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對社會黑暗的揭露不少時候還是比較尖銳的。
第一,黨的權力太大管的太寬。因為省委要開會討論, 所以大貪汙犯副市長丁義珍跑了。
第二,電視劇多次強調,因為一把手權力太大,所以帶來了大量的貪腐犯罪的問題。前任省委趙書記把整個地區官場風氣帶壞,現任省委計劃從他做起開始對一把手實行監督。
第三,多次暗示人民缺乏對政府的監督的權,就是“人民的名義”這個題目也是暗示,人民隻能把希望寄托於有正氣的好人或黨派之上,人民自己麵對愈演愈烈的貪腐毫無辦法。
第四,承認社會貧富懸殊。檢察官侯亮平說 “現在有些人上不起學看不起病還死不起人。”
第五,承認是中共官員的貪腐和素質低下造成了社會世風日下,“有些官員的道德還不如普通百姓。”
當然,作者或電視劇還沒有踩踏最後的紅線, 那就是說,是政治製度的問題 (既人民缺乏監督政府的權力)使有誌向有才華有作為的官員一個個都變成了沒有道德底線的罪犯。
當大多數官員都卷入貪腐,而人民又隻能眼噔噔地看著,有時甚至鼓勵自己“上進”的子女也進入貪腐的行列,這難道還不是政治製度出現了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