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召忠驚人言論:中國沒必要建造航母
中國著名軍事評論員張召忠認為:奉行全球戰略的國家隻有美國,這種國家才有必要建造航母。如果隻是在專屬經濟區巡邏,加上精確製導武器,中國是在沒必要建造航母。本文摘自《遼寧日報》,作者周仲全。
原中國海軍少將張召忠(圖源:VCG)
1903年的12月7日,美國萊特兄弟製造出飛機,人類開始真正地飛上藍天。1909年,法國人克萊曼·阿德在一本著作中構想出“航空母艦”。他當時的設想就是在一艘船上有平台,飛機可以在上麵起飛降落,並管它叫航空母艦。他把這種概念提出來後,並沒有引起法國人的興趣。但英國人看到了航母的巨大前景,英國人從1910年改裝航母。1917年3月,英國改裝的暴怒航母下水,這是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90年過去了,航母經曆了由輝煌到衰落的過程,我國至今沒有發展航母。
法國《歐洲時報》5月17日載文稱:美軍新任太平洋司令蒂莫西·基廷近日在訪華時表示,中國製造航空母艦的想法“可以理解”,“我們認為此舉不會造成任何不必要的緊張情緒,如果中國選擇建造航母,我們會在他們所需的、且我們力所能及的程度上為研發計劃提供幫助。”此語既出,引起世界各大媒體的關注。
媒體對基廷的話大致可作兩種解讀:一是對外界此前盛傳的“中國正在造航母”向中國軍方表達美國的極大關注;二是中美軍事交流已到了可以探討更深層問題的程度。無論這句話傳出來的信息是什麽,加強中國軍事同世界的對話,增加透明度,增進軍事互信,加強中美間的軍事交流與合作,是中國和平崛起的任務之一。
90年過去了,隨著高科技武器的發展,航空母艦是否還適應未來戰爭的需求?21世紀航空母艦何去何從?讓我們聽聽軍事專家的講解。
航母,伴隨著強國的崛起
記者:航空母艦一直是讀者十分關心的一個軍事話題。張老師,就目前來看,世界上哪些國家擁有這種武器?他們的軍事實力都怎麽樣?
張召忠: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它是世界上擁有航母最多、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二戰時,美國海軍如果連護航航母計算在內的話,曾經達到100多艘的水平。戰後初期,美國國會對航母花錢太多以及在核武器的打擊下能否生存疑慮重重,最終決定把已經開工建造的美國號航空母艦廢掉,用省下來的錢去發展B-52和戰略核導彈。此舉惹惱了海軍將領,於是這些將軍們紛紛辭職,釀成了聞名於世的“海軍將領大造反”運動。越南戰爭以後,美國重新著手大批量發展尼米茲級重型核動力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航母塊頭大,攜載飛機也最多,它采用核動力推進,圍繞地球航行三四十圈也不用更換燃料。它的確是個龐然大物,有20多層大樓那麽高,飛行甲板的麵積比3個足球場還要大,艦上發電量相當於美國紐約市全市的發電量。上麵有5700多人,分航海、槍炮、作戰、航空、飛機維修、輪機、供給、軍醫和牙醫等許多個部門,還有商店、服裝店、圖書館、電影廳、廣播站、電視台、印刷廠和小教堂等生活設施。100多名廚師每天要準備1.7萬多份飯菜,艦上淡水基本是靠海水淡化廠生產。
蘇聯在二戰後曾經製定了一個建造1500艘艦艇的計劃,其中確定發展4艘航空母艦。後來,赫魯曉夫主張優先發展核導彈和遠程轟炸機,結果海軍被排到最後一位。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發生後,蘇聯鐵了心要發展航空母艦。於是,建造了6艘航空母艦。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將原來的遠洋進攻戰略改為近海防禦,航空母艦隨即成了多餘的累贅。於是,剛剛服役了十幾年的基輔級航空母艦拆的拆、賣的賣,沒幾年就全折騰光了。蘇聯曆代領導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航母夢就此徹底破滅。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發展航母的國家,也是對航母發展貢獻最大、技術創新最多的國家,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助降鏡和著艦阻攔裝置等關鍵設備都是英國發明並首先裝艦使用的。可惜的是英國人錯過了發展航母的大好時機,戰後初期至上世紀60年代的英國海軍,本來擁有50多艘航空母艦和1000架左右的艦載機,但由於國家處於經濟危機之中,政府決定把海軍所有的常規起降飛機航母全部退役,全部艦載機和海軍飛機交給英國空軍管轄,海軍隻保留艦載型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和直升機,海上製空權由空軍保證,一支強大的海軍就這樣被活生生地肢解了。
現在的印度海軍是1947年組建的。印度購買了兩艘英國航母,迅速發展成為印度洋實力最強的一支海軍。20世紀80年代後,該國又先後購買了英國和俄羅斯的兩艘航母。此外,還有許多國家也在積極發展航空母艦。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是1萬噸左右的輕型航母,就連泰國這樣的第三世界海軍,也已經裝備了輕型航空母艦。日本人玩兒“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把戲,於1997年建造了一艘標準排水量1.35萬噸級的大隅號兩棲輸送艦,其實就是一艘輕型航空母艦。韓國建造的1.8萬噸航母也已經下水了。
發展航母:是機遇還是陷阱?
記者:1909年法國人提出航母的概念,1917年英國人造出了航母。這90年來航母有了十足的發展。現在全世界有多少航母?維持一艘航母要多少費用?
張召忠: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世界上有37艘航母,二戰過程當中,世界上有五六十艘正兒八經的航母,另外還有兩三百艘護航航母、二三百艘飛機運載航母。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航母就從70艘減少到現在20多艘。僅美國就從50多艘一下減到現在的12艘。
以美國“尼米茲”號航母為例,建造花37億美元,整個服役期間維持費要110億美元。服役期間要上兩代艦載機,還要花198億美元去建造戰機。另外護航艦、驅逐艦、潛艇等護航艦的費用需要67億美元。然後是油水補給需55億美元。另外,所有這些錢再乘以20%的通貨膨脹。所以,整個算下來,一艘尼米茲級航母花37億美元建造,最後在整個服役期間,我們叫全壽期費用,共計520億美元。
記者:航母發展90年來,其戰略地位越來越高,其高科技含量是不是也越來越高?
張召忠:實際上,航空母艦經過90年的發展,所有技術基本上已經成熟,沒有或很少有難以攻克的高技術難題,一般發達國家和能夠建造大型船舶的國家都具有航空母艦的建造能力和技術水平。指出這一點的重要性,在於不要把航母的作用和價值渲染得太過分,也不要把它的難度形容得太過分。我們應該逐步建立這樣一個概念:航母其實就是一個飛機運載平台,就任務而言它和陸地上的飛機場沒什麽兩樣,隻不過是在海上浮動而已,運載飛機和使飛機起飛降落是航空母艦的主要使命,沒有太大必要把它建造成一個武器庫和鋼鐵堡壘,更沒有必要把那麽多高技術用在航空母艦艦艇本身的建造上。
記者:美國歐文斯海軍上將認為,在21世紀,航空母艦、飛機和坦克這樣的傳統作戰平台都將麵臨淘汰,信息戰將成為主要的決定性作戰樣式。這是不是說航母過時了?21世紀的海軍強國還會發展航空母艦嗎?
張召忠:要回答航母是否過時和淘汰的問題,需要用曆史、現實和未來觀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簡單回答4句話:
第一,航母是機械化時代的裝備,不是信息化時代的主流裝備,盡管航母仍然需要,但要看到,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航母早已是一種氣息奄奄、日薄西山的裝備了;第二,航母不是高技術武器裝備,是一種成熟技術的傳統裝備,精確製導武器、電子信息裝備和航天裝備等才是信息時代主流裝備和高技術裝備;第三,一兩萬噸級的航母沒有多大用處,因為驅逐艦噸位已經接近1萬噸。4萬噸以上的航母可以在中遠海域作戰,但必須有製空能力,否則航母隻能是一個靶標;第四,盡管航母不再是主流裝備,由於它仍是主要作戰平台,所以發展一些這種裝備也沒有多大壞處,但這種裝備對於那種有重陸輕海傳統的海軍國家而言將是個巨大的挑戰,這種挑戰表現在航母全壽期費用、維修保障、作戰使用、人員培訓、相關配套設施發展等方麵。
記者:這樣說來,航空母艦也麵臨一個更新換代的過程,那麽,影響航母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麽?
張召忠:主要因素就是國家戰略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奉行全球戰略的隻有美國,所以除美國外其他國家不大可能再發展超級重型航母。奉行區域防禦戰略的國家主要是英國、法國和日本等,現在看來除法國外,其他國家也不大可能發展中型航母。剩下的那些國家則基本是在距岸200海裏的專屬經濟區內執行巡邏和作戰任務,所以輕型航母應該說是能夠滿足其國家戰略和軍事需求的。
從科學技術衝擊的角度來看,主要是信息技術和精確製導武器。在未來信息戰中,航空母艦這樣的龐然大物究竟還有多大作用值得探討。現在的精確製導武器已經達到超視距、超遠程、高精度、全天候的水平,能從1000公裏、甚至數千公裏外把核或高爆彈頭準確地送到目標區、而且圓概率誤差和命中精度都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2000公裏射程圓概率誤差CEP不超過10米),那麽還有什麽必要發展航空母艦和艦載機,特別是超級航空母艦呢?
美國人提出了一種用半潛式導彈運載和發射艦取代傳統航空母艦的方案,設想建造一種長270米、寬32米的隱身型半潛式水麵戰鬥艦艇,滿載時露出水麵的幹舷高度極低,隻有1.5米,上甲板采用隱身設計,雷達散射麵積很小,不攜載任何飛機和直升機,隻裝備500枚垂直發射的防空、反艦和反潛導彈,這就是轟動一時的武庫艦。據說造價隻有5億美元,僅相當於一艘尼米茲級航母一年的維持費;從研製、建造到形成戰鬥力隻要5年的時間,而航空母艦要完成這樣一個周期則至少需要20年!
當然,美國人還提出了許許多多的設計方案,比如全潛式導彈艦艇,設想在一艘艦艇上裝載數百枚垂直發射的導彈,在巡航時像潛艇那樣在水下潛航,而需要攻擊時則突然浮出水麵,向目標發射導彈。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這類以攜載精確製導導彈為主的攻擊型艦艇可能將部分取代航空母艦的作戰任務,無人駕駛的、具有一定人工智能的導彈和無人機將逐步代替有人駕駛的常規型飛機去執行那些危險性更大的縱深突擊任務,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
未來航母向何處發展,各國的眼睛都盯著美國。
“浮島式航母”:未來航母的新選擇
記者:美國有什麽計劃?未來航母是不是越來越大?
張召忠:美國、加拿大和日本都先後提出浮島式航空母艦這樣的構想。加拿大和日本設想的浮島式航母基本是固定式建築,相當於在海上建造一個小型飛機場,跑道長1000米左右,可供各種飛機安全起降,而造價隻有幾億美元。美國設想建造一個排水量50萬噸,全長900米、寬90米、高60米,可搭載300-500架各種類型的陸基飛機,航速6節,造價隻有12億美元的大型半潛型浮島式海上機場,它由6個獨立的組裝模塊拚接而成,其飛行甲板麵積比10萬噸級的尼米茲級航母還大兩、三倍,進駐的飛機數量當然也多2~3倍。這種浮島式航母的原意是“浮動式海上基地”(MOBS),預計造價12億美元,可作為海上前進基地或艦船、飛機的運補和維修基地。在浮島式航母上,包括C-130在內大多數飛機幾乎都能安全起飛和降落,而無須複雜的彈射和阻攔裝置。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撤除了800多個海外軍事基地。如此大量的海、空軍基地撤出之後,美國要想繼續推行全球戰略,繼續使用海、空軍力量幹涉其他國家的事務就不那麽方便了,浮島式航母概念恰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所謂浮島式航母其實就是一個浮動的海軍戰略航空基地。由於浮島式航母隻是一種平台或基地的概念,所以在設計思想上不再強求其他戰術技術指標,比如不要求高航速,五、六節足矣,隻要能夠慢慢移動就行;不苛求配備強大的攻防火力和武器,因為按照美國的傳統,這類平台的安全都由護航艦艇來保證。
由於浮島式航母上起降的飛機作戰半徑都很遠,所以在作戰方麵,浮島式航母和類似於衝繩基地這樣的海、空軍基地一樣,遠離戰區,不進入有威脅的海域,不直接參加戰鬥任務,因此應該是比較安全的。據測算,如果把2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部署在高威脅區,把1艘浮島式航母部署在遠離戰區的海域,其總體作戰效能相當於5艘重型航母。
從戰術技術性能上來看,浮島式航母和尼米茲級這樣的斜角甲板航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浮島式航母的發展並不會取代尼米茲級這樣的重型航母,但作為一種補充和支援兵力,其作用是不可小看的。據稱,2020年前美國海軍將建造2-3艘。
記者:這種設計理念很有實用性和前瞻性,是否值得我們應該借鑒?
張召忠:美國發展浮島式航母的思路給人許多重要啟迪。根據國際法規定,軍艦是一國流動的國土,是一國主權和權利的象征。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隨意進入軍艦,任何飛機、艦艇不能隨意對軍艦構成威脅,任何對其進行攻擊、摧毀的事件都被認為是對一國的正式侵略。因此,那些想造航母而因為種種原因造不了航母的國家,不妨發展一些類似於浮島式航母這樣的海上平台。
其實,作為近海防禦型海軍國家,這樣的平台非常合算,能夠航行和機動更好,為了節省經費,即便是不能機動的固定式海上平台也沒關係。如果在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爭議地帶的前沿海域,進駐一些作戰或支援飛機,同時也可為軍艦提供一些支援,從而能夠使海、空軍力量在中遠海域進行正常巡邏,以捍衛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其威懾作用是相當明顯的。
如果不想把軍事色彩搞得那麽濃厚,也可以利用浮出水麵的島礁或不能浮出水麵的珊瑚礁盤建造或部署幾個這樣的固定式海上基地,完全是民用性質,可將其劃歸某個地方政府管轄,民用船舶、民航飛機和海洋石油開發部門都可利用這樣的浮島進行海洋開發,漁業捕撈,空中航運,油氣勘探,海洋調查,海上救援,物資、食品、淡水補給,機械設備的維修和人員的醫療救護等,也可開辟海空旅遊航線,對國民進行海洋觀和國防觀教育,當然在需要的時候軍隊可緊急征用,作為軍事基地支援海上作戰。
張召忠,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副主任,副軍職,海軍少將,教授,軍事裝備學學科帶頭人,軍事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1993年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先後在北京大學、國防大學、英國皇家軍事科學學院學習,長期在作戰部隊、科研院所及軍事指揮院校工作。1992年起先後在中央電視台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擔任嘉賓和軍事顧問,1998年起先後參與中央電視台“沙漠驚雷”作戰行動、科索沃戰爭電視直播,2003年參與伊拉克戰爭全程電視直播,2006年起參與中央電視台“防務新觀察”欄目製作。
主要研究範圍涉及機械電子工程技術,信息化武器裝備,國際海戰法、海洋法和國際人道主義法,現代戰爭及武裝衝突,國際安全形勢及安全戰略等領域。
多項成果獲國家和軍隊級科技進步獎、全軍育才獎等各種獎勵,出版專著16部,2000多萬字。代表性專著有《海戰法概論》、《海洋世紀的衝擊》、《現代海戰啟示錄》、《誰能打贏下一場戰爭》、《戰爭離我們有多遠》、《話說國防》、《網絡戰爭》、《明天我們安全嗎》、《誰在製造戰爭》、《中國讓戰爭走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