貨中的地攤貨”代名詞),更要命的是門類不全,無法滿足工業製成品需求旺盛、但自身製造業基礎單薄的非洲“性價比要高”的胃口,就更不用提產業轉移了。簡言之,如果說印度通過自身經濟刺激,在短時間內可以擴大從非洲的進口需求,但“印度製造”和“中國製造”在非洲這個特殊競技場的全方位劣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幾乎無解,中非間有來有往的互補經貿關係,在印度-非洲間很難構成。

  製約非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是基礎設施欠賬太多,大型工程匱乏,在這方麵歐美各國“有力無心”,而印度則是“有心無力”——事實上莫迪上台後極力推動的印度本土基礎設施“大手筆”,從資金、技術和承建等各方麵尚且要仰賴“外援”,又如何能滿足非洲這張“基礎設施白紙”的需要?

  “人文對重商”的所謂“印度象對中國龍優勢”恐怕也未必靠得住。《塞舌爾太陽報》就曾經說過,在印度裔占相當比重的非洲印度洋國家,當地人通常將印度裔稱為“karanas”,對他們抱複雜心態,經濟上依賴,政治上卻警惕和排擠,這些印度裔也小心翼翼地不去觸及當地人核心利益,更不敢公然展示自己和母國的特殊關係,曆史上“如果印度對印度洋國家印度裔過於熱情,反倒會事與願違”;肯尼亞一些學者更指出,莫迪上台後印度也開始在投資、貿易等方麵仿效中國做法,隨之而來的是類似副作用也同樣凸顯,如在東非各國,已經有不少非洲人表現出對印度農場主“圈地”的反感。

  中企在非洲

 

        當然,正如前文所言,印度在非洲有自己的優勢,且非洲足夠大,完全能同時容納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的大展手腳,更重要的是,非洲各國本身正如民主剛果《金沙薩潛力報》所言,希望“繼中國之後,又一個新興大國願意在非洲慷慨解囊,幫助非洲在最急需的領域取得發展,從而讓非洲經濟獲得更多的推動力”,認為“這兩個國家間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關係,也都能為非洲人所接受,因為它們在曆史上未侵略過非洲,不似西方國家那般,總會讓非洲人聯想到悲慘而屈辱的殖民時代”,不希望在中印間“二選一”,而更希望非洲和中、印等新興大國的合作,可以攜手改變現有國際秩序,共同提高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地位。從這一點上講,所謂“龍象非洲之爭”即便不算“偽命題”,也隻能說,是個被人為誇大許多倍的“人造矛盾”。(作者署名:水瓶觀世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