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還有對對方的了解,誤解最大的應該就是中印了。排除一些沒去過對方國家的人發表的意見,我們來看看真正到過對方國家的人是怎麽說的。
一、交通
印度人眼中的中國:
綿延不斷的毫無瑕疵的柏油公路。上海火車站的幹淨程度令人震驚。
“下一件讓我震驚的是子彈頭列車(高鐵),中國所有的長距離列車都尼瑪能開到250公裏每小時,而且鐵道部還決定升級到350公裏每小時,現在在某些城市之間已經能達到這令人敬畏的速度了!”
“路過站台時候,竟然沒有小商小販,沒有隨地吐痰,沒有隨地大小便,沒有那些淚眼汪汪送別的親屬。”
中國人眼中的印度:
個別大城市道路還不錯,但是隻要一出城市,道路質量直線下降,交通比較混亂,很多汽車甚至沒有後視鏡,不知道是被撞掉還是節約成本沒有安裝。就算是在印度首都的街頭也經常有牛在閑逛。
長途出行基本靠火車,雖然沒有見識到車頂也坐滿人的情況,但是,但是,我坐臥鋪的上鋪,一覺醒來腳下坐著兩個人,地麵基本睡滿了人。臥鋪並不提供任何被褥,別以為印度很熱,半夜一樣被凍醒。
不過,印度也有一種貴族式的旅遊列車,豪華程度堪比五星酒店,也不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
二、飲食
印度人眼中的中國:
從餐桌上注意到的第一點是,中國人看重蔬菜,他們與印度不同。在中國的餐桌上,你能品嚐到食物的原始滋味,沒有混入很多香料。印度人是嚴格的素食主義,但卻基本上隻吃穀物。
在中國可以吃得太多了。
在中國不得不學會用筷子吃飯,因為很多菜是下不去手的。
中國人眼中的印度:
不管吃什麽,基本上離不開咖喱。就算想改善下胃口去KFC吃雞,也是咖喱味的。
印度人大多吃素,肉食動物在印度很難活下去。
前幾年習大大出訪印度,印度總理莫迪招待習主席的“國宴”100多道菜全是素食。可見印度的素食主主義相當普遍。
印度當地人還是普遍用手吃飯,不過餐廳也都有準備勺子,所以這方麵不用擔心。
三、經濟
印度人眼中的中國
印度經常拿自己的經濟發展和中國相比。但事實上很不應該。這不是一項比賽,也無法得獎。如果真的是一場比賽,那麽我們已經輸了並且還在繼續輸。在我離開印度前,我們所說的是超過中國的發展速度。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是我們的四倍。他們的經濟增長率已經達到了兩位數。
中國人眼中的印度
但從2015年開始,印度的GDP增長率首次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罕見的亮點之一,“龍象之爭”再次被提及。而且兩國都將互聯網發展,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兩國政府都積極倡導創新與創業,而且印度提出了“數字印度”,中國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作為IT業的強國,印度很可能在互聯網領域在未來的十年超越中國,正如十年前的中國如今已經在趕超美國。
四、進出口
印度人眼中的中國
由於中國在印度賣產品,所以中國所處的位置需要印度的支持。隻要我們購買他們的垃圾產品,他們就會進步。我們印度人從他們那裏購買的產品涵蓋鉛筆到冰箱的所有東西,我們從不考慮這會對印度產品和生產這些產品的印度公司帶來什麽影響。最終,我們印度人將一切歸咎於政治製度,卻並不準備承擔自己的個人責任。安納、巴巴·拉德維團隊應該鼓吹人們停止購買廉價中國貨。(這是一個印度人的原話)
中國的眼中的印度
印象中身邊沒有什麽是印度進口的,也隻有聽說過印度的TATA,咖喱不管吧,笑。
五、電影
中國人眼中的印度
前些年還算是勉強能打個來回,這幾年根本比不上,未來差距隻會越來越大。寶萊塢早都自成體係,現在的印度電影堪稱成熟的工業品,其中質量高的不在少數。
其實也別不服氣,就國內這個電影環境,這種被審核層層限製的環境,比不過人家隻能說活該。
阿米爾汗的“我的神啊”可是直接嘲諷了印度教,佛教和伊斯蘭教這三大宗教,他在嘲弄這些的同時,他所在的國度卻是一個宗教氛圍濃鬱的國家。
印度人眼中的中國
隻有一些中國香港地區的電影在印度播放過,比如成龍的電影等。印度的電影市場是自由開放的,沒有任何限製,任何電影都能進入,但問題是沒有中國內地製片人將其電影帶入印度。所以,可以說,除了一些電影迷之外,應該很少有印度人看過中國內地拍攝的電影。
所以現在普通印度人不了解中國很大程度上是中國電影很少進入印度市場。